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传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美术教育与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综合文化特色和节日氛围让初中生发现美术学科的学习乐趣,将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增强艺术实践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课堂;传承与发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32-01
【案例背景】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传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美术教育与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综合文化特色和节日氛围让初中生发现美术学科的学习乐趣,将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增强艺术实践魅力。
剪纸艺术多是与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等多种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剪纸艺术在端午节中也有非常特别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入手,分析剪纸艺术与端午节的结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案例内容】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背景,使得学生深刻地理解端午节的含义,对课堂后续的环节和内容有更多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如下的语言进行端午节起源的介绍“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每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夏季中最为重要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还有其他的说法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孝女句曹娥,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勾践的操练水师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大家更熟悉的屈原,无论节日的起源如何,后人采用庆祝端午节的形式是多样的,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等,北方使用吃鸡蛋、挂露水、挂艾蒿、贴剪纸的方式进行庆祝,端午节的民俗是为了缅怀先人、避邪驱毒,在这一传统佳节,流传着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今天在美术课堂上也通过学习剪纸艺术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端午节中蕴藏的艺术形式。”
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会对即将要接触的剪纸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强化对于端午节的认识,多数的学生认为“端午节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对屈原的生平并不了解,也只认为端午节只有吃粽子这一个庆祝的形式。”,教师通过多种剪纸艺术的展示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剪纸艺术品的展示。“在北方,端午节期间百姓会将牛形剪纸张贴在大门的门槛或者是大门下方帖一对黄表纸或金纸剪刀,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元素契合,利用牛形的形状祈求农作物成长,在古代牛形可以用来震慑水患,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牛形的剪纸,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将完成好的作品带回家中,为端午节带来家人平安。“,接着教师将端午节特别剪纸的制作方法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分解,并在现场为学生演示,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制作和讨论。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总结教师讲解的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彼此之间讨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期间,教师指导学生手工制作不足的地方,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商标、图案与我们本节课遇到的剪纸图案之间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虽然我们的生活与网络、电视、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古老的民俗艺术、民俗文化也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大家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联想,创造出更多的剪纸图案!”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会联想剪纸图案与生活中商标的异同点,由此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在课堂上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强化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热爱和认可。
【案例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华民族有伟大的文化宝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成长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教师在美术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借助传统文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性格,使得学生强化对文化的认知,强化对于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喜爱。
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民俗节日融合在一起,设定课堂进行的主题,让学生围绕既定的主体按部就班地实践动手,借助端午节等民俗节日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除了内容方面的更新和创造,教师还可以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课堂形式的丰富,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影音资料,介绍传统文化背后蕴藏的故事和历史,通过多种材料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运用灵活的头脑去体验和认识端午佳节的艺术形式,识别生活中艺术图案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自我的生活阅历,为今后的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增强交流,在师生之间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建设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美术课堂进行的更加顺利,在彼此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设计火花,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对美术课堂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为今后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也能够找到更适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方式,优化美术课堂的设计和讲解的内容,因材施教,做好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提高,有效提高初中美術课堂的质量,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的体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化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石晗.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讨[J].管理学刊,2008,21(2):118-119.
[2]杨美华.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7(1):150-152.
[3]雒刚.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48.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课堂;传承与发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32-01
【案例背景】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传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美术教育与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综合文化特色和节日氛围让初中生发现美术学科的学习乐趣,将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增强艺术实践魅力。
剪纸艺术多是与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等多种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剪纸艺术在端午节中也有非常特别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入手,分析剪纸艺术与端午节的结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案例内容】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背景,使得学生深刻地理解端午节的含义,对课堂后续的环节和内容有更多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如下的语言进行端午节起源的介绍“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每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夏季中最为重要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还有其他的说法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孝女句曹娥,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勾践的操练水师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大家更熟悉的屈原,无论节日的起源如何,后人采用庆祝端午节的形式是多样的,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等,北方使用吃鸡蛋、挂露水、挂艾蒿、贴剪纸的方式进行庆祝,端午节的民俗是为了缅怀先人、避邪驱毒,在这一传统佳节,流传着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今天在美术课堂上也通过学习剪纸艺术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端午节中蕴藏的艺术形式。”
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会对即将要接触的剪纸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强化对于端午节的认识,多数的学生认为“端午节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对屈原的生平并不了解,也只认为端午节只有吃粽子这一个庆祝的形式。”,教师通过多种剪纸艺术的展示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剪纸艺术品的展示。“在北方,端午节期间百姓会将牛形剪纸张贴在大门的门槛或者是大门下方帖一对黄表纸或金纸剪刀,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元素契合,利用牛形的形状祈求农作物成长,在古代牛形可以用来震慑水患,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牛形的剪纸,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将完成好的作品带回家中,为端午节带来家人平安。“,接着教师将端午节特别剪纸的制作方法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分解,并在现场为学生演示,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制作和讨论。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总结教师讲解的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彼此之间讨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期间,教师指导学生手工制作不足的地方,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商标、图案与我们本节课遇到的剪纸图案之间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虽然我们的生活与网络、电视、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古老的民俗艺术、民俗文化也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大家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联想,创造出更多的剪纸图案!”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会联想剪纸图案与生活中商标的异同点,由此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在课堂上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强化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热爱和认可。
【案例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华民族有伟大的文化宝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成长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教师在美术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借助传统文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性格,使得学生强化对文化的认知,强化对于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喜爱。
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民俗节日融合在一起,设定课堂进行的主题,让学生围绕既定的主体按部就班地实践动手,借助端午节等民俗节日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除了内容方面的更新和创造,教师还可以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课堂形式的丰富,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影音资料,介绍传统文化背后蕴藏的故事和历史,通过多种材料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运用灵活的头脑去体验和认识端午佳节的艺术形式,识别生活中艺术图案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自我的生活阅历,为今后的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增强交流,在师生之间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建设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美术课堂进行的更加顺利,在彼此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设计火花,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对美术课堂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为今后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也能够找到更适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方式,优化美术课堂的设计和讲解的内容,因材施教,做好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提高,有效提高初中美術课堂的质量,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的体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化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石晗.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讨[J].管理学刊,2008,21(2):118-119.
[2]杨美华.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7(1):150-152.
[3]雒刚.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