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学当中普遍存在“学困生”问题。“学困生”并不是先天智力低下,而是总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完不成自己的作业,这些在数学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教师将这一类学生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还会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障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13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数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一门学科,也正是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没有兴趣。而初中数学的学困生学习数学有困难也大多是因为对数学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尤其是当难度逐渐增加时,面对那些大量的、复杂的、难背的公式,学困生不愿多看一眼,更不要说去复习、去学习。因此,他们掌握的知识较少,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不能理解透彻。对于一些数学公式即使学困生将其全部记住,也难以发挥这些公式以及概念的作用,因為只有理解这些公式和概念之后,才能利用这些公式、概念解题。做题也是为了巩固数学知识,而理解变成了学困生的一大主要障碍。尤其数学中抽象的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学困生既对数学不感兴趣,又缺乏理解能力,加上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障碍。纵使一些学困生非常努力,还是逃不过考低分的命运。
二、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心理角度
每个学生都是人,都拥有自己的情感。学困生在班级中本就处于不好的地位,其心理压力一定很大。学生一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学生,因此学困生一定会有心理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比如,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也许会更加的叛逆,甚至与同学、教师、家长起冲突。自己不会做题就更加的放飞自我,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有的时候还会旷课,最严重的时候甚至闹到休学的地步。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还要更加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和他们的内心想法。学困生本就为自己学不会而懊恼自卑,此时教师再去批评甚至辱骂,只会让他产生排斥的感觉,甚至开始讨厌这门学科,讨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平等地看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包庇好学生,也不对学困生有偏见。教师对学困生的鼓励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的进步上。教师可以多观察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看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点,品格上的优点或者劳动体能上的优点都可以。教师可以将其优点放大,并给予鼓励,首先让学困生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自信心强大起来,他们才有精力,有兴趣,有信心去学习。
与优等生和普通学生比较起来,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会更加严重。大多数原因是学生学习成绩差,教师批评,家长也批评。甚至更严重的,在学生之间还会受到一些歧视。学困生也想为此做出改变,努力学习,即便不成为优等生,也想成为班级里成绩中等的学生。可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比别人差,理解能力也不如别人,因此无论他们多努力,学习成绩上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因而造成了他们更加的自卑。这时候教师如果再不鼓励,做出放弃的想法,那么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们会由此振作不起来,从而诱发一些更多不好的行为,比如旷课、考试作弊、不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不忽视学生,多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该鼓励时鼓励,但是如果学生做错了,也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并加以教育引导。
学困生如果在某一个阶段落下了,其自信心将受到打压,逆反心理也会被激发,出现下课打游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不完成、考试作弊等现象。这时教师如果惩罚学生,学生的行为会愈演愈烈,最严重的很有可能产生抑郁。因此,家长与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自信心、自尊心上的呵护,让他们先建立起自己的自信,拾起自信后再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一步一步地进步。
(二)兴趣角度
人们都说学习一门学科时兴趣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数学这样枯燥乏味的课程来说,兴趣显得更加重要了。它有时是一门概念很抽象的课程,但细细琢磨起来,又会有无穷的乐趣,解出一道题的成就感,会让人十分高兴。因此,对这门学科建立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学困生来说,自己建立兴趣也许会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去帮助他们建立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才可能会喜欢并爱上数学。建立起自信以后才可能去好好学习,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对学困生不能放弃,不能置之不理。教师要教他们从自己跌倒的地方再爬起来。重拾自信去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发现数学的奥秘。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些测试,看看学生有哪些薄弱的地方,并把这些地方补起来。比如,如果是在基础方面有薄弱,那就先让他熟悉基础概念,不要先去做题;如果是基础概念已经掌握却不会运用,那就先让他去做一些简单的题,再逐步加深做一些难题。
教师要充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他们的学习状况,同时更要培养起学困生对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爱上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情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授二次函数这样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一些基础概念: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什么?答对了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如买一些糖果之类的礼物奖励学生。
(三)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应该要包容万象,什么都要会一点,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数学是一门很抽象也很灵活的学科,在数学课上教师要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能只是课前备个教案,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就行了。教师要去了解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性格特点。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认真提出来的,都要予以回应,不要因为问题太过简单而置之不理或者训斥对方。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从孔子时就流传下来的教学方法。学困生虽说学习不好,但是他们每个人被落下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更需要针对每一个学困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制定对他们的专项计划,而不是笼统地给他们制定一样的学习计划。 初中数学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要尝试去找出学困生被落下的地方,帮助他完成学习环节的一些连接,然后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给学生布置一些习题,或者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概念。教师可以单独给学生讲解这些概念,或者单独批改这些习题。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个答疑活动,比如在某个课间或者某节自习课鼓励学生去答疑室,也可以是办公室答疑。
