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激趣,构建精彩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理解“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的意思,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神化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2.了解“传说”这一文学样式,结合课文和带入的语言材料,感受传说的语言特点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复习导入——概括传说的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2.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怎么读吗?(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
  降伏恶龙 化作青山 为民造福
  3.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概括地讲述了故事。你能用上面这些词语再简要地说一说故事吗?(指名简要讲故事)
  【评析:对一篇课文,学生应该对主要内容有所感知;对一个故事,则应该能对故事要素即起因、经过、结果有所了解。此环节是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回顾,也是对传说主要情节的把握。尝试选用已经学过的词语来简要讲述,既是强化复述故事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习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过程。】
  二、品读课文——感知传说的特点
  1.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说,感受传说的独特魅力。请你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语句看出这是一个传说,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学生自读课文,做标记)
  2.品读交流
  预设一: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想象一下,“很久很久”可能是多久以前?(学生猜测)
  是啊,久远得已经没有办法去确认时间,也没有办法确认这个故事是否真正发生过了。(板书:时间久远)
  这样的故事,就是——传说。
  你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那个久远的时代去吗?(指名读)
  【评析:时间的久远是传说故事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通过让学生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感受到传说发生时间的久远和不确定性,增强了传说的神秘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太阳和月亮真的会被恶龙吞吃吗?(不可能)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却像真的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板书:想象。)
  【评析:“太阳和月亮真的会被恶龙吞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感知到“传说”具有大胆想象的特点。古代劳动人民对有些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通过大胆的想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个传说还有哪些想象也令你印象深刻呢?
  预设二: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语言情境创设,师生模拟村民与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对话)
  师:大尖哥,恶龙可是躲在很深的潭底啊。
  生:
  师:虽然你们的水性很好,但是恶龙凶恶残暴,你们拿什么对付它们?
  生:
  师:就算有了金剪刀和金斧头,恶龙本领那么高强,你们这一去也许就……!
  生:
  (2)明知此去困难重重,凶多吉少,偏要站出来,不退缩,这就是——挺身而出。
  从“挺身而出”,你读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板书:勇敢、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3)让我们把对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敬意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评析:“挺身而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英雄气概?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还不够,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想象,模仿大尖哥、水社姐和村民的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二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立体起来。】
  预设三: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1)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句话更好?(多了“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
  (2)就这么三个词,十二个字,却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在路途上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学生想象说话:
  也许 ;也许 ;也许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3)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大尖哥和水社姐。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降伏恶龙,拯救日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评析:想象是借助留存在头脑中的表象组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传说最常见的表达手法,也是学生读传说的重要阅读方法。因为有了想象,传说中的形象才会更生动、更丰满、更“美丽”;因为有了想象,学生读起传说来才更入情、更入境、更入心!】
  预设四: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令你印象最为深刻?
  (“冒着生命危险”看出他们不怕牺牲;“纵身潜入”表现出他们的奋不顾身;“激战”就是激烈地战斗。“三天三夜”表示战斗的时间很长。)
  (2)他们真的能够激战“三天三夜”吗?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饰手法?(板书:夸张)
  在传说中,經常会出现这样夸张的语句。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
  传说有一年,长白山天池出了黑蛇精,有个叫好运的小伙子走了三天三夜,翻过七座山峰,穿过七条沟,爬过七道岭,终于登上了长白山。——《长白山的传说》
  (3)交流:这个传说的片段有哪些夸张的想象?(三天三夜、七座、七条、七道)
  小结:多么神奇的想象啊!这些夸张的想象赋予人物超出常人的本领,他们都是神化了的人!(板书:神化)   【评析:文体的特点是围绕着文本的对话一层层揭示的。“三天三夜”等词语用夸张的手法使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而补充的传说片段又用一连串夸张的数字,表现主人公的超常本领和神化形象,让学生对传说中人物形象的神化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4)让我们去看看这两位英雄是怎样与恶龙激战的?(播放《日月潭的传说》动画视频片段)
  多么激烈的战斗、多么神奇的想象啊!让我们带着想象,一起读——指导朗读。
  3.交流结局,感情升华
  (1)你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吗?(喜欢的,说说为什么;不喜欢的,说说你希望结局是怎样的)
  (2)传说往往与当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有关。(出示托球舞的图片,补充介绍)
  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他们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英雄。
  和大尖哥、水社姐的故事一起流传下来的,不但有托球舞的习俗,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板书:美好向往)
  【评析:英雄人物化为青山也许并不是我们公认的美好结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辨和想象,最后把对故事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当地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上,通过对台湾地区托球舞这一风俗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们蕴藏在传说中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1带N”——明晰传说的特点
  1.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读《日月潭的传说》,发现传说的时间都十分久远,夸张的想象、神化的人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两篇。请你读一读《阿里山的传说》《长白山的传说》,想一想,你能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传说的这些特点,边读边在故事上画出来。
  2.交流带入的《阿里山的传说》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传说的这些特点?
