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中晚期音乐创作技法的演变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贝多芬创作的奏鸣曲,呈示部的变化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而这些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代表着贝多芬人生不同时期的遭遇。本文通过对贝多芬《告别》奏鸣曲呈示部的音乐结构、和声分析,揭示贝多芬中晚期音乐创作技法的演变。
  [关键词]核心动机;跳进;音阶式进行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073-04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简介]陈美含(1987— ),女,吉林白山人,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讲师。(长春 13011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后世称为“新约圣经”,由此可见他的钢琴奏鸣曲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一、《告别》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第26首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9年,这首作品(81号)又称《告别》,是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中晚期的钢琴作品,也是献给他的学生且又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资助者兼朋友鲁道夫公爵。
  当时在大社会背景下的贝多芬,遭受着欧洲统治最黑暗的时期,统治者对平民进行的暴政与镇压,同时还饱受着自己疾病缠身的痛苦折磨,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听觉日渐衰弱的迹象。在他的这首作品中,完全能够感同身受,体验到贝多芬不畏人生的曲折打击,像巨人般有着顽强并与之抗争的精神。
  二、《告别》奏鸣曲呈示部的分析
  纵观第一乐章,这是一个典型的慢引子准备快板乐章,降E大调。首先,观察引子部分的旋律,通过引子的全貌可以看出,核心动机是前两小节右手旋律的下行三音组sol fa 降mi。
  紧接着右手旋律声部出现了降mi 降la sol re do的向上四度跳进,第四小节又出现了降mi do si,第五小节出现了sol 降mi do si,其实第四第五小节出现的仍然是前三小节的三音组和向上的四度跳进核心动机的发展。
  引子出现的第一个和声是do 降mi sol所构成的六级和弦,前四个小节低音从do到sol看起来仿佛像在c小调上陈述乐思,但实际上并不是,是降E大调。
  而左手从第二小节到第六小节,低音出现了do 降si降 si la降la sol,sol fa 降mi re 降si的两个连续的音阶 ,且第六小节的和声落在了降B大和弦上,作为第一乐句的结束,第一乐句的两个外声部,都是级进音阶式,形成了和声的六级到二级到六级的属和弦,再到三级和弦,总结起来,第一个乐句,是由下行三音组和上行四度跳进构成了音乐的动机材料。
  第二个乐句,右手旋律出现了sol do do,降si 降fa fa,同引子的第二三小节跳进的旋律线条相似。
  而低音是降si降do 降do 降re,实际上是右手旋律声部sol fa 降mi的逆行,并且做了二声部对位,从低音降re开始,上面旋律声部降si 降fa 降mi跳进,左手低音是降re降 do 降si la,降si 降la sol,降la 降sol fa,fa 降mi re,构成了八度音阶,第二乐句的低音要比第一乐句的低音更为明显,第一乐句构成了自然音阶,而第二乐句构成的是半音阶,和声的构成也是半音关系,第一乐句是VI级,第二乐句是降VI级,两个外声部故意这样反向去写来衬托主题核心动机的张力。在同样乐句长度的六小节里并未停下来,而是延伸了乐句的长度,右手采用re 降mi 降mi fa的向上模进音乐素材,而此次模进的因素则是强调了主题核心动机中的三音组元素,而左手低音fa 降mi 降mi re正是与右手形成反向,向下的模进进行,右手旋律re 降mi 降mi fa,左手低音fa 降mi 降mi re,均都重复一次,紧接着,右手旋律fa sol 降la降la模进,重复一次,左手re 降re 降do 降do,重复一次,左右手旋律仍旧反向进行。
  和声上形成了小下属,大下属,产生了大小调交替因素,引子在这里有交代,有提示。第二乐句相比第一个乐句延长了四小节,这四小节作为扩充,采用的是三音组的动机进行展开,两个外声部反向,做了再次的强调,因此引子为两个乐句构成的长度非方整性、和声开放性的一部曲式。
  快板主题进来,左手低音声部从do到fa是半音阶下行进行,而fa到降si是自然音阶的下行进行,然而更重要的是右手旋律声部降la sol fa降 mi的三小节下行音阶结束后,左手的低音降mi re do 降si 实际上是承接了右手的前三小节的旋律声部下行音阶,两个声部完成了从降la下行到降si的自然音阶,只是将两个自然音阶贯穿在两个声部里。
