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云龙自然奇观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中秋,有位朋友告诉我:“金月亮皑(岩)子(悬崖)上有十二窝‘马蜂’。蜂巢筑在高高的岩子上,很奇特!你爱好摄影,就去拍几张照片,很有价值。”于是,到金月亮拍“马蜂巢”成为我今年非拍不可的拍摄计划,争取早日成行。
  然而,天公不作美,有“天屁股”之称的漕涧古镇自中秋以来连连阴雨,尤其是漕涧风水岭金月亮一带的雨量就更不用说了,雨水特多,因而我迟迟不能成行。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过后,终于久雨初晴,迎来了艳阳天,湛蓝的晴空洁白的云朵。黛色的山峦清澈的小溪,正是出行的好天气。
  我一大早,就骑上摩托车向目的地出发。从漕涧镇政府所在地出发沿着瓦贡公路由南向北(即分水岭方向)行驶十四五公里。到了分水岭北麓——金月亮志奔山岔路口。漕涧林场在志奔山进山公路路口设置了木材检查站,检查站的栏杆紧锁,拦住了去路不能过关卡,我找到了值班人员向他说明进山的目的并要求放行。才得以过卡。向目的地行驶。这位检查站值班人员问我:“你背着相机。是要到志奔山拍照吧?”“我不到志奔山,只进去两三公里的地方,朋友告诉我那里皑(岩)子(悬崖)上有十二窝马蜂。我是专程去拍摄马蜂的。”我回答。他又说:“其实那不是马蜂,而是岩蜂,那个皑(岩)子叫做‘千蜂崖’”。“哦,原来如此。”我惊讶道。志奔山公路是一条十七八公里的林区公路。路况很糟。很狭窄。掩映在茂密的森林中。右侧山溪似琼浆玉液般涓涓不息地奔流而下。我独自一人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略显得阴森可怖!艰难地行驶三公里。到了漕涧人叫做“回头弯”的地方。右侧一个高约三四百米的悬崖峭壁就展现在眼前,峭壁上方有一个面积约二三十平米的悬岩绝壁,一草不生。上下左右被茂密的树木覆盖,那就是云龙自然奇观——金月亮千蜂崖!那点缀在绝壁上十几个棕色的东西,便是岩蜂蜂巢。蜂巢形态多样,有的成扇形,有的似鱼形。有的似贝壳。大的约有一米多。小的也有五六十公分。棕色,蜡质。基部洁白。牢牢地粘在峭壁上。在数码相机840mm长焦下。蜂巢细节纹理质地便清晰地显现出来。蜂巢周围昔日陈年老蜂巢脱落后留下来的遗迹亦清晰可见,蜂巢上蜂去巢空。不见一个岩蜂,岩蜂们也许是越冬去了。峭壁高三四百米,陡峭天险。迄今没人胆敢攀登取蜜,冒犯岩蜂领地和打破它们宁静的生活!说明这里是岩蜂们安全之所和理想的家园,岩蜂们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自生自灭,繁衍生息。冬天,岩蜂越冬,蜂去巢空,在风吹雨打之下,蜂巢逐渐脱落。仅留在岩石上些痕迹。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岩蜂们又回到这里,在这里安营扎寨。生儿育女。辛勤地“劳动”。酿造蜂蜜。为它们甜蜜的“事业”忙碌和奔波!
