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的面数不胜数,岐山臊子面、楊凌蘸水面、户县摆汤面、华县洋芋面、关中凉面、田庄羊肉面、汉中梆梆面……八百里秦川堪称“面食天堂”。即便各地都有自己做面的独门绝活,却只有油泼面一枝独秀,成了陕西人必备的日常美食。
油泼面决胜千里,用的是化繁入简的招式,寥寥几样食材——面、青菜、豆芽,几种配料——葱、蒜、辣椒,几种调料——油、盐、酱、醋,看似轻描淡写,吃后却欲罢不能。尤其是炎炎夏日,食欲大减,这时候来一碗油泼面,香辛浓烈,一瞬间就能让味蕾大开,堪称是夏天最好的开胃美食。
油泼面做法简单,却异常好吃,其精髓就是一个“快”字。把刚烫好并且沥干的青菜和豆芽铺在碗底,面接着出了锅,随即撒上早已备好的葱末、蒜末、辣椒。这时,油锅中的菜籽油已然青烟直蹿了,立即分两三次泼在辣椒、面和葱蒜末上,只听“嗞啦”一声,香气四溢,满室生香,再入盐和酱油稍加调味,这碗油泼面已然做成。
油泼面必须用手擀面。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宽的面条,据说能抻扯成多种不同的形状。书中还指出:“做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
油泼面最精髓的地方,在于油泼。首先是油的选取,一定得用上等的菜籽油,这种油的沸点高,加热后能加快烹调速度,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油还可以渗透到原料的内部,使菜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气味,从而改善菜肴的风味。适当地掌握加热时间和油的温度,还能使菜肴酥松香脆,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泽。
其次在于“泼”。将滚烫的热油泼在食材上,会瞬间将食材内部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激发、溶解出来。油气、水汽混合的仙雾,飘荡着油香、葱香与辣香交合的气味,简直就是视觉、听觉、嗅觉以至味觉的多重盛宴!
说到这,必须得说说油泼面的命门——秦椒。正如四川人眼中的二荆条、湖南人眼中的小米辣、海南人眼中的黄灯笼一样,在西北人的心目中,秦椒是他们的“辣椒之王”,无可替代。
明朝以前,秦椒指的是花椒。大航海时代,美洲的辣椒通过水旱两路传到大明朝,旱路最先入甘肃和陕西,并在此广为栽培,后进入中原腹地,即被称作“秦椒”。而到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秦椒,是指关中地区广为种植的一个线椒品种,当地叫“线线辣子”,以宝鸡和兴平两地最为有名。
秦椒分为鲜、干两种,干辣椒最为有名。相比其它嗜辣地区的辣椒,秦椒不辣,辣度不到小米辣的一半,也不及二荆条,但秦椒入油后香味很冲且历久弥香。研磨制成的油泼辣子,更是陕西人不可或缺的日常,一日不吃都会心生抱怨。
吃油泼面,也是有技巧的。在西安的一个著名老字号饭店里,面刚端上来,当地的朋友就让我“赶紧碟”(陕西话“赶紧吃”)。只见他筷子上下翻飞,搅出一片火红,就着热气,面条滋溜溜送入口中,不抬头,偶尔三两口生蒜入口点缀,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我学着他的样子,很快一碗面就见了底,擦汗抹嘴,稍喘口气,面汤的热度刚刚好。一碗面汤下肚,浑身的暑气一扫而光,气定神闲之感油然而生,朋友说:“这碗油泼面吃到这,才算真正吃到了位。”
(编辑 邢多多 [email protected])
油泼面决胜千里,用的是化繁入简的招式,寥寥几样食材——面、青菜、豆芽,几种配料——葱、蒜、辣椒,几种调料——油、盐、酱、醋,看似轻描淡写,吃后却欲罢不能。尤其是炎炎夏日,食欲大减,这时候来一碗油泼面,香辛浓烈,一瞬间就能让味蕾大开,堪称是夏天最好的开胃美食。
油泼面做法简单,却异常好吃,其精髓就是一个“快”字。把刚烫好并且沥干的青菜和豆芽铺在碗底,面接着出了锅,随即撒上早已备好的葱末、蒜末、辣椒。这时,油锅中的菜籽油已然青烟直蹿了,立即分两三次泼在辣椒、面和葱蒜末上,只听“嗞啦”一声,香气四溢,满室生香,再入盐和酱油稍加调味,这碗油泼面已然做成。
油泼面必须用手擀面。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宽的面条,据说能抻扯成多种不同的形状。书中还指出:“做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
油泼面最精髓的地方,在于油泼。首先是油的选取,一定得用上等的菜籽油,这种油的沸点高,加热后能加快烹调速度,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油还可以渗透到原料的内部,使菜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气味,从而改善菜肴的风味。适当地掌握加热时间和油的温度,还能使菜肴酥松香脆,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泽。
其次在于“泼”。将滚烫的热油泼在食材上,会瞬间将食材内部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激发、溶解出来。油气、水汽混合的仙雾,飘荡着油香、葱香与辣香交合的气味,简直就是视觉、听觉、嗅觉以至味觉的多重盛宴!
说到这,必须得说说油泼面的命门——秦椒。正如四川人眼中的二荆条、湖南人眼中的小米辣、海南人眼中的黄灯笼一样,在西北人的心目中,秦椒是他们的“辣椒之王”,无可替代。
明朝以前,秦椒指的是花椒。大航海时代,美洲的辣椒通过水旱两路传到大明朝,旱路最先入甘肃和陕西,并在此广为栽培,后进入中原腹地,即被称作“秦椒”。而到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秦椒,是指关中地区广为种植的一个线椒品种,当地叫“线线辣子”,以宝鸡和兴平两地最为有名。
秦椒分为鲜、干两种,干辣椒最为有名。相比其它嗜辣地区的辣椒,秦椒不辣,辣度不到小米辣的一半,也不及二荆条,但秦椒入油后香味很冲且历久弥香。研磨制成的油泼辣子,更是陕西人不可或缺的日常,一日不吃都会心生抱怨。
吃油泼面,也是有技巧的。在西安的一个著名老字号饭店里,面刚端上来,当地的朋友就让我“赶紧碟”(陕西话“赶紧吃”)。只见他筷子上下翻飞,搅出一片火红,就着热气,面条滋溜溜送入口中,不抬头,偶尔三两口生蒜入口点缀,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我学着他的样子,很快一碗面就见了底,擦汗抹嘴,稍喘口气,面汤的热度刚刚好。一碗面汤下肚,浑身的暑气一扫而光,气定神闲之感油然而生,朋友说:“这碗油泼面吃到这,才算真正吃到了位。”
(编辑 邢多多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