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进行了探讨: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技意识 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着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趣味物理实验。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活动。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关键词]物理 实验 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开展好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广大
互联网的发展进步为政府变革和行政管理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变迁动力,同时也给行政文化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行政文化的建设既是政府治理变革的需要,又是中国行政管理
[摘 要]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反映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使知识的“探索”过程和“获取”过程有机统一。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来设计。  [关键词]数学 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  教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要使学生的数学能联系生活实际,就必须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数学做为基础学科,是承载创新教育的首要学科。而应试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训练的机器,忽略了数学中的人文内涵,常常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机械。从而削弱了数学中丰富的教育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人文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育中,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各类建设工程项目需求也迅速增加,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不确定与复杂性因素也日益增多,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风险进一步加大,突发事故不可避免。通过对建设项目
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越有益。0~3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从这时起注意培养宝宝喜欢读书的兴趣,将帮助他们学会读书。  宝宝不识字,为何热爱阅读?  两岁半的康妮现在养成了每天睡觉前看书的好习惯。这不,才吃过晚饭她就嚷着要看书,妈妈将她抱到床上,窗前放满了她喜欢看的小画册。小康妮低着头旁若无人地用小手翻着书,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看到宝宝如此热爱读书,妈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来源于语言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话。形式多样的语言教学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3岁左右的孩子语言发展非常迅速,他们需要与同伴的交流、游戏,因此,组织好小班幼儿的语言活动很重要、也很必要。笔者通过多年的语言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幼儿“听”  在语言教学中,要让幼儿学会听,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常规,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得到区域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以及实际汇率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实际汇率贬值促进出口贸易,对出口贸易有较强的影响,对进口贸易影响较弱;实际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