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与成功经验。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要明确;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要进行预习方法指导;要采取强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预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83-02
当前新课程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深入,减负增效各项工作在各个学校、各门学科之间全面展开。笔者所在学校顺应这次减负浪潮,积极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按照”学生预习——预习检测——教师精讲——归纳总结——当堂训练“的思路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后面教师精讲的水平与整堂课的效果,在这里,结合本人的实践,就学生的有效预习这一话题,作一些思考。
1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认为”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我认为构建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高效思品课堂必须重视预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1.1 重视预习有利于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在于学生学习是否高效,而不在于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构建高效课堂,关键的出路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备“而学,学习就更具主动性、更具创造性、更具高效性。
1.2 从教学现状来看,缺少预习,学习滞后是当前课堂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如果重视了预习这一环节,上课听懂了,就能充分掌握”学生预习——预习检测——教师精讲——归纳总结——当堂训练“各个环节的主动性;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就减少,作业速度加快,学习就能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为提高。
2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预习是高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成功经验,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它被广大教师采用。但遗憾的是,多数老师对预习这一重要环节研究不够深入,处理比较粗糙,很难取得稳定明显的效果。总结一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预习任务布置粗放,内容单一。由于教师对于预习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它摆到一个次要的位置,对于预习任务的布置缺乏精心设计,比如明天要学习《科学的行动指南》了,今晚先去把课本内容看一看,熟悉一下新课内容。这样的预习只对部份优秀学生有效,多数学生预习没有目标和方向,流于形式,老师不能准确得到学生预习信息的反馈,形成低效预习,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无奈地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
第二是学生的预习缺乏教师方法的指导。在布置完预习任务以后,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多数是采取放任处理,不干预,不指导,使学生的预习在黑暗中摸索,除少数悟性高的优秀学生之外,多数学生在预习这一问题上不能总结规律,形成系统的方法,费时费力,收效不佳,变成低效预习。
第三、预习任务缺少检查导致习惯难成。学生要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需要及时获得自身预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学生在缺乏合理评价与肯定的情况下,主动学习的欲望受压抑。一些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的动能因得不到反复刺激而无法固定下来,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针对预习中的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行动,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预习呢?
3 帮助学生实现有效预习的一些思路和策略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在于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讲解与教学设计上面,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预习的作用被忽略——事实上我认为在这种“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预习不可能受教师真正的重视。对于在思想品德课中实现学生有效预习的一些具体策略,我主要有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给学生的预习目标要明确,预习任务布置要细化。不能把预习任务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笔头上,最好可以设计学案。比如在初三教学《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预习目标:(1)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基本概念;(2)找出课文中的有关法律及其规定;(3)思考本课内容三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1)财产继承权属于公民哪一方面的权利?这一方面权利还涉及哪些内容?(2)《继承法》是如何保障公民的合法继承权的?(3)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这种预习任务的布置,促使学生去把预习工作做实,不浮于半空。
其次,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通常的预习多放在课前进行,主要是预习一节新课的内容,根据经验,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学期预习、单元预习、课前预习等多种预习。学期预习放在假期里面进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熟悉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单元预习是在学习某一单元之前,系统熟悉一单元内容,探索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单元重点。课前预习主要在新课学习之前完成,当然也可以尝试把预习直接放在课堂上进行。
第三、重视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指导。要指导学生把预习重点放在研究课本的目录与单元的标题上,对于单元预习,指导学生把研究重点放在单元标题、单元引言、每一课的课题上。形成学习思想政治从大处着眼的好习惯,学会寻找课本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学会把厚书读薄。对于每一课的预习,个人感觉,在预习时要指导学生做这样几个工作:能根据教师给的学习目标归纳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任务;根据这些重点任务对重点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结合学习目标通读课本并初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第四、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比预习本身更加重要,它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坚持督促与检查;学生开始的预习总会碰到许多问题,是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能帮助学生感受独立学习的成果带来的快乐,摆脱独立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所带来的困扰。相信一旦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时,就能做到学习速度快、知识把握准、教材前后内容通。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灵活高效主动的学习。
有效预习,早已是教学中的老话题,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它是打造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它在我们构建高效的思品课堂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我们广大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像精心研究自已的教学设计一般地来精心研究学生的预习行为,我们才能凭借这把钥匙,打开通向低负担、高效益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门。
参考文献
[1] 顾菊香.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初中教学研究》 .
[2] 周庆元、欧阳芬主编. 《做智慧的教师》 .
