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流水書畫間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下求索 負笈海外
  上世紀三十年代,金嘉倫先生出生在中國文化中心——上海。當時,近代上海作為西學輸入中國的最大窗口,為許多人接受西學奠定基礎。帶着這層文化的機緣,赴港生活的金嘉倫先生對西方藝術如痴如醉。1960年,他成為了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的畢業生。“那時,在台灣師範大學任教的多名教授都是從大陸移居過去的知名教授,例如與張大干有“南張北溥”之譽的溥心畲,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黄君壁,中國著名國畫家孫多慈等,從他們身上,能看到中國藝術家對藝術的堅持與執守,以及追求藝術那種孜孜不倦的精神。”
  從台灣返港後,金嘉倫先生在香港任教,但這並未阻斷他繼續深造的步伐。兩年後,抱着一種對西晝的熱忱,他苦下功夫,獲得了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讓其與藝術殿堂更近一步。
  眾所周知,芝加哥藝術學院是一所頂尖的美國藝術學院,建校於1866年,旨在培養視覺藝術人才,在全世界範圍内培養了大批優秀藝術家。“每天上課,我們都要經過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那裏有大量的世界藝術名作,古今中外、包羅萬象,给我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藝術資源。”至今,他都十分回味那段徜徉於藝術海洋般的感覺。
  太搔美學 弘扬經典
  進入八十年代,研究中國書畫史的金嘉倫先生領悟到:中國書畫藝術博大精深,“其所强調抽象性的筆墨組織及重意境的造型觀領先現代西晝”,且相比西方藝術更具有哲理性、可研究性,從而,他對中國書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遂作出大膽的决定:學習中國書画。
  在學習過程中,金嘉倫先生充分揣摩太極美學,並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獨特理論,“太極美學源自《易經》,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運用於現在的書畫創作中,有三大基本觀點: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首先,氣勢連貫,即是重視整幅書畫作品中线条的生命力:陰陽互濟則是着重陰陽虚實的調和,達至平衡的審美:而整體和諧則是關注作品的整體佈局。三者合而為一,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以此為根基,他勇於創新,在創作中既繼承了傳统筆墨,又注重太極美學的體現,還大膽兼取西晝的創新理念,加入豐富色彩……久而久之,摸索出自己的一套,使其的書畫作品獨具一格,富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如今,金嘉倫先生的山水晝作,既受到西方美術的薰陶,又接受中國傳統美術的升華,在欣賞其晝作時,人們就會發現:其擅長以絕條造型,意境清新,氣韻生動,富有活力。“為什麼中國晝看起來就像是活的,有一種强烈的生命力?”歸根結底,在於毛筆的靈動,在於晝中所蘊藏的太極美學。“太極,講究陰陽平衡,道法自然,這些道理融入畫中,就是需要注意黑白、虚實、乾濕、疏密、濃淡、輕重、局部與整體等之間的聯繫,從而呈現出氣韻生動、無中生有的最高藝術境界。”
  進入2000年後,經過深入的研究,金嘉倫先生發覺草書是所有中華傳統視覺中最具創意的藝術並潛心發展草書藝術。2005年,他創建香港草書藝術研究社,與會員編寫了《太極美學狂草創作研究》:2006年,為香港城市大學策劃了“草書藝術證書課程”,並採用現代教育法使無書法基礎者可在極短時間内掌握書寫草書的訣竅。他一直致力推廣草書,希望通過教學,能使草書在香港復興。
  如今,在金嘉倫先生等的推動之下,融匯了太極美學的草書令人眼前一亮,其在筆墨上强調輕重、虚實、粗細、快慢,盡情表現陰陽平衡的一面,從而演繹出豐富的視覺變化,同時還打破了傳統草書作品中的平均佈局,更是增加了作品飄逸、隨性、靈氣的一面。
  躬身藝術 結出碩果