  (1)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时间久远。
  (2)故事情节充满夸张的想象;主人公具有非凡的本领和神话色彩。(结合传说中的具体片段和语句交流,如:“恶龙的本领可大了,它们一打呼噜,顿时狂风呼啸,飞禽走兽都被吓跑了;恶龙一喷气,顿时白雾茫茫,使人辨不清东南西北。”)
  (3)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传说的结局)
  3.围绕传说的三个特点交流带入的《长白山的传说》。
  4.小结
  虽然故事不同,但是英雄人物英勇拼搏、为民造福的精神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是我们要把传说流传下去的原因。
  【评析:形象包含思想,思想寓于形象。教师及时补充两篇课外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从一个个“美”的传说中读出了一代又一代人与邪恶搏斗、追求美好生活的感人壮举,让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在学生心里种下“美”的种子。】
  四、课后作业——讲述美丽的传说
  如果你就是一名小导游,面对前来游玩的游客,你会怎样讲述传说呢?请你从今天学习的三个传说或课外读到的传说故事中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练习讲一讲,在班级开一个“传说故事会”。
  【总析:“1带N”涟漪型阅读教学是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文《日月潭的传说》文体特点,确定了议题是“传说”类课文的特征:“时间久远、想象夸张、人物神化、美好向往。”有了“1”——传说类课文特征这个议题,带出的“N”——《阿里山的传说》《长白山的传说》这两篇文章,一是为了强化验证“1”这个议题,形成学生对传说类课文特征的认知,二是学生对传说类的文章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阅读面。】
  附补充语言材料:
  阿里山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阿巴里的高山族首领,为了追逐一只白鹿,无意间发现了一片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大山林。他叫来了部落的族人,将这片山林开辟成新的家园。
  可是,就在他们为美丽的新家园而庆祝时,却惹怒了这里的两条恶龙。恶龙的本领可大了,它们一打呼噜,顿时狂风呼啸,飞禽走兽都被吓跑了;恶龙一喷气,顿时白雾茫茫,使人辨不清东南西北。这给希望过安定生活的高山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阿巴里带领部落里的一批年轻人,天天在山林中舞刀练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早晨,两条恶龙腾云驾雾,一前一后呼啸而来。阿巴里拉响弓弦,只见一道金光直奔前边的恶龙飞去。受伤的恶龙扭头就跑。阿巴里又闪电般地拔出腰刀,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只听“咔嚓”一声,后面恶龙的尾巴被砍了下来。从此,两条恶龙再也不敢到山里为非作歹了。
  高山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的家园里,为了表示对勇敢首领的尊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阿里山。
  长白山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一直烧到七七四十九天,万物焚尽,百姓无家可归。
  为了根治火魔,一位名叫日吉纳的姑娘,主动召集族众,请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她艰难地登上了长白山顶,请求风神、雨神和雪神,乞求他们助威熄火,无奈火魔凶猛,都无济于事。最后,她的诚心感动了天帝,天帝赐她许多冰块。
  第二年七月十五这一天,天火又复生了。日吉纳带着寒冷刺骨的冰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此时,风神、雨神、雪神各展神術,很快将火口填平了。而冷却的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了一个巨大的坑,这就是天池。
  降伏火魔的日吉纳被王母娘娘收下当作义女,她不忘父老乡亲,向人间撒下许多名贵草药种子,久而久之,各种名贵药材盛长于长白山大地,她也被山下的满族祖先奉为“女善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机遇,也是一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挑战。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人深思。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既是践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需要,也是反映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需求。何为数学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深层追问与课堂行动。  一、寻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1.百家讲坛
期刊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当前正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阅读教学也已突破原有教材编排体系,由一篇一篇地教,转变为一组一组文章地教、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教、一本书一本书地教。教师希望以此还原阅读教学的本真目的:以大量的阅读,提高“语用”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操作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为提高学生阅读量,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文章,一方面为完成
