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参与市场竞争所遭遇的反补贴案例也越来越频繁,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针对反补贴措施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和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提出建议措施,从而学习他国经验,改善国际贸易环境。
一、概况
所谓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而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而相关调查机構,只有在取得相关证据表明上述补贴行为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已经或者即将造成严重威胁的时候,才可以向出口国征收反补贴税。
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却保持持续增长,在不景气和快速发展的对比下,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中不断的遭遇反补贴措施,中国面临的竞争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入世以来,频繁遭遇反补贴措施,其中在2004年4月,加拿大对中国烧烤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该案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先例。随后,加拿大又对中国紧固件、复合木地板、铜制管件和无缝石油套管等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6年11月,美国首次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国第一次使用此类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反倾销是美国惯用的贸易壁垒,如今美国又将反补贴与之捆绑,反补贴和反倾销同时适用,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2007年6月27日,美国12家钢管企业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递交申诉书,要求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湖北省一家企业涉案。这是该省首次遭遇外国反补贴调查。而最新据商务部网站消息称,华盛顿时间2017年11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聚酯短纤(Fine Denier PolyesterStaple Fiber)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根据不利事实推定分别裁定两家强制应诉企业补贴幅度为41.73%和47.64%,裁定其他中国企业补贴幅度为44.69%。
二、反补贴措施的特点
根据《补贴和反补贴协议》,补贴可以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而针对上述补贴行为的反补贴措施具有如下特点:
(一)反补贴措施主要是针对出口国政府的。因为补贴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给予企业在税收或者现金的补贴。因此,一旦进口国实施反补贴措施,为了应对,必然会引起出口国内部的对外或者本国的经济政策。
(二)反补贴措施涉及领域一般比较广,持续时间久。首先针对补贴的形式,反补贴可能会涉及到税收、国内出口信贷等,尤其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两免三减半”项目。而从反补贴调查范围来看,调查范围可能扩展到接受政府补贴对象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影响更大。另外,出口国政府为了应对反补贴措施的调查,通常需要逐步调整国内现行的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政策,而这种调整可能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本国的政治、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三、中国经常遭遇反补贴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补贴政策本身的不完善
在中国入世的时候,曾经对WTO做出承诺,遵守WTO透明度原则,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做了相应的整理、清除和对外公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执行过程中,中国的补贴政策和当初的承诺并不是完全相符,比如国内的产业优惠政策依然有所保留,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优惠、地区优惠、税收优惠、技术改造费用优惠和中小型企业优惠等其他形式的优惠。我国国内的各类优惠补贴政策种类和名目多样,但是却又根本没有按照WTO的规则要求进行事前审查,这就为外方提供了把柄。结果就是,政府的上万元人民币的贴补,最终导致企业损失上千万美元,得不偿失。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和吃饭问题,而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这些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低附加值,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量吸收廉价劳动力,既解决了社会问题,又可以降低成本,也就形成了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很不景气,大量人员失业,而各进口国政府和相关组织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就业秩序,对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采取措施实施限制措施,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掀起反补贴调查。
(三)出口地理方向过于单一和集中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市场上的贸易大国,但是数量众多的出口产品却只是集中在欧洲、美洲等传统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当一些季节性的产品,比如服装和鞋子一窝蜂的进入某个市场时,就会引起当地的警觉并进而采取保护措施。虽然近年来开辟了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的市场,但是由于运输、购买力等问题,一直不是特别理想,所占出口比重仍然较低,而我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却占到了65%左右,对美国市场依赖过度,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必然会受其制约。
四、应对措施
(一)官方手段
官方以政府为主,应该着重加强立法建设,改善当前我国出口相关立法不健全、法律层次过低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关于反补贴和反倾销的立法规则,做到应诉时能够有法可依。另外,国家还应加强相关的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应诉处理的反应速度和专业程度,同时,还要培养专业的人才,以至于在应诉时避免出现被动的局面。
(二)民间方面
民间主要发动各企业和各行业,一是要加强团结,不要单打独斗,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还有要加强企业和行业规范的建设,加强相关国际贸易法律规则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国际法意识,主动学习进口国的法律法规,了解当地的政策变动。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以质取胜,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价格优势,避免遭遇反补贴和反倾销的案例。
(三)国内补贴要合理适度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补贴总是难免的,但是补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出口,而不是一味的保护从而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因此要注意补贴的种类和程度。对于禁止性补贴一定要坚决废除,注意可申诉补贴的范围,同时增加不可申诉补贴的种类和范围。但总的原则是,在WTO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经常遭遇反补贴的补贴政策,推出新的补贴措施,同时注意严谨性,严防漏洞百出。
(四)调整贸易地理方向和产品结构
改变以往以美国和欧洲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狭窄渠道,打通进入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渠道,寻找合适的替代国,当然,替代国的选择要尽可能的和我国水平相当,防止再次出现新的被动局面。另外,在出口产品的种类上,要尽快开发生产和出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改变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遭遇各种贸易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放平心态,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产品质量,改变竞争手段,贸易摩擦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做的是增加知识自主权的开发,争取在国际市场竞争再创佳绩。(作者单位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一、概况