[3] 江苏省教育科学院编. 《教育,我们忽视了什么》.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预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4-0183-02
当前新课程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深入,减负增效各项工作在各个学校、各门学科之间全面展开。笔者所在学校顺应这次减负浪潮,积极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按照”学生预习——预习检测——教师精讲——归纳总结——当堂训练“的思路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后面教师精讲的水平与整堂课的效果,在这里,结合本人的实践,就学生的有效预习这一话题,作一些思考。
1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预习,认为”在指导以前,得先令学生预习“,我认为构建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高效思品课堂必须重视预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1.1 重视预习有利于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在于学生学习是否高效,而不在于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构建高效课堂,关键的出路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备“而学,学习就更具主动性、更具创造性、更具高效性。
1.2 从教学现状来看,缺少预习,学习滞后是当前课堂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如果重视了预习这一环节,上课听懂了,就能充分掌握”学生预习——预习检测——教师精讲——归纳总结——当堂训练“各个环节的主动性;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就减少,作业速度加快,学习就能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为提高。
2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预习是高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成功经验,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它被广大教师采用。但遗憾的是,多数老师对预习这一重要环节研究不够深入,处理比较粗糙,很难取得稳定明显的效果。总结一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是预习任务布置粗放,内容单一。由于教师对于预习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它摆到一个次要的位置,对于预习任务的布置缺乏精心设计,比如明天要学习《科学的行动指南》了,今晚先去把课本内容看一看,熟悉一下新课内容。这样的预习只对部份优秀学生有效,多数学生预习没有目标和方向,流于形式,老师不能准确得到学生预习信息的反馈,形成低效预习,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无奈地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
第二是学生的预习缺乏教师方法的指导。在布置完预习任务以后,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多数是采取放任处理,不干预,不指导,使学生的预习在黑暗中摸索,除少数悟性高的优秀学生之外,多数学生在预习这一问题上不能总结规律,形成系统的方法,费时费力,收效不佳,变成低效预习。
第三、预习任务缺少检查导致习惯难成。学生要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需要及时获得自身预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学生在缺乏合理评价与肯定的情况下,主动学习的欲望受压抑。一些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的动能因得不到反复刺激而无法固定下来,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针对预习中的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如何行动,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预习呢?
3 帮助学生实现有效预习的一些思路和策略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在于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讲解与教学设计上面,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预习的作用被忽略——事实上我认为在这种“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预习不可能受教师真正的重视。对于在思想品德课中实现学生有效预习的一些具体策略,我主要有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给学生的预习目标要明确,预习任务布置要细化。不能把预习任务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笔头上,最好可以设计学案。比如在初三教学《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预习目标:(1)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基本概念;(2)找出课文中的有关法律及其规定;(3)思考本课内容三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1)财产继承权属于公民哪一方面的权利?这一方面权利还涉及哪些内容?(2)《继承法》是如何保障公民的合法继承权的?(3)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这种预习任务的布置,促使学生去把预习工作做实,不浮于半空。
其次,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通常的预习多放在课前进行,主要是预习一节新课的内容,根据经验,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学期预习、单元预习、课前预习等多种预习。学期预习放在假期里面进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熟悉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单元预习是在学习某一单元之前,系统熟悉一单元内容,探索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单元重点。课前预习主要在新课学习之前完成,当然也可以尝试把预习直接放在课堂上进行。
第三、重视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指导。要指导学生把预习重点放在研究课本的目录与单元的标题上,对于单元预习,指导学生把研究重点放在单元标题、单元引言、每一课的课题上。形成学习思想政治从大处着眼的好习惯,学会寻找课本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学会把厚书读薄。对于每一课的预习,个人感觉,在预习时要指导学生做这样几个工作:能根据教师给的学习目标归纳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任务;根据这些重点任务对重点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结合学习目标通读课本并初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第四、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比预习本身更加重要,它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坚持督促与检查;学生开始的预习总会碰到许多问题,是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能帮助学生感受独立学习的成果带来的快乐,摆脱独立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所带来的困扰。相信一旦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时,就能做到学习速度快、知识把握准、教材前后内容通。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灵活高效主动的学习。
有效预习,早已是教学中的老话题,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它是打造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它在我们构建高效的思品课堂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我们广大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像精心研究自已的教学设计一般地来精心研究学生的预习行为,我们才能凭借这把钥匙,打开通向低负担、高效益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门。
参考文献
[1] 顾菊香.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 《初中教学研究》 .
[2] 周庆元、欧阳芬主编. 《做智慧的教师》 .
[3] 江苏省教育科学院编. 《教育,我们忽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