学生都希望自己变成班里的佼佼者。没有哪一个学生是天生就希望自己落后于别人,做最后一名的。但是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学起来就更加困难。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进步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的努力得不到反馈,就会对努力这件事失去自信,并且沒有再坚持下去的勇气。此时,更需要教师去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想法,逐渐建立起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为他们每个人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督促他们跟上自己的思想。这样因材施教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四)师生平等的角度
人生而平等,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学生要尊重自己的教师,教师也要尊重自己的学生。不要因为学生学习差就歧视批评,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学生大多数都是孩子,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教师的鼓舞。教师不要看轻自己的学生,要相信沙子终究不会掩盖金子闪烁的光芒;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每一个都是好学生,每一个都能成为天才。教师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坚决做学生最强的后盾,这样才能给予学生自信,让他们更加有勇气去面对自己难以跨越的困难与障碍。教师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尝试做学生的朋友。这样师生才能更加了解彼此,才能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结语
一个班有学习好的学生就有学习差的学生,这是最正常的现象,因此整个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授的东西难了,优等生学得很快,而学困生就逐渐被落下,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越来越好,学困生越来越差。这时,教师不得不放慢自己的教学速度去照顾大部分落在后面的学生,而这对优等生又是一种不公平,其进度也被耽误。这不是学困生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改变。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在,耐心地引导学困生走上正途,慢慢地接近学困生的内心,鼓励开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心理上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完成自己的学业,从而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亭民.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牛亚琼.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熊琴.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周菊.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3).
[5]米玛曲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4(20).
[6]范忠魁.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12).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障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13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数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一门学科,也正是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没有兴趣。而初中数学的学困生学习数学有困难也大多是因为对数学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尤其是当难度逐渐增加时,面对那些大量的、复杂的、难背的公式,学困生不愿多看一眼,更不要说去复习、去学习。因此,他们掌握的知识较少,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概念都不能理解透彻。对于一些数学公式即使学困生将其全部记住,也难以发挥这些公式以及概念的作用,因為只有理解这些公式和概念之后,才能利用这些公式、概念解题。做题也是为了巩固数学知识,而理解变成了学困生的一大主要障碍。尤其数学中抽象的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学困生既对数学不感兴趣,又缺乏理解能力,加上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障碍。纵使一些学困生非常努力,还是逃不过考低分的命运。
二、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心理角度
每个学生都是人,都拥有自己的情感。学困生在班级中本就处于不好的地位,其心理压力一定很大。学生一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学生,因此学困生一定会有心理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比如,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也许会更加的叛逆,甚至与同学、教师、家长起冲突。自己不会做题就更加的放飞自我,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有的时候还会旷课,最严重的时候甚至闹到休学的地步。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还要更加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和他们的内心想法。学困生本就为自己学不会而懊恼自卑,此时教师再去批评甚至辱骂,只会让他产生排斥的感觉,甚至开始讨厌这门学科,讨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平等地看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包庇好学生,也不对学困生有偏见。教师对学困生的鼓励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的进步上。教师可以多观察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看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点,品格上的优点或者劳动体能上的优点都可以。教师可以将其优点放大,并给予鼓励,首先让学困生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自信心强大起来,他们才有精力,有兴趣,有信心去学习。
与优等生和普通学生比较起来,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会更加严重。大多数原因是学生学习成绩差,教师批评,家长也批评。甚至更严重的,在学生之间还会受到一些歧视。学困生也想为此做出改变,努力学习,即便不成为优等生,也想成为班级里成绩中等的学生。可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比别人差,理解能力也不如别人,因此无论他们多努力,学习成绩上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因而造成了他们更加的自卑。这时候教师如果再不鼓励,做出放弃的想法,那么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们会由此振作不起来,从而诱发一些更多不好的行为,比如旷课、考试作弊、不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不忽视学生,多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该鼓励时鼓励,但是如果学生做错了,也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并加以教育引导。