  也可以说是模仿,接着引子部分,下属进来,开始呼应VI级和弦,第三小节正拍是属和声,接着左手低音fa 降mi re do 降si四个小节过去之后,低音线条被打断,紧接着,左手变成流动式的分解和弦,低音是降mi fa sol 降la 降si,而快板主题进来的开始第一小节,右手旋律为降la sol fa 降mi ,而现在左手低音是降mi fa sol 降la,上面的右手旋律是长音,和声从主和弦出发,经过属和弦,到主六和弦,再到属二和弦,这四小节的和声是主和弦到属和弦的进行。
  接下来的四小节,每一组是两个和弦,每四个小节是两个和弦,从26小节开始,左手低音是降mi fa sol 降la la 降si,走到了原位的属和弦。主题的第十三个小节后,也就是29小节之后音阶浓缩、加快,从29小节至32小节是一个和弦,就是属和声的原位。
  之后,右手旋律声部sol la si si dol re 降mi mi,左手到了fa 降la dol 的和弦,在II级和弦之前是II级和弦的属和弦,其实就是和声上的分组,每个四小节之间,第一组是下属和弦到属和弦,第二组从主和弦开始,第三组重复主和弦,第四组是属和弦,还有两个进行到下属和弦,实际上是四、一、一、五,完全是五度框架的和声進行,没有半终止,从17小节到34小节就是一个较长的乐句。   35小节右手旋律声部的降mi fa 降sol很熟悉,还是主题的核心动机三音组,左手低音降sol fa 降mi是逆行,和声上形成了do 降mi 降sol 降si,而后边右手旋律声部的降mi fa sol,降sol fa 降mi似乎没有变化,38小节出现了dol mi sol 降si,是II级的属和弦,低音mi 到fa,fa是II级,39小节回到了fa la do ,35至38的这四小节,起到了打断乐句的作用。
  通过对35小节的和声进行分析,do实际上是和弦外音,是前面的延留,也是后面的先现音,给这一句的和声造成了一定的紧张度,回到fa la doII级核心之后,又开始了右手旋律声部的下行音阶,回到了引子的原型,左手低音fa的持续直到第50小节才进行解决,到了降si和弦上。
  从第50小节开始,呈示部的副部主题进入,右手旋律声部的全音符re do 降si,再次的三音组核心动机再现,在这之后又来了一次低八度的re do 降si,完全一样的两个四小节,这时的调性变为降B大调,而左手低音声部,前三个小节低音保持不动,到了58小节,两个外声部同时到了降si,内声部做了卡农的写法,在主属两个和弦上做了二声部,音阶的卡农,第58副部主题终止了之后。
  58到61小节为一组,62到65小节的音阶为一组,没有新的材料。从17小节到此曲结束为止,三音组动机和音阶为主要材料不断地出现,而跳进并没有贯穿始终,因此降为次要材料。35小节看作链接,主部主题只有一个乐句,而主部主题和声是运动的,连接的和声则是静止的。
  第65小节之后的四个小节为全音符,甚至节奏都没有了,结束部自己变连接,四个小节的全音符进来,是非常单纯的下行音阶,结束部浓缩了,从复杂到简单结束了呈示部的四个部分。
  贝多芬第二十六首钢琴奏鸣曲(《告别》),纵观第一乐章呈示部的旋律、低音,实质上就是一个音阶的描述,音阶的特点是通过主题核心动机的三音组展开、发展而来的,主题类似“悲怆”的写法,连接的部分只是作为一个属和弦准备。
  三、贝多芬中晚期作品创作技法的演变
  与贝多芬自己早期的音乐作品相比较而言,呈示部变得短小、精悍,主部主题的和声自带展开性质,副部主题带有总结性质,且把呈示部的和声布局颠倒、和声关系反过来,复调因素也运用在其中,采用了二声部的对位,音阶的卡农式写法。
  从这些创作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贝多芬个人的作品里面,奏鸣曲呈示部的变化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而这些不同时期的变化也代表着贝多芬人生不同时期的遭遇。在音乐的创作上、人生的感悟上,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他不仅仅有着英雄的气质,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他同样也会有内心柔软的时刻,缠绵悱恻的情感独白,这种英雄气概里糅进了细腻柔情,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构成了他每一时期音乐创作上,成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结 语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贝多芬将他无穷尽的乐思化成那或优美、或刚毅,抑或是磅礴的音乐旋律、并附上有血有肉且丰满的和声羽翼,运用多维度的音乐视角给了我们听觉上的无限享受。不得不说这是他为后世人类留下的珍宝,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深入地做学问并且研究的宝贵音乐作品,以西方古典为基础,发展东方民族之魂,融合一切优秀传统,创新出像贝多芬一样经典不衰的宝贵音乐作品,影响深远,流传百世。
  [参 考 文 献]
  [1]高宗仁.贝多芬晚期作品风格浅谈[J].人民音乐,1997(11).
