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能力是个体认知成长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项基础技能。对于培智儿童而言,受限于智力因素、生理缺陷等方面的影响,培智儿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方面存在难理解、难应用、难掌握等现象,阻碍其主体的认知发展。同时,培智儿童在学习行为、主观情绪等方面异于其他个体,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数学教学授课产生难度。因此,本文作者立足学情,对如何提升培智儿童的数学能力展开思考。
【关键词】培智儿童;数学能力;课堂教学
通过对培智儿童的学习情况和行为特征进行观察,其大多呈现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障碍等现象,这对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具有一定逻辑思维特点的基础学科,对于培智儿童来说,难免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培智儿童的数学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关注学情、引入生活、趣味讲授、动手操作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一、关注学情,合理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培智儿童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培智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特征设计教学,合理安排各环节流程和要素,确保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培智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优化相关策略,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培育质量。如在“认识1”的教学中,考虑到培智儿童的认知特殊性,将“认读数字1,知道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区分1和许多两种不同的量”作为本节的学习目标,并采取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小组互动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培智儿童对1和许多这两种不同量的认识,并培养其仔细观察、对比比较的学习习惯,这对培智儿童的数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引入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探索认知的关键所在。受限于生活经历、活动范围的影响,培智儿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从培智儿童的日常生活入手,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教学切入点,不仅能降低培智儿童的学习难度,调动其学习兴趣,还使培智儿童在数字理解、生活应用、思维培养等方面得到加强,进而实现学以致用、高效发展的目标。如在“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本节主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为激发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热情,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生活实物,如“长方形的铅笔盒”“正方形的魔方”“三角形的金字塔”“圆形的小皮球”等,并通过观察、实物辨别、画图对比等方法,进一步引发培智儿童的探究兴趣,使儿童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生活图形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积极探学的行为品质。
三、趣味讲授,優化主观情绪
游戏往往是儿童较为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将游戏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以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为导引,不仅能改善传统的教授模式,优化其主观情绪,还使儿童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加深整体理解。此外,在趣味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控游戏的整体性和组织点,充分发挥培智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游戏与教学的统一性和发展性。如在“比大小(一)”的教学中,考虑到培智儿童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已初步掌握区分物体大小、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为锻炼儿童的数学能力,巩固其学习基础,教师可以组织以“比大小”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每一关卡的图片内容进行选择和展示,如小鞋比大鞋、小气球比大气球等,既能提升儿童的对比观察的能力,还使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加强。
四、动手操作,增强数字感知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数学感知力的培养,教师应从培智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基础上“下功夫”。对此,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并运用摸一摸、比一比、拼一拼等方法,使儿童对数字产生直观印象,这不仅能提升儿童的认知理解力,还使儿童在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数字感知等方面得到加强。如在“比多少(四)”的教学中,为引导儿童找出更多的物体,学会初步分析、比较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如“3根木棒与4根木棒”“1支铅笔与2支铅笔”“3块饼干和4块饼干”等,这不仅能加深儿童的数字印象,还使儿童在具体情境中找出对应的数量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教学设计、引入生活实例、开展趣味讲授、组织动手操作等环节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培智儿童的参学兴趣,优化主观情绪,还使培智儿童产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识,强化培智儿童的数学感知力,进一步提升培智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时,从培智儿童的实际学情入手,深入了解培智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认知层次,坚持多措并举、多元开发的组织原则,积极调动培智儿童的学习心理,从而构建师生互动、能动互联的教学新模式。此外,教育乃是国之大计,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坚守初心,为培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爱心、提供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小娟.生活化培智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8(001):111-111.
[2]周德洁.运用生活情境,让培智数学教学更高效[J].读与写(教师),2020(1):0213-0213.
【关键词】培智儿童;数学能力;课堂教学
通过对培智儿童的学习情况和行为特征进行观察,其大多呈现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障碍等现象,这对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具有一定逻辑思维特点的基础学科,对于培智儿童来说,难免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培智儿童的数学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关注学情、引入生活、趣味讲授、动手操作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一、关注学情,合理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还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培智儿童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培智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特征设计教学,合理安排各环节流程和要素,确保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培智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优化相关策略,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培育质量。如在“认识1”的教学中,考虑到培智儿童的认知特殊性,将“认读数字1,知道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区分1和许多两种不同的量”作为本节的学习目标,并采取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小组互动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培智儿童对1和许多这两种不同量的认识,并培养其仔细观察、对比比较的学习习惯,这对培智儿童的数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引入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探索认知的关键所在。受限于生活经历、活动范围的影响,培智儿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从培智儿童的日常生活入手,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教学切入点,不仅能降低培智儿童的学习难度,调动其学习兴趣,还使培智儿童在数字理解、生活应用、思维培养等方面得到加强,进而实现学以致用、高效发展的目标。如在“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本节主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为激发培智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热情,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生活实物,如“长方形的铅笔盒”“正方形的魔方”“三角形的金字塔”“圆形的小皮球”等,并通过观察、实物辨别、画图对比等方法,进一步引发培智儿童的探究兴趣,使儿童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生活图形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积极探学的行为品质。
三、趣味讲授,優化主观情绪
游戏往往是儿童较为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将游戏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以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为导引,不仅能改善传统的教授模式,优化其主观情绪,还使儿童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加深整体理解。此外,在趣味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控游戏的整体性和组织点,充分发挥培智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游戏与教学的统一性和发展性。如在“比大小(一)”的教学中,考虑到培智儿童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已初步掌握区分物体大小、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为锻炼儿童的数学能力,巩固其学习基础,教师可以组织以“比大小”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每一关卡的图片内容进行选择和展示,如小鞋比大鞋、小气球比大气球等,既能提升儿童的对比观察的能力,还使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加强。
四、动手操作,增强数字感知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数学感知力的培养,教师应从培智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基础上“下功夫”。对此,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并运用摸一摸、比一比、拼一拼等方法,使儿童对数字产生直观印象,这不仅能提升儿童的认知理解力,还使儿童在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数字感知等方面得到加强。如在“比多少(四)”的教学中,为引导儿童找出更多的物体,学会初步分析、比较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如“3根木棒与4根木棒”“1支铅笔与2支铅笔”“3块饼干和4块饼干”等,这不仅能加深儿童的数字印象,还使儿童在具体情境中找出对应的数量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教学设计、引入生活实例、开展趣味讲授、组织动手操作等环节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培智儿童的参学兴趣,优化主观情绪,还使培智儿童产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识,强化培智儿童的数学感知力,进一步提升培智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时,从培智儿童的实际学情入手,深入了解培智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认知层次,坚持多措并举、多元开发的组织原则,积极调动培智儿童的学习心理,从而构建师生互动、能动互联的教学新模式。此外,教育乃是国之大计,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坚守初心,为培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爱心、提供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小娟.生活化培智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8(001):111-111.
[2]周德洁.运用生活情境,让培智数学教学更高效[J].读与写(教师),2020(1):02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