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强势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作为美国文化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的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影片中的强势文化也向各个接受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意义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好莱坞电影来探讨美国强势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电影 好莱坞 强势文化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中的一种,其具有特殊性,它包含的声音、影像和图画以及文字等元素与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目前,尽管美国的电影生产总量不到世界电影总产量的10%,但是,其在全球放映总时间中却占据到了一半以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所放映的电影中有85%是来自美国。在美国的全球文化策略中, 电影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好莱坞电影常常以娱乐,警醒、挖掘社会矛盾和创造美国“神话”的方式,将其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销给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分析好莱坞电影中所展现的三个文化主题,即民族中心主义、美国梦和个人英雄主义来探讨美国强势文化的具体体现。
  一 好莱坞电影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詹姆士·O·罗伯逊在《美国神话 美国现实》中指出:“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在美国人看来,美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自由世界的领袖、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和平的维护者和和平的缔造者、世界宪兵、冷战斗士和热战斗士、国家缔造者、人权捍卫者和资本主义的战争鼓吹者”。事实上,美国的民族中心主义在美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体现。美国人民看待自己民族有着自己的方式,在他们的观念中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其代表着普世的价值观。
  例如,《真实的谎言》这部被杰米·库蒂斯反复强调“只是搞笑”的片子,无疑向我们展示了对美国强权政策的讴歌,对埃及乃至西欧的多重外来文化的排斥。哈里·塔斯卡和他的同伴吉德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他们的敌人是一个想要吞噬美国的敌对组织,它配备的导弹有的从哈萨克斯坦偷运过来,有的从中东地区购买,影片在这里的寓意是:某些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很可能由一些国家提供资助,配备多核弹头导弹。影片的结局是美国人大获全胜,阿拉伯人不见了踪影。这部影片赞颂美国暴力,认为美国暴力能粉碎外国强盗的罪恶计划,从而有效地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再如,影片《独立日》所描述的故事:美国的监测站发现了一艘巨大的飞船正在快速地接近地球后开始对地球进行攻击。此刻,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经过反复的斗争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这时人类似乎丧失了最后的希望。然而,美国的电脑工程师戴维与史蒂文成功地闯入了外星人的母舰并向其控制中心输入了一种病毒,从而解除了外星人的保护力场。然后由总统亲自驾机与外星人作战,最终外星人被美国人的智慧和勇敢打败了,人类得以大难不亡。影片把美国部署武装力量描写成为了满足共同价值观的需要,打败了入侵地球的外星人,保护了人类共同的家园,从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到独立日的欢庆场面都在提醒着人们这个民族创造的奇迹。
  电影《红潮风暴》描写的是车臣叛乱向前俄罗斯蔓延,促使俄国政府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美国由于“对有人丧生感到震惊”而暂时停止了对俄罗斯的援助,尽管面对威胁,但只是派出数艘潜艇增强自卫,并没有造成任何的伤亡,突显了美国行为的正义性。
  可以说,美国电影作品中相当多的影片都在渲染一种所谓的“美国精神”,其核心的内容就是:美国人的意识、思想以及他们的行为总是正确的,总是能够代表着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共同意志,美国这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似乎应该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理想国度,至少这些好莱坞电影是这样向观众表达的。
  二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梦
  “美国梦”最初被James Truslow Adams在1931写作的《美国史诗》这部书中提到,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美好,更富有,更充实,因为只要具备能力并且付出努力,机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国梦意味着美国的传统社会理想的实现,如平等、民主和富有,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实现社会地位的转变。
  《阿甘正传》是一部展现美国梦的经典好莱坞影片,阿甘是个智商仅为75的先天智力缺陷儿童,长大后,凭借着坚韧执着的精神和超凡的毅力,成为耀眼的明星;在越战枪林弹雨中救出战友受到表彰,并受到约翰逊总统接见;成了捕虾船船长,后又成立以了牺牲好友布巴命名的布巴·甘公司;历时三年跑遍美国,再度成为名人。这些在常人看来几乎很难实现的事在阿甘的身上都一一达成,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影片中的丹中尉也是美国梦的原型,未能为国捐躯而自暴自弃的他陷入了一种迷茫堕落的状态。然而,阿甘立志要实现对布巴家人的誓言,固执地开起了捕虾船,这给了丹中尉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也终于激活了丹中尉坚韧执著的本性,积极地投身于捕虾事业,最后成为了捕虾大王,造就了百万身价。通过对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成功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成功,也是一种美国梦的真正实现。
  例如,在《当幸福来敲门》影片中的Chris因倾其所有买下的医疗仪器是个华而不实、毫无销路的商品,导致妻子失望离开,独自带着儿子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然而,不管生活多么的艰难,Chris始终没有气馁,仍然微笑勇敢地面对,最终凭借自己的坚韧与努力创造了平凡的伟大奇迹。曾经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非裔美国人,凭着一股对生活和梦想的执着与热情、奋力与拼搏,最终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影片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完美地诠释了美国梦的实现历程。