  [2]田艺苗.贝多芬后期作品中的赋格曲[J].音乐艺术, 2004(04).
  [3]林 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与其交响曲的共性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4]王栋魁.贝多芬《告别》奏鸣曲的分析与演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5]刘小龙.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的技术风格特征(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1).
  [6]宫宏宇.贝多芬在上海(1861—1880)[J].中国音乐学,2016(01).
  [7]宫宏宇.西乐东渐——贝多芬作品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演奏实例考[J].黄钟,2017(01).
  (責任编辑:郝爱君)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许多传统音乐活动的形式,也正在一步步影响和改变着各个阶段的音乐专业学习。本文以视唱练耳训练为例,探讨数字科技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中国音乐基础教育教学的影响,阐述音乐应用软件在音乐课堂中实现的功能及其对传统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挑战和变革。并对其影响技能习得的相关数据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此同时,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唱练耳课堂模式变革的探讨,对未来相关的音乐应用软件的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音乐教学成为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节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节奏训练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更加和谐的音乐感,但是目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提出了几点适用于节奏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
期刊
大海之戀
期刊
盛世
期刊
[摘 要]这几年,在深圳职院专家团队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强化“任务驱动”“岗位导向”,我校各专业积极探索“做中学”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也着力于对传统教材的改进,结合师范生岗位的各种要求、素质,使初等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接地气,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初教专业;音乐教材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是作者在观看恒哈图组合音乐会的基础上采访其乐队成员,深入介绍恒哈图组合所展示的图瓦音乐文化,探讨图瓦音乐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恒哈图组合;图瓦音乐;呼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065-03  [收稿日期]2018-02-22  [作者简介]雅尔贵(1993— ),女,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内蒙古艺术学院硕士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比较规范的艺术教育课程。我们借助暑期“三下乡”的机会,前往一所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支教,为那里的小学生们开设艺术课程,并对他们在学习艺术课前后的一些变化进行比较观察,通过课程前后的对比,发现艺术课程对农村小学生的艺术技能、艺术认知、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比较研究;艺术课程;农村小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
期刊
[摘 要]《浙东渔歌: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从区域人文地理、渔区民间习俗、传统民间艺术、渔歌本体分析、渔歌文化内涵、渔歌功能价值等诸多方面,多维视角地切入浙东渔歌的研究,在论述浙东渔歌的过程中,注重以历史的纵线与现时的横线相交织,來立体地观照浙东渔歌这种海洋文化艺术样式。  [关键词]浙东渔歌;海洋文化;区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
期刊
重走抗聯路
期刊
[摘 要]澳大利亚电影《Shine》(中文名《闪亮的风采》)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优秀音乐电影之一。影片通过钢琴音乐与主人公大卫·赫夫高特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关系的叙事,探讨了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影片中的诸多配乐也较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推动了影片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钢琴;《闪亮的风采》;电影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150-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