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一直是学生最困惑的事情,传统的习作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若要让学生会写文章,能写文章,教师就要用情感染,创设情境,在阅读中迁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关键词作文;过程;情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356.7,A,B0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36-01
一、激发写作情感——传递教师的热情
情绪会互相感染,教师积极的情绪对学生内心的体验会起到积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把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教师的着重点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阅读、积累和练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中,提升作文能力。教师情真意切的话语、合适的肢体语言和充满爱的目光,都能感染着学生,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记得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写《我的妈妈》,学生认为司空见惯的话题没什么好写的,笔者就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妈妈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听着风声那份恐惧,听到雨声那份惊慌,直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我的哭声、抱怨声,都被掩埋在风声雨声之中,哭累了,就睁开眼睛,没什么,家还是依然如故,没什么吓人的东西,我壮了壮胆子门口:大声地说:“妈妈,我很勇敢,我不害怕了。”我话音刚落,妈妈就从角落里窜了出了出来,紧紧地抱紧我说:“孩子,妈妈就想练你胆子的,你很厉害,你终于战胜了黑暗……”笔者没有讲完学生也纷纷讲出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动人,一个比一个精彩……
激发学生的情感,只要教师有情,就能感染着学生,让学生也能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二、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境
其实,教师在讲解作文的时候,要能“以境激情”,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不要有空洞的语言,让学生没有方向。有了情,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有真情实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家乡》这篇习作,我没有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而是让学生到村里走一圈,采访老人,家乡的变迁,学生兴趣盎然,自己的角色不在学生而是小记者,他们兴致勃勃地采访,记录,包括家乡的文化、村庄的变迁、家乡的特色小吃,甚至个别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方方面面,学生细腻逼真,也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深的情。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把自己采访到讲给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对家乡的热爱情溢于言表,在随后的作文中学生的表达更是满满地流淌……
三、激发写作的情感——运用“迁移”规律
阅读不是让学生仅仅了解文章的大意,而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遣词,甚至要了解作者的心理历程,体会作者的情感之路。引领学生读写“迁移”,从而能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说我》这篇阅读短文,让学生读,读完之后让学生找到文题不和谐的地方,题目是“我说我”,可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插叙了父亲的故事,为什么?如果让你出题你会对哪一自然段做文章?学生一下字就明白过来,其实文章的阅读,不是仅仅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而是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感情世界时,引导学生“迁移”,引发自己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就这样教师随时点拨:“你的爸爸对你爱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请以《父亲不懂得爱》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情感的流泻淋淋尽致,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生病了围在我跟前的永远是我妈妈,从没有见到爸爸,可是有一次,我在学校摔伤了,爸爸开着车,飞奔去医院,当停下车抱着我向医院冲时,保安过来说‘师傅,这里不能停车。’爸爸立刻吼道‘你以为这是旅游车,我儿子摔伤了你没看到吗?’说着就不顾一切向前冲,我的泪一下子滑落脸颊……
学生感情的流露,让人读着眼睛都溢满这泪水。学生其实最是重感情的,只是需要我们教师的慢慢引导,把学生带入情感的境界,学生怎么能不会表达呢?学生文章怎么会没有情感呢?
四、激发写作情感——建构开放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一般教师在教学习作时,都给予学生一个框架,让学生照着框架去写作,学生写出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教师的语言没有自己的语言,这样的习作课,学生怎么能会喜欢?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想说,敢说,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笔者在教学《秋景》这篇习作时,我带着学生围着田野、农庄等地转了一圈,学生看看没膝高的杂草,看到毛茸茸的蒲公英,让学生用嘴吹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随风飘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看,会想,这时风伯伯会把蒲公英的种子带到哪里?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带到大海之中,被海水淹死。”有的说:“带到沙漠中被渴死。”有的说:“被带到泥土里生根发芽……”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打开了,从眼前的小种子想到了茫茫的大海、想到金灿灿的沙子,想到松软的泥土……而后让学生选择秋天的一景寫出来,学生的笔下真是妙趣横生,有没膝的长草,不知名的小花、扑棱棱起飞的小虫……都是学生笔下的美景,这样,学生的写作不会枯燥无味了,而是在自己的想象思维和独特性被激发出来,学生的习作就有一泻千里的感觉。
五、结语
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教师用情感染学生,而且也要创设写作的情境,在阅读中学会“迁移”……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文章才能真正做到有血有肉,让读着更有真实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张彩虹.让情感成为作文过程催化剂[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3).