学困生如果在某一个阶段落下了,其自信心将受到打压,逆反心理也会被激发,出现下课打游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不完成、考试作弊等现象。这时教师如果惩罚学生,学生的行为会愈演愈烈,最严重的很有可能产生抑郁。因此,家长与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自信心、自尊心上的呵护,让他们先建立起自己的自信,拾起自信后再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一步一步地进步。
(二)兴趣角度
人们都说学习一门学科时兴趣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数学这样枯燥乏味的课程来说,兴趣显得更加重要了。它有时是一门概念很抽象的课程,但细细琢磨起来,又会有无穷的乐趣,解出一道题的成就感,会让人十分高兴。因此,对这门学科建立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学困生来说,自己建立兴趣也许会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去帮助他们建立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才可能会喜欢并爱上数学。建立起自信以后才可能去好好学习,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对学困生不能放弃,不能置之不理。教师要教他们从自己跌倒的地方再爬起来。重拾自信去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发现数学的奥秘。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些测试,看看学生有哪些薄弱的地方,并把这些地方补起来。比如,如果是在基础方面有薄弱,那就先让他熟悉基础概念,不要先去做题;如果是基础概念已经掌握却不会运用,那就先让他去做一些简单的题,再逐步加深做一些难题。
教师要充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他们的学习状况,同时更要培养起学困生对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爱上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情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授二次函数这样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一些基础概念: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什么?答对了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如买一些糖果之类的礼物奖励学生。
(三)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应该要包容万象,什么都要会一点,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数学是一门很抽象也很灵活的学科,在数学课上教师要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能只是课前备个教案,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就行了。教师要去了解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性格特点。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认真提出来的,都要予以回应,不要因为问题太过简单而置之不理或者训斥对方。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从孔子时就流传下来的教学方法。学困生虽说学习不好,但是他们每个人被落下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更需要针对每一个学困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制定对他们的专项计划,而不是笼统地给他们制定一样的学习计划。 初中数学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要尝试去找出学困生被落下的地方,帮助他完成学习环节的一些连接,然后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给学生布置一些习题,或者帮助学生理清一些概念。教师可以单独给学生讲解这些概念,或者单独批改这些习题。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个答疑活动,比如在某个课间或者某节自习课鼓励学生去答疑室,也可以是办公室答疑。
学生都希望自己变成班里的佼佼者。没有哪一个学生是天生就希望自己落后于别人,做最后一名的。但是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学起来就更加困难。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进步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的努力得不到反馈,就会对努力这件事失去自信,并且沒有再坚持下去的勇气。此时,更需要教师去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想法,逐渐建立起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为他们每个人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督促他们跟上自己的思想。这样因材施教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四)师生平等的角度
人生而平等,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学生要尊重自己的教师,教师也要尊重自己的学生。不要因为学生学习差就歧视批评,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学生大多数都是孩子,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教师的鼓舞。教师不要看轻自己的学生,要相信沙子终究不会掩盖金子闪烁的光芒;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每一个都是好学生,每一个都能成为天才。教师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坚决做学生最强的后盾,这样才能给予学生自信,让他们更加有勇气去面对自己难以跨越的困难与障碍。教师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尝试做学生的朋友。这样师生才能更加了解彼此,才能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结语
一个班有学习好的学生就有学习差的学生,这是最正常的现象,因此整个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授的东西难了,优等生学得很快,而学困生就逐渐被落下,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越来越好,学困生越来越差。这时,教师不得不放慢自己的教学速度去照顾大部分落在后面的学生,而这对优等生又是一种不公平,其进度也被耽误。这不是学困生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改变。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在,耐心地引导学困生走上正途,慢慢地接近学困生的内心,鼓励开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心理上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完成自己的学业,从而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亭民.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牛亚琼.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熊琴.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周菊.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3).
[5]米玛曲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4(20).
[6]范忠魁.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