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x76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处处是课堂,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师生共有的精神环境,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创新发展,全面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 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措施三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措施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展其特长、志趣和爱好。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多方面的有用人才。所以我们应充分肯定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1.校园文化以其强烈的感染力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校园文化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物质载体或各种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和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中,激发其思想感情。陶冶其道德情操,锤炼其意志品格,提高其审美能力。各种文艺和体育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加竞争意识。高雅的艺术作品欣赏或优美的歌曲演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自我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2.校园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活跃学生学习生活
  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创建园林式学校,学生可以在繁重和紧张的教学活动之余,散步于花丛绿荫之下,陶醉于鸟语花香之中,既可领略大自然的美,又可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大脑机能,消除疲劳,焕发精神。总之,校园文化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是单调、枯燥的“疲劳战”,而是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
  3.校园文化建设为专门人才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中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是大学新生还是直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都不应当是书本的奴隶,而应该使所学的书本知识在日后的工作或深造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尽管校园文化建设有作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形式简单、内容陈旧、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这学校的发展,下面我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和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构思好校园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结合各校实际,构思校园文化墙。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2)设计新颖生动的标语:体现“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动,是主动出击的一种人生态度,静是一种内敛、智慧的含蓄,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显示出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们自信、沉着、积极、优雅。
  (3)设计诗意盎然的绿化景观:追求以绿为主色调,充分利用每一个可绿化的地方,增加绿色。追求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4)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教室正面要张贴体现班风的标语,教室后面要有宣传栏,黑板报要充分体现班级文化的特点。《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激励性语言要张贴在黑板报或宣传栏内,教室两侧有名人、名言,且清洁卫生、美观大方。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博学、求精、敬业、爱生”的
  (3)学风建设。创造出“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我们的学风是:“文明、守纪、乐学、善思”。
  (4)校园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要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创造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立竿见影,但都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虽然我们学校还是不如城市学校,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努力,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相信同样可以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伟.校园文化活动指导[M].南海出版公司,1999.11
  [2]王兴中、赵开植.《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创建》
其他文献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市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如何实施新课改,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也完成了由排斥、不适应新课改到接受、适应新课改再到积极主动去实践新课改的转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课标、教材、教学过程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教学导航标——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分三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讹读字音、错写字形、误解字义的现象,不禁为之感叹。那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务之急是加强识字教学的力度。  增加识字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任务繁重,一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偏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因此,对字的音、形、义强调不够,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训练的力度也偏小。而学生呢,除了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
《數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那“学困生”如何在数学上获得良好的教育,如何得到相应层次的发展,教师又如何用爱来照亮“学困生”的成长道路呢?切实有效解决“学困生”的成长和转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时下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课题。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