所谓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而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而相关调查机構,只有在取得相关证据表明上述补贴行为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已经或者即将造成严重威胁的时候,才可以向出口国征收反补贴税。
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却保持持续增长,在不景气和快速发展的对比下,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中不断的遭遇反补贴措施,中国面临的竞争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入世以来,频繁遭遇反补贴措施,其中在2004年4月,加拿大对中国烧烤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该案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先例。随后,加拿大又对中国紧固件、复合木地板、铜制管件和无缝石油套管等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6年11月,美国首次对中国出口铜版纸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国第一次使用此类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反倾销是美国惯用的贸易壁垒,如今美国又将反补贴与之捆绑,反补贴和反倾销同时适用,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2007年6月27日,美国12家钢管企业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递交申诉书,要求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湖北省一家企业涉案。这是该省首次遭遇外国反补贴调查。而最新据商务部网站消息称,华盛顿时间2017年11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聚酯短纤(Fine Denier PolyesterStaple Fiber)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根据不利事实推定分别裁定两家强制应诉企业补贴幅度为41.73%和47.64%,裁定其他中国企业补贴幅度为44.69%。
二、反补贴措施的特点
根据《补贴和反补贴协议》,补贴可以分为禁止性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而针对上述补贴行为的反补贴措施具有如下特点:
(一)反补贴措施主要是针对出口国政府的。因为补贴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给予企业在税收或者现金的补贴。因此,一旦进口国实施反补贴措施,为了应对,必然会引起出口国内部的对外或者本国的经济政策。
(二)反补贴措施涉及领域一般比较广,持续时间久。首先针对补贴的形式,反补贴可能会涉及到税收、国内出口信贷等,尤其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两免三减半”项目。而从反补贴调查范围来看,调查范围可能扩展到接受政府补贴对象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影响更大。另外,出口国政府为了应对反补贴措施的调查,通常需要逐步调整国内现行的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政策,而这种调整可能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本国的政治、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三、中国经常遭遇反补贴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补贴政策本身的不完善
在中国入世的时候,曾经对WTO做出承诺,遵守WTO透明度原则,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做了相应的整理、清除和对外公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执行过程中,中国的补贴政策和当初的承诺并不是完全相符,比如国内的产业优惠政策依然有所保留,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优惠、地区优惠、税收优惠、技术改造费用优惠和中小型企业优惠等其他形式的优惠。我国国内的各类优惠补贴政策种类和名目多样,但是却又根本没有按照WTO的规则要求进行事前审查,这就为外方提供了把柄。结果就是,政府的上万元人民币的贴补,最终导致企业损失上千万美元,得不偿失。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和吃饭问题,而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发展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这些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低附加值,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量吸收廉价劳动力,既解决了社会问题,又可以降低成本,也就形成了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很不景气,大量人员失业,而各进口国政府和相关组织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就业秩序,对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采取措施实施限制措施,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掀起反补贴调查。
(三)出口地理方向过于单一和集中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市场上的贸易大国,但是数量众多的出口产品却只是集中在欧洲、美洲等传统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当一些季节性的产品,比如服装和鞋子一窝蜂的进入某个市场时,就会引起当地的警觉并进而采取保护措施。虽然近年来开辟了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的市场,但是由于运输、购买力等问题,一直不是特别理想,所占出口比重仍然较低,而我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却占到了65%左右,对美国市场依赖过度,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必然会受其制约。
四、应对措施
(一)官方手段
官方以政府为主,应该着重加强立法建设,改善当前我国出口相关立法不健全、法律层次过低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关于反补贴和反倾销的立法规则,做到应诉时能够有法可依。另外,国家还应加强相关的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应诉处理的反应速度和专业程度,同时,还要培养专业的人才,以至于在应诉时避免出现被动的局面。
(二)民间方面
民间主要发动各企业和各行业,一是要加强团结,不要单打独斗,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还有要加强企业和行业规范的建设,加强相关国际贸易法律规则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国际法意识,主动学习进口国的法律法规,了解当地的政策变动。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以质取胜,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价格优势,避免遭遇反补贴和反倾销的案例。
(三)国内补贴要合理适度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补贴总是难免的,但是补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出口,而不是一味的保护从而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因此要注意补贴的种类和程度。对于禁止性补贴一定要坚决废除,注意可申诉补贴的范围,同时增加不可申诉补贴的种类和范围。但总的原则是,在WTO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经常遭遇反补贴的补贴政策,推出新的补贴措施,同时注意严谨性,严防漏洞百出。
(四)调整贸易地理方向和产品结构
改变以往以美国和欧洲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狭窄渠道,打通进入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渠道,寻找合适的替代国,当然,替代国的选择要尽可能的和我国水平相当,防止再次出现新的被动局面。另外,在出口产品的种类上,要尽快开发生产和出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改变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遭遇各种贸易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放平心态,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产品质量,改变竞争手段,贸易摩擦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做的是增加知识自主权的开发,争取在国际市场竞争再创佳绩。(作者单位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