  再如,影片《永不妥协》中的艾琳,是一个高中就辍学的女人,有过两次婚姻,共产三子,在感情和事业上都陷入了困境,而后又输掉了一场官司。那时的她没有钱,没有工作,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可以说这时的艾琳已经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偶然的一次机会,艾琳结识了艾德律师,并且获得了到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在工作中,她发现了一个严重的污染水源问题,而这一污染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可怕的疾病和严重的生活侵害,但是这一情况当地的居民并不了解。艾琳的调查开始并没有得到当地居民的配合和支持,但最终爱琳用自己的善良、真诚和超凡的毅力打动了他们,她动员了600人组成的强大原告团,顶住了巨大压力,克服了重重阻挠,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使得受害的居民获得了33300万美元赔偿,这是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艾琳虽身为弱女子,面对重重困难,始终坚持着“永不妥协”的信条,追求着心中的公平与正义,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不仅为自己带来了财富,改变了命运,同时也帮助了社会中其他的弱势人群,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是美国梦的一种升华。   三 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从来都不缺少正义与勇气的孤胆英雄,不论是战争题材电影,现实题材电影,科幻题材电影,甚至是某些动画电影总是会出现英雄侠客来为正义而战、为人类而战、为地球而战。哪里有战争、饥饿、恐怖活动或者重大灾难,就会出现一个英雄来解救人民。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众所周知,美国创立于新大陆时期,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开国元勋们怀揣着对独立自由的强烈渴望,凭借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斗争,从英属殖民地上开拓出一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漫长而曲折的斗争进程中开国元勋们的不屈不挠使得这些人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不可磨灭的英雄形象。
  最早体现英雄主义精神的影片是以塑造西部牛仔形象为主的,西部拓荒时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手中有枪才有话语权,英勇的牛仔枪不离身,驰骋在这片广袤蛮荒的土地上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敬仰的英雄。早期的代表作品《关山飞渡》讲述的是文明社会内部的冲突,影片充斥着大量个人英雄主义的片断。例如,影片中粗野剽悍的印第安人,对山谷中所经过的大篷车发起的猛烈攻击场面,最后一刻出现的边疆骑警的英勇善战,成功解救出了受到袭击的平民,挽救了危局。可以说,类似这些体现英雄主义的西部题材影片还有很多,如:《正午》、《原野奇侠》、《与狼共舞》、《西部往事》和《不可饶恕》等。
  通过欣赏好莱坞电影,我们发现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曾经的西部牛仔边疆骑士形象已经被随之而来的超人硬汉形象所取代。如1978年理查德·唐纳将漫画作品《超人》搬上银屏,这个由克里斯托弗·里夫塑造的超人形象走进了世界人民的心中,故事讲述的是在氪星即将毁灭的危难之际,科学家乔·艾尔,为实现种族的延续,通过飞船将他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卡尔送到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肯特夫妇收养了这个孩子,卡尔长大成人后拥有了超人的能力,并通过这些超能力不断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积极地维护地球上的公平与正义。影片中的卡尔平时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记者,但在危急时刻出现时就会变成一名守护神。同类主题的人物还有很多,例如:《黑客帝国》中的尼奥,《蜘蛛侠》中的比特,都是拯救人类,消灭罪恶的英雄人物。
  在《空军一号》中,总统麦克·马歇尔也完美地诠释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在面临属下及家人性命受到威胁,世界和平受到挑战,美国的大国形象受到极大考验的危急时刻,身为总统的麦克·马歇尔只身在飞机上打败了一帮恐怖分子,挽救了国家形象也保全了家人和随行者的安全。
  在动画片《功夫熊猫》中,憨态可掬﹑幽默调皮的熊猫阿宝,一反在中国熊猫的常规形象,误打误撞成了“龙战士”,学起武艺来身手矫健灵活,对阵敌手时又坚毅果敢,粉碎了武功高强的黑豹太郎的野心,拯救了整个山谷,这正是美国“英雄主义”精神的核心所在,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经历重重磨难的正义一方会取得最终胜利,成为被人膜拜的英雄。在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中,成为英雄就是担负起与能力相匹配的责任感,战胜邪恶,拯救世人,这种使命感发展到极致就变成了打着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号来宣扬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拥有世界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以及传媒力量的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占据了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好莱坞电影通过充满民族中心主义﹑美国梦和英雄主义的战争灾难、传奇故事、科幻故事、爱情故事和强大的明星效应等,来编织一个具有极大诱惑力的美国神话,通过这些神话将其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推销给他国。因此,强势文化能轻松地打开弱势文化国家的大门,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明显优势。面对文化攻势,接受国应在接受的过程中注意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发展元素,从而发展自己的大众文化,使更多民族电影打入国际市场,弘扬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汹涌的浪潮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Andrew Lynn,霍斯亮译:《英语电影赏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2] 詹姆士·O·罗伯逊,《美国神话美国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朱马杰:《美国文化:特性及其对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国际问题论坛》,2002年第3期。