  岩蜂蜜营养丰富、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具有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肠胃、止咳润肺、降血压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是理想的食药两用天然保健佳品。在岩蜂蜜被视为上好珍贵的天然保健品的今天。人们受利益的驱使。许许多多的岩蜂惨遭劫难,唯独金月亮千蜂崖岩蜂们幸免。金月亮千蜂崖自然奇观得以年复一年完好地保存下来。
其他文献
一  栀子花在夏季开放,那个季节,塘河村的上空总是飘溢着淡淡的清香。  塘河村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水乡一个偏僻的小村,这里远离县城,沟渠交织,河荡相连。没有一条能开汽车的路,人们进出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只有紧靠东边的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塘河,在终日不停地流淌着,向人们诉说着它的风霜雨雪,还有偶尔从河上驶过的吨位不算大的运输船响起的汽笛声。才能给这片还不富有的土地注入一些生气,发布它存在的信息。  
期刊
冬天  千万朵花瓣纷纷赶在太阳下签字  让生命燃烧  平原人雪  如水的流势  清瘦的冬天枝枝重如人的五指  比开放的头脑聪颖智能冷静  最贵重的乳名悄悄胜出  大自然重捧一部  《沁园春·雪》的亲笔手稿  开始和作者们面对面  倾心叙旧  大理  被长江源头步步堆高的洁白浪花  洗涤远在边陲您星星般的名字与服饰  风常常围坐在南国秋园沉甸甸的谷粒边唱歌  让劳累了的夜的笑靥  安枕一汪被静谧群峰
期刊
洱海东岸有一个古老的集镇叫挖色街。是我出生的地方。洱海南岸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关。从挖色到下关,走旱路50余公里,走水路约40公里。几十年来,我在挖色和下关生活着、工作着,经常在这条路上反复往返。  1961年,我从宾川一中高中毕业后,在洱海区挖色管理大队工作。那时挖色没有一寸公路,不要说乘汽车,就连马车都没有,所以要到下关办事,一是乘船走水路。二是翻过洱海东岸的几座大山走旱路。当时
期刊
对于大理,点燃记忆的是下关客运中心和大理师专的红楼。从下车时的茫然到凝眸师专红楼的深情,其间时光漫漶三载。岁月的沟壑里除了沙砾还是沙砾。捡拾起来的能够闪烁一些珠玉光泽的却是这两座消失掉的建筑。  我多少次进出下关客运中心,已经记不清了。曾经的自己仿佛是它巨嘴里的一口气,任其吐纳。就像孙悟空总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一样。我即便跑得再远,也总会回到它掌心里去。每天,东方似乎还未泛鱼肚白。人们已经和它一起
期刊
天地间有大美而无言,大理的苍山正是一座无言的,大美的山。  他伟岸,他谦逊,他阔大,他宽容,他坚忍不拔,他平和深沉,他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高度,生命的高度,梦想的高度,爱与恨,的高度。  他有形的海拔,却彪炳了无言的矗立。他既是大理人的山,是白族人的山,更是中国的山,世界的山。  他是数万年,数十万年自然奇迹的缔造者和见证者,是一部永远没有终结的神话,是一组大气淋漓的水墨绝笔。  十九座伟岸的山峰,是
期刊
有人说,黑龙桥是下关历史的见证。  “我很喜欢这样的注解。因为这座桥默默地伴着我们这代人成长,见证着下关这座老城从孤寂、单调到发展、繁华的全部历史。”谈起黑龙桥,今年64岁的杨大光女士就像谈起自己的亲人,温暖而亲切。  “对我来说。黑龙桥是童年时代无法忘怀的记忆!”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外祖父家在西洱河北的关迤小井巷。她小的时候。母亲每天都要领着她从西洱河南的关外经过黑龙桥去探望外祖父。  “记得当时
期刊
郭斌和陈文夫,本应该成为朋友的。即便成不了心心相映的好朋友,也应该成为一般性的朋友。不仅介绍陈文夫和郭斌认识的张哥这样认为,郭斌自己也这样认为。但他们仅仅经过了初识这个过程,两人的相处就戛然而止。像一列徐徐开动了的列车。还没有等到驶出车站。就猛然落了刹闸。踩车刹的当然是他郭斌。他果断地将车刹一踩,别说两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没有了。就是基本的熟识关系都没能再保持。相互见面,打个招呼的意思都没有。当然,看
期刊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公园晚上是很嘈杂的。公园中心有一个不大的喷水池。中间是一块巨型的石头
期刊
在朋友圈。提到赵云,曾有人说他是一个“不会做人,只会写诗”的人。“不会做人”并无贬意,指的是他不太懂得当今社会做人的技巧。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浸在诗歌里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顾此失彼有关。不过,作为一个诗人,不懂得做人的技巧,并非一件坏事。在面具流行的今天,诗人和诗歌所缺失的,正是一颗与做人的技巧无缘的“诗心”。“诗心”即“童心”。翻开印度诗圣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成
期刊
我要坐在澜沧江边,坐上一天,甚至更长,并付出自己的目光,安静地注视这条大江的缓急与清浑。在这篇文字里,出现了许多我无法避开的矫情话语。  ——题记  1  提到澜沧江,我无法绕开的是它众多或大或小的支流,以及与那些支流有关的众鬼神。在云南大地,鬼神无处不在。在云南的许多角落,人与鬼神共居。  在江河密布的滇西北,各种各样的鬼神,依然存在于那些高山峡谷之中。特别是那些在依旧贫穷落后的高山峡谷里生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