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使学生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并立志献身于社会,是初中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也是一大难点,既使教师引导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为学生今后还要立足于社会,个人价值最终还是表现在与社会的关系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给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足够的营养,那就是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尽责任的意识,让学生始终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一切与社会息息相关。
  
  一、课内、校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文第一单元中就设置了《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的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可以先从课内出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中理性地认识到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我们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是什么?履行责任的代价有哪些?以及认识到关于责任冲突的问题。根据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感激励法
  目前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处于半成熟期,表现为对外在事物接受能力强,情感容易波动,但是又有叛逆的精神,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一些学生身上,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长辈们的百般溺爱,使得学生的性格和情感上都倾向于个人主义,很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因此,要使初中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光是从课文的简单定义中解释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神舟七号”发射前科研工作者工作的情景、“神七”发射、“神七”胜利返航、三名宇航员从容走出船舱、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等几个场面的录像或照片。利用这些振奋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学生进入情境时,教师抛出问题: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何感想?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教师引出话题: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和自豪!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向航天员学习,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讨论法
  讨论可以充分地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认识到自己要怎样做才能使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条关于酒后驾车而出车祸的新闻,然后设置这样一个论题:酒后驾车应该谁来负责任?是酒楼?是车主?还是交警?让学生学会思考“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社会责任的主体是谁?我们应该怎样去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及讨论,教师再引出责任的深刻含义: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事情,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二、课外、校外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措施
  
  课外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大课堂。教育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还要使学生有为社会尽忠尽爱的积极意识。
  1.要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
  如何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不应是一句口号或者空话,要切实地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逐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国家的热爱。如果只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模式,社会责任感教育根本无法得到落实。因此,教师在平时要鼓励学生看新闻,读新闻,评新闻,从新闻入手,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国际风云的良好习惯。
  2.要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教育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在社会中的定位。例如,在开展“讲文明,讲卫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或者街道上,组成卫生督查小组,凡是看到有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者,都要向前劝说,让他们把垃圾或者口痰清理干净。通过实践,更能丰富学生对社会职责的认识。
  总之,在政治教育当中,必须注重对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国家主人的意识。不仅要在课堂内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应将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总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情感的升华和智慧的启迪。历史教学也是一样,处处洋溢着美的历史课堂,不仅可以使历史教学摆脱当前不受学生欢迎的窘境,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学习的愉快感受,使他们产生一种联想和回味,引发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历史课是一种蕴含哲理、充满智慧、丰富生动且具有审美情趣的享受,从而爱上历史课。那么,如何构建历史课之美呢?笔者拟从课题、结构、语言及思想等
课程改革后,同行们都在积极探讨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更富有诗意,更充满魅力,更深受学生欢迎。为此,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便成为同行们的热门话题。下面谈谈笔者对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源远流长    古今中外就不乏创设情境的鲜活例子。宋朝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流传甚广,它就是情境教学的精彩案例。洞房花烛夜,秦少游要入洞房,苏小妹出三道题目考他。其中一道是给“闭门推出窗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曾经说过:“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讲故事——教学研究人员应该多听教师讲教学的故事,教师应该多听学生讲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在讲述与倾听中,我们能受到很多启发,产生教育的灵感。”确实,我们很多有益的想法,是在不断思考中形成的。也许今天你没想明白什么,“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一样的我还在你的面前”,但是我们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前行。  有的人,做了几十年的工作
缺乏想象力是初中生作文的通病,也是一直困扰初中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鉴于此,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为主旨,尝试着进行了一些作文教学改革。    一、创设情境,触发想象力    要触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比较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拿到作文却无从下手的问题,还可以间接地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材料,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那么,怎样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呢?
[摘要]每天,我总会提醒自己:“今天,你用爱为学生喝彩了吗?”我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个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去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欣喜地发现他们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鞭策。在爱的阳光里,快乐在我们心头荡漾。  [关键词]播撒爱心 信任 幸福笑脸 课堂    走出大学校门,迈上了三尺讲台,已有六个春秋了。在这六年的教学生涯里,有过酸,尝过甜,苦中
本来,以一部影片所虚构的事实来讨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优劣并不科学,但考虑到影片《看上去很美》所虚构的事实不仅来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因此,这一命题似乎还可以成立。  班级教育是一种根据年龄和认知水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组织起来,并依据相关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的形式。在讲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今天,陈旧的班级教育之弊端日渐显现,教师与学生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受害者。这在影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教学除了要完成“三维”目标外,还要让学生读史明鉴,用所学书本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国际问题或国内问题,以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生活的兴趣,并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理论性较强,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尤其是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对课本内容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即“走进历史,贴近
新的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对中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都作了具体规定,还推荐了十部必读名著。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思想上存在很多的误区,以致现在的阅读教学还没能得到普遍的重视,教者不重视引导,家长不太支持,学生缺乏激情。要想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必须在阅读环境和阅读主体上做工作,让各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志趣,一起把“阅读”摆渡到
笔者作为一名体育学校的音乐教师,一直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既特殊而又普通的孩子,他们作为体育学校的学生,平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训练,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注重体育成绩,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同时,他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喜欢电影,喜欢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炽热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向往和喜爱。不可否认,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成绩或许并不那么出色,在日常封闭的单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为深化地理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在课改实验中深刻认识到,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活”用新教材。只有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积极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地理新教材渗透了课改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用活新教材,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