  [4] 王新霞、陈磊:《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现代“美国梦”分析》,《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5] 理查特·麦特白,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杨月秋,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中国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以象征的叙事方式、富含深意的内蕴笔法,分别塑造了艾米丽与祥林嫂这两位令人难忘的悲剧形象。本文通过比照解读两位女主人公和她们所经历的相似的心路历程,探寻造成艾米丽与祥林嫂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其中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艾米丽 祥林嫂 威廉·福克纳 鲁迅 悲剧命运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对19世纪末美国南部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凯特·肖邦本人生活经验的描述,进一步分析了文中女主角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背景,揭示了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忽视及对女性精神上的束缚。本文旨在通过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传达出的“自由和死亡的关系”这一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女性意识 凯特·肖邦 《一小时的故事》  引言  作为早期的女权主义作家,凯特·肖邦擅长描写乡土文化和民俗生活
期刊
摘要 亨利·詹姆斯将戏剧手法巧妙地融入到小说创作中,赋予小说不同的解释,在传统的现实主义追求统一的风格上融入了象征意义,并且开始采用多个层次的叙述手法,逐渐提升作品的形式化与内在,并使他的创新理论得到发展,最终使自己的创作成功走向了成熟。在他的中期创作阶段内,詹姆斯成功地创作出小说《螺丝在拧紧》,本文对这部杰出的小说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詹姆斯是如何成功地从现实主义文学走向了现代主义文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舍伍德·安德森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本文围绕其代表作《小镇畸人》塑造的一系列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怪诞人物形象,探讨安德森的小说创作手法。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 畸人 创作艺术 情节 象征 瞬间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家,“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董衡巽:31)威廉·福克纳将他奉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他体现了文坛后来者必将承袭的美国式
期刊
摘要 学术界对于瓦尔特·司各特的犹太观呈现两种观点:1、秉承反犹主义的传统;2、揭露反犹主义、提倡民族和解。本文基于小说叙事学相关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挖掘作品潜藏文本,判断隐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并考察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关联。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潜文本所体现出的司各特对犹太人的人道主义同情,及思想深处的反犹思维定势。  关键词:潜文本 隐含作者 犹太观  引言  学界关于小说《艾凡赫》中所体
期刊
摘要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相应创作出来的英国文学作品也是数不胜数,都堪称经典之作,但是,不论哪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异国情调的痕迹。很多西方学者都痴迷于“东方”,这里的东方不单单指的是东方的文化,还包括东方的意识形态、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一切与东方有关的领域。本文以英国文学史为背景,讨论英国文学异国情调中东方形象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英国文学 异国情调 东方形象  一直以来,东
期刊
摘要 建立在语言符号系统之上的象征性秩序形成之前,自我曾是艺术本源的一部分,那由无限指向自由意志的符号所构成的初始艺术。象征性秩序实现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存在,却限制了心理的本源艺术性。现代作家在生活或阅读的某个场景遇见艺术的“罗格斯”,一个画面或文字式的意义符号,与自然的瞬时交流唤起本源性记忆,从而感知到隐藏着神秘快乐的模糊意义,一种“愉悦的启示”。为使其重现,或置身其中,作家便开始在语言与风格的自
期刊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戏剧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其戏剧作品以生动的世态人情的展示,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给英国戏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英国戏剧的复兴。本文从人物塑造、语言特点以及爱情婚姻观三个方面对王尔德的两部戏剧《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探寻王尔德戏剧的思想内涵与创作风格。  关键词:《理想丈夫》 《不可儿戏》 人物塑造 语言特点 爱情婚姻观  奥斯卡·王尔
期刊
摘要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通过描述以宋江为首的一系列梁山英雄人物闯荡江湖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北宋社会的真实情况,更展现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武术绝技,展现了北宋期间的武侠风采,展现了中国古代“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描述,彰显北宋习武者的性格差异。  关键词:《水浒传》 武侠文化 梁山好汉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
期刊
摘要 辽西地秧歌是东北秧歌的一种类型,属于中国民间最为常见的集体舞蹈。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翘表演的秧歌,俗称“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抚顺、辽阳、沈阳一带。辽西地秧歌的表演形式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在其秧歌表演中呈现出明显的华北大秧歌的特征。在这种南北交融的大背景下,辽西地秧歌这种下层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样式,保存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辽西 地秧歌 美学价值  辽西地秧歌是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