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启发和培养。鉴于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性实际问题,教师更多的是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法来引导学生。问题导学法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的喜爱,它的呈现方式是以问题为主导线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够从根本让学生获取知识,了解化学知识本质内容同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本文笔者着重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化学 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逐渐的开始关注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做课堂教学的主人等。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从“填鸭式”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开始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手法,以希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注重“导”学,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新课改一直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首次面对化学知识,对其充满着未知性,加之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级性,很难能够自己主动的去获取有效知识。教师想要实现学生主体学习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以此开启学生的思维。无疑,问题是开启学生大脑思维的最佳途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内容,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思考。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内容时,笔者运用学生掌握的氧气实验室制作法来进行创设问题情景,即:氧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和过程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忆,之后再提出新的问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再进行制取的过程中反应物状态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装置的试管口位置方向应该与氧气装置相反,进而也就想到二氧化碳的“向上排气法”。这个时候,学生基本上就能够自主掌握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装置。之后可以做最后的问题引导:怎样才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去深入的挖掘知识。
二、提出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导学”,而这不是一个问题就能够得以实现的,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问题。我们知道,初中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知识,对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但是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很容易偏离预期的教学目标,产生“天空行马”的自主思维现象,面对此种现象运用问题链则可以解决,即:面对化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多个问题,以层层递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进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化学知识内容转化成为层次性的问题,一方面层次性问题由简到难,能够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层次性的问题更能够刺激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如:在学习“水加热沸腾后出现何种现象”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系列问题:生活中你见到的水加热沸腾是什么样的现象?那么水加热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时与生活中水加热是不同的,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材料进行实验?温度计怎样放入水中才安全?为什么要铺石棉网呢?在加热烧杯时需要关注哪些事情?尝试进行实验观察水加热后的发生的什么现象?层层递进诱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知识,从而获取新知,感受化学的科学性,端正自我学习态度。
三、设置问题互动,拓展学生思维范畴
课堂教学本身是动态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学生之间、生生之间必然会产生互动,而互动的过程不仅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开阔学生自我的思维。即:学生本身对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有限,在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片面性,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则能够了解到自己认知欠缺的内容。
如:在学习“F、C1、Br、I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结构”教学内容时,笔者采取两选性和模棱两可性的方式来设置问题进行互动,促使学生拓宽自我思考范畴。即:透过氯原子的结构分析你角色氯的化学性质是活泼的吗?它能够和谁发生物质反应?F、C1、Br、I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联吗?是否存在相似性?F2、C12、Br2、I2有不能和水發生反应的吗?它们在与水进行反应时是否相同?哪里不同?你觉得这些元素哪些是活泼的?这样,从多个问题角度出发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全面的进行思考,进而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现象原理内容,实现了对问题向知识的转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灵活性、变通性。
总的来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过去的单一的注重成绩教学已经成为过去式;课堂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是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问题导学法的出现很是符合目标要求,作为教师应合理的运用问题进行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根本落实生本教育,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敏.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6(2).
[2] 刘继和、辛静.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化学 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逐渐的开始关注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做课堂教学的主人等。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从“填鸭式”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开始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手法,以希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注重“导”学,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新课改一直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首次面对化学知识,对其充满着未知性,加之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级性,很难能够自己主动的去获取有效知识。教师想要实现学生主体学习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以此开启学生的思维。无疑,问题是开启学生大脑思维的最佳途径。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内容,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思考。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内容时,笔者运用学生掌握的氧气实验室制作法来进行创设问题情景,即:氧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和过程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忆,之后再提出新的问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再进行制取的过程中反应物状态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装置的试管口位置方向应该与氧气装置相反,进而也就想到二氧化碳的“向上排气法”。这个时候,学生基本上就能够自主掌握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装置。之后可以做最后的问题引导:怎样才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去深入的挖掘知识。
二、提出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在于“导学”,而这不是一个问题就能够得以实现的,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问题。我们知道,初中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知识,对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但是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很容易偏离预期的教学目标,产生“天空行马”的自主思维现象,面对此种现象运用问题链则可以解决,即:面对化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多个问题,以层层递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进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化学知识内容转化成为层次性的问题,一方面层次性问题由简到难,能够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层次性的问题更能够刺激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如:在学习“水加热沸腾后出现何种现象”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系列问题:生活中你见到的水加热沸腾是什么样的现象?那么水加热在实验室进行操作时与生活中水加热是不同的,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材料进行实验?温度计怎样放入水中才安全?为什么要铺石棉网呢?在加热烧杯时需要关注哪些事情?尝试进行实验观察水加热后的发生的什么现象?层层递进诱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知识,从而获取新知,感受化学的科学性,端正自我学习态度。
三、设置问题互动,拓展学生思维范畴
课堂教学本身是动态的过程,问题的提出学生之间、生生之间必然会产生互动,而互动的过程不仅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开阔学生自我的思维。即:学生本身对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有限,在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片面性,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则能够了解到自己认知欠缺的内容。
如:在学习“F、C1、Br、I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结构”教学内容时,笔者采取两选性和模棱两可性的方式来设置问题进行互动,促使学生拓宽自我思考范畴。即:透过氯原子的结构分析你角色氯的化学性质是活泼的吗?它能够和谁发生物质反应?F、C1、Br、I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联吗?是否存在相似性?F2、C12、Br2、I2有不能和水發生反应的吗?它们在与水进行反应时是否相同?哪里不同?你觉得这些元素哪些是活泼的?这样,从多个问题角度出发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全面的进行思考,进而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现象原理内容,实现了对问题向知识的转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灵活性、变通性。
总的来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过去的单一的注重成绩教学已经成为过去式;课堂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是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问题导学法的出现很是符合目标要求,作为教师应合理的运用问题进行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根本落实生本教育,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敏.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6(2).
[2] 刘继和、辛静.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