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早读课自习效果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天之中,早晨是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所以,当下在大多数学校里,都会在上午课之前安排一节早读课由学生自习。但长期以来,在实际中这节早读课并没有达到希望的效果。在很多时候,早读课的程序往往是这样的:老师进入班里,告诉学生这节是XX课,然后让学生拿书出来读就行了。结果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拿出XX课本随便翻到一面,开始大声吼叫,班里顿时变成一锅沸粥,正如有人形容的“人声鼎沸”。至于学生读什么,怎么读,根本没有人管。学生读了一阵后,也听不清自己读什么了,于是就会停下来,要么同桌趴在一起讲话,要么有的甚至会趴在桌上打瞌睡。这样直到下课铃响,学生大叫“解放”冲出教室。学生认为上早读课是“受难”,下课就“解放”。而教学目的是否实现了呢?很明显,那也是泡汤了!
  那么,究竟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毕竟把这非常宝贵的一节课浪费了是让人很痛心的一件事。
  一、要给学生定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中学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早读课上,不妨将这一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学。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驱动力,并且学习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一来,就会产生让学生有事可干、干有成果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坚持自学下去。
  二、要变换读书方式,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在早读课上,之所以会讲话,会打瞌睡,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没有兴趣,又哪会有学习动力呢?因此,不妨通过变换读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齐读。学生分散读书,由于小孩子嗓门大,一起喊起来的话,课堂就乱了。学生齐读,全班一个声音,原本不会读的,读得不流利的,在这一个大声音的引领下,也读得相当顺利了。个别不读书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的进度,盯着书默看。结果,班里讲话的没有了,打瞌睡的更是不见了。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阅读能力也得以提高。更何况学生齐读完成后,再带着一种快乐的兴奋心理,去完成其他自学任务,效果就好得多了。
  2.让学生分组赛读。这是在学生齐读方式上衍生出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按小组或按男女分组赛读规定的内容。这里引入了竞争机制,更能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对待,争取比别的小组读得更好,从而也使读书由老师的强制读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读,效果截然不同。
  3.小部分学生齐读,大部分学生边听边做记录,然后复述梗概。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朗读一些老师精选的课外美文,课内情节性比较强的文章也可以用此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仅使学生动了嘴,同时还会有动手、动脑的过程。这不仅使学生读了书,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早读课的目标不仅是读书,还会有其他的任务
  要提高整堂课的自习效果,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要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这可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实际中,教师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字怎么读、怎么写之类的问题,有时反而是千奇百怪甚至是一些比较烦琐的问题。因此,作为老师,要回答学生的这类提问,还确实需要费一番工夫。比如,课下应该涉猎大量的、广泛的知识,而这又是一件不轻松的差事,许多老师不乐意做。所以,他们有时面对学生的这类提问,常常不予理睬,甚至予以斥责。长此以往,很容易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教师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要认真回答,哪怕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都应当重视。因为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再到善于提问,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是对如何提高学生早读课自习效果的几点思考和做法。教学中的任何难题,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去探索,终究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他文献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正常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变式句。按照句子作用(或说话的目的),句子一般分为四种类型,主谓倒装句也不例外。  1、陈述型。如:  ①不腆敝邑。(《崤之战》)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例①是弦高的言辞,“不富足,我们国家”,平静从容,谦恭之至,弦外之音却是“我们郑国也不是弱小可欺的”。例②的意思是“老百姓说我吝啬是有些道理的”,“宜乎”提前,以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学生厌烦学习文言文。其实文言文不只学习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还应对文言作品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的情,想象文中的景,领悟文中的道,感受文中的雅。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的认识到内涵的理解的转化。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
期刊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训练技能和亲身体验知识的自我教育过程。语文老师要树立“作业即自学”的观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其目的就是要逐渐消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讳饰地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他凭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真实地奉献给了读者。 
期刊
进入21世纪,电脑已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广泛地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上的资源不仅丰富,而且运用起来方便快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便可以充分地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
期刊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不可能脱离生活,否则就是无实际生活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将会造成语文教学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因而,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扎根生活,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活的七彩阳光。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  即让学生在语
期刊
传统教学“三宝”——黑板、粉笔、课本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做到扬长避短,让语文课堂焕发丰富多彩的活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课堂活起来。在这些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文学作品通过图片、
期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德国作家歌德曾这样赞美道:“若不是我们的眼睛像太阳,谁还能欣赏光亮?”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一个好的题目,能起提示文章、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人没有好眼睛不行,一篇文章没有好题目也不行,富有新意的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常言道,题好文一半。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期刊
著名现代作家、诗人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以下简称《闻》)一文自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其中所表现出的闻一多先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英勇无畏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激励和感染了无数青年学子。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与作者对文章主题的准确把握和结构的巧妙安排乃至对语言的熟练驾驭都是分不开的。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作者在使用有关材
期刊
面对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智,为了赶超世界先进的国家,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事物敏感。因此,不但要给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而且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反馈信息,启迪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