  1966年,學有所成的金嘉倫先生回到香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一方面,他培育桃李,任該大學校外進修學院(現改稱為專業進修學院)藝術課程主任,在其任職期間,他積極摸索、提升教學質量,將原有幾十種課程發展至近一百種課程,培育了大批藝術人才:另一方面,回到香港後,金嘉倫先生迅速展開藝術活動,成為了香港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團體“中元畫會”的創會會員。
  據悉,該會人才輩出,當今香港藝壇富有創意的前輩如文樓、張義、王無邪、韓志勳均曾為該會會員。並且,他還與陳福善、韓志勳、徐榕生等,成為當時西畫畫家中的活躍份子,特别是其將流行於當時西方的藝術潮流引入香港畫界,使得西畫在香港發展呈現出更為蓬勃的盛况。
  在藝術生涯上,金嘉倫先生一路耕耘,其作品入選1962年在香港美術館舉辦的“今日香港藝術展”和在越南西貢舉辦的“第一届國際美術作品展”、1970年在日本大阪舉辦的“世界博物會”、1984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中華海外藝術家聯展”、1986年在漢城舉辦的“現代亞洲彩墨畫展”、1987年在香港舉辦的“東方水墨畫大展”、1988年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水墨晝展”、1994年“全國第八届美展”,並在多種報刊發表。先後在香港、台北、漢城、廣州、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並在日本舉辦的“國際書畫展”中獲最高榮譽獎。
  2011年,金嘉倫先生以香港太極美學創始人的身份,帶領該會成員前往北京參加《第一届中國當代書畫百家輝煌成就展》,其富有靈動性的書畫作品一亮相,即在展會上受到矚目,引起極大關注。而且,他本人還被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書畫界聯合會等主辦單位授予了“中國百位書畫傳承藝術家”榮譽稱號,可謂是實至名歸。
  生活中,他從不以經濟角度去考量書畫作品的價值,以一種純粹的心去感受沉浸在藝術中的快樂,即使在旅途中亦是如此。在他的家中,擺放着由他在世界各地所搜羅過來的、富有藝術欣賞價值的東西,
  近期,金嘉倫先生提出“書畫互惠,繼往開來”的概念。“太極美學草書的‘寫’,配合國畫的‘意’,陰陽互濟,再借以現代西畫觀念,將會實現中國書畫今後邁向現代化的願望,也是體現當今中國藝壇所缺乏的珍貴中國元素。”而如何去承傳和弘揚太極美學,成為他當前思考得最多的事情,“承傳經典,我覺得很榮幸”。在這條弘揚太極美學的道路上,金嘉倫先生不但是傳承者、推動者,更是堅定的開路人!
其他文献
數十年磨一劍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也有人說:”十年磨一劍”,然而對於陳壽南先生和他的書畫藝術來說,何止十年?  陳壽南先生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香港,而今已進入從心之年。他就讀於香港美術專科學校,拜師著名畫家陳海鷹校長學習素描。在校時,他的字晝及設計便被陳海鷹校長看好。1965年,陳壽南先生畢業,並首次在香港大會堂參加了畢業作品展,獲得好評。翌年至1979年,他在香港美術專科學校擔
期刊
[本刊綜合報道]2016年3月16日,全國兩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新的歷史晝卷正在眼前铺展。12天的俞期,俞風簡樸,討論熱烈,成果丰硕,生動詮釋了团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在坦誠深入的交流中,在真知灼見的碰撞中,代表委貝們進一步凝聚了改革發展的共識、激發了决勝全面小康的力量,彰顯了協商民主的生機活力和人民政協的制度優越性。  概况  截至2016年3月8曰卜午5時,共收到提案5375件。提案委員俞
期刊
走过艰苦岁月 爱国之心不渝  “在她心中,父亲袁超俊先生是一位英雄,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国家和党始终是他最忠诚的信仰,那颗赤子之心,经过革命岁月的洗礼,日益坚定。”  父亲走了,但他一直活在女儿的心中。在严惠琼女士心中,父亲永远是她的骄傲。所以,当回忆起父亲生平的点点滴滴时,笔者总能看到她眼中的光芒。  严惠琼女士的父亲——袁超俊先生(原名严金操),出生於贵州桐梓县一个中
期刊