[2]邵竹旭.把情感如何投入到小学习作教学[J].学习导报,2012(9).
关键词作文;过程;情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356.7,A,B0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36-01
一、激发写作情感——传递教师的热情
情绪会互相感染,教师积极的情绪对学生内心的体验会起到积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把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教师的着重点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阅读、积累和练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中,提升作文能力。教师情真意切的话语、合适的肢体语言和充满爱的目光,都能感染着学生,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记得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写《我的妈妈》,学生认为司空见惯的话题没什么好写的,笔者就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妈妈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听着风声那份恐惧,听到雨声那份惊慌,直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我的哭声、抱怨声,都被掩埋在风声雨声之中,哭累了,就睁开眼睛,没什么,家还是依然如故,没什么吓人的东西,我壮了壮胆子门口:大声地说:“妈妈,我很勇敢,我不害怕了。”我话音刚落,妈妈就从角落里窜了出了出来,紧紧地抱紧我说:“孩子,妈妈就想练你胆子的,你很厉害,你终于战胜了黑暗……”笔者没有讲完学生也纷纷讲出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动人,一个比一个精彩……
激发学生的情感,只要教师有情,就能感染着学生,让学生也能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二、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境
其实,教师在讲解作文的时候,要能“以境激情”,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不要有空洞的语言,让学生没有方向。有了情,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有真情实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家乡》这篇习作,我没有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而是让学生到村里走一圈,采访老人,家乡的变迁,学生兴趣盎然,自己的角色不在学生而是小记者,他们兴致勃勃地采访,记录,包括家乡的文化、村庄的变迁、家乡的特色小吃,甚至个别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方方面面,学生细腻逼真,也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深的情。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把自己采访到讲给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对家乡的热爱情溢于言表,在随后的作文中学生的表达更是满满地流淌……
三、激发写作的情感——运用“迁移”规律
阅读不是让学生仅仅了解文章的大意,而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遣词,甚至要了解作者的心理历程,体会作者的情感之路。引领学生读写“迁移”,从而能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说我》这篇阅读短文,让学生读,读完之后让学生找到文题不和谐的地方,题目是“我说我”,可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插叙了父亲的故事,为什么?如果让你出题你会对哪一自然段做文章?学生一下字就明白过来,其实文章的阅读,不是仅仅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而是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感情世界时,引导学生“迁移”,引发自己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就这样教师随时点拨:“你的爸爸对你爱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请以《父亲不懂得爱》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情感的流泻淋淋尽致,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生病了围在我跟前的永远是我妈妈,从没有见到爸爸,可是有一次,我在学校摔伤了,爸爸开着车,飞奔去医院,当停下车抱着我向医院冲时,保安过来说‘师傅,这里不能停车。’爸爸立刻吼道‘你以为这是旅游车,我儿子摔伤了你没看到吗?’说着就不顾一切向前冲,我的泪一下子滑落脸颊……
学生感情的流露,让人读着眼睛都溢满这泪水。学生其实最是重感情的,只是需要我们教师的慢慢引导,把学生带入情感的境界,学生怎么能不会表达呢?学生文章怎么会没有情感呢?
四、激发写作情感——建构开放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一般教师在教学习作时,都给予学生一个框架,让学生照着框架去写作,学生写出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教师的语言没有自己的语言,这样的习作课,学生怎么能会喜欢?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想说,敢说,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笔者在教学《秋景》这篇习作时,我带着学生围着田野、农庄等地转了一圈,学生看看没膝高的杂草,看到毛茸茸的蒲公英,让学生用嘴吹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随风飘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看,会想,这时风伯伯会把蒲公英的种子带到哪里?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带到大海之中,被海水淹死。”有的说:“带到沙漠中被渴死。”有的说:“被带到泥土里生根发芽……”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打开了,从眼前的小种子想到了茫茫的大海、想到金灿灿的沙子,想到松软的泥土……而后让学生选择秋天的一景寫出来,学生的笔下真是妙趣横生,有没膝的长草,不知名的小花、扑棱棱起飞的小虫……都是学生笔下的美景,这样,学生的写作不会枯燥无味了,而是在自己的想象思维和独特性被激发出来,学生的习作就有一泻千里的感觉。
五、结语
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教师用情感染学生,而且也要创设写作的情境,在阅读中学会“迁移”……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文章才能真正做到有血有肉,让读着更有真实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张彩虹.让情感成为作文过程催化剂[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3).
[2]邵竹旭.把情感如何投入到小学习作教学[J].学习导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