期刊
【设计缘起】  王荣生教授认为:古诗文既是经世致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诗歌、散文作品,它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古诗文学习的落脚点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因此,古诗文教学所确立的主轴就是以文言习得为核心的文本解读,即“习得文言,体悟文章,感受文学,传承文化”“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为了让课堂主旨集
期刊
实用文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是偏重于实际应用的文体。这一大类中包含多个亚类:如,新闻、科学小品、说明书、报告、论文、书信等。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实用文数量远远少于文学作品,不少教师也因此不太重视实用文教学。其实,实用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1]教师应该重视实用文阅读教学,探索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获取实用文阅读经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呼风唤雨的世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有以下说明:“需要先在方格纸上标明正整数的刻度,希望学生能够把握数对与方格纸上点(行列或者列行)的对应关系,并且知道不同的数对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来直观理解直角坐标系。”[1]特级教师周卫东近日在我校以“小鸭在哪儿”为题,引导四年级学生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可谓深刻体现了这一主旨。  【片段一】为什么是数对?
期刊
今年7月,在江苏昆山举办的第四届《教师博览》读书论坛,是一次读书人的盛会,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颗颗灵魂的相遇。它让我对读书、写作、教育的理解变得更纯粹,更澄明,也更理性。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自己所吃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无关他人,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选择和修为。  读书:一辈子的修行  曾经,我总是因贫穷而自卑,因迷茫而空虚,
期刊
【教学目标】  1.生动讲述故事,感悟少年智慧。  2.学习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3.阅读带入的“巧谏”故事(两篇),体会巧谏之妙,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巧谏方法,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难点】  借助本课所学,阅读带入的“巧谏”故事(两篇),体会巧谏之妙,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讲述寓言故事
期刊
“我看图片认识了‘蜗’字!”  “太简单了,下面的图是草莓!认识‘草’就能猜出‘莓’!”  “我们班梅馨月的‘梅’换成草字头就是‘莓’,它们是同音字。”  “‘菇’就是‘姑姑’的‘姑’加草字头!”  ……  这是我和孩子们在《小蜗牛》一文课后“猜字”环节的互动中,孩子们活跃的表现。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情景,在使用统编教材之后出现得特别多。  “想不到你们猜字的秘诀这么多,大家的秘诀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期刊
在特定的语文课堂教学时空里,教学活动既有教师“教的活动”,也有学生“学的活动”,而“学的活动”又分为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和群体的学习活动。 “活动理论”中“学习共同体”理论,“引进了规则、共同体和分工等三个社会要素,从而把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凸现出来,并且强调存在于活动系统中的矛盾对于变化与发展具有的推动作用”[1] ,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打开了新的天地。课堂教学无疑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系统,语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让学生经历模型猜想—验证—解释—运用的过程。建立和求解模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科书由实物照片、图形、图文结合、文字、符号等构成,这些图形、文字、符号就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类。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不断生成、运用、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能灵活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