結緣體育,相伴一生  “就算今天,我不能自己去參加比奏,但我仍然活躍在香港很多體育競賽的奏場,我還組織了很多場上千人的競走比賽,在香港路窄車多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辨到的,甚至還有朋友叫我‘競走之父’。”  張國强先生與體育運動的結緣,寫就了一個天作之合的佳話。人生流轉幾十載,周遭已是風雲變幻,但他始終對體育不離不棄,堅守如一,這亦是香港體育發展之幸。  出生在香港的張國強先生,從小就表現出了卓越的運動
期刊
累積經驗,待時機自立門户  對香港這一國際大都市的初次體驗,除了人們匆匆的腳步和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圍,讓人記憶深刻的恐怕要數其密度很高的建築物了,如結構典雅的中環香港會所,又如結構奇特的匯豐銀行大樓,還有混合了中西式建築風格的唐樓等,裝點着傳統感與現代感互存的香港。  潘放傑先生,出生在香港,置身在形形色色的建築物之中,又加上其對美術有着深厚的興趣,且美術科目成績優秀,因而希望有一朝一日能成為一名建
期刊
推行孔教 復興儒學  於中於外 意義深遠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教成為國教。  在千百年的歷史演變中,儒家學派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多年來,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當今,與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儒家思想,主張的人道精神、重義輕利等思想對當代社會仍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影響。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湯恩佳博士踏遍世
期刊
眼落處藝韻綿長  2013年年中,一家名爲“深圳國廷文物”的公司在CBD中心的大中華國際廣場三樓成立,並成為中國第一家具有民營文物牌照、國營資質的古董、藝術品展銷公司,也標誌着從這一天開始,所有對藏瓷尤其是官窖有興趣的人都可來此領略文化藝術的風韻,感受文化的魅力。那許多曾經被列爲高不可攀之列、人們只能遠遠觀望的藝術品,也在這裏近距離地感受中華瓷器技術和藝術的高深,讓人一睹為快。  進到國廷的展廳,
期刊
愛拼會贏續寫事業傳奇  “成功的人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從來没有什麼一帆風順,有的是艱苦的磨礪。”回顧創業歷程,李碧葱女士這樣說道。  1972年,她和先生李常盛從福建來到香港發展,初來乍到,一切從零開始,如何在這個大都市裏生存下來是首要問題。“我們白手起家,什麼事都要靠自己,所以剛到香港什麼工作都做。”學醫的她當了護士,先生則先進工廠做工,後出來自己做些生意。  看着丈夫日夜奔波,作為妻子的李碧葱
期刊
元宵佳节,旅港兴宁同乡会假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汇星举行“旅港兴宁同乡会第37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乙未年庆赏元灯敬老奖学会员春节联欢晚会”。  当晚高朋云集,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处长林琨琅,新界工作部处长曾海繁,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常任秘书长黄鸿超,民建联监察委员会副主席刘宇新,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罗焕昌,澳洲兴宁同乡会会长、雪梨市太平绅士陈文淦,马来西亚兴宁同乡会会长林茂发,政协珠海市委员会7-8届常委、
期刊
澳門陳式太搔第一人  1954年1月17日,澳門舉行了一場轟動一時的擂台比賽,由太極拳家吴公儀(旅居香港)迎戰澳門白鶴拳家陳克夫,年僅9歲的李文欽也前去觀賽,被這“耄耋禦眾”的太極拳深深吸引,從此便愛上了武術,與太極拳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文欽先生祖籍潮州,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從爺叔輩起就定居澳門,社區裏許多家鄉來的伯叔都有習武經驗,他便跟着一起練習。李文欽先生的爺爺也是精通武術之人,只因歷經戰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