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与重构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许多传统音乐活动的形式,也正在一步步影响和改变着各个阶段的音乐专业学习。本文以视唱练耳训练为例,探讨数字科技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中国音乐基础教育教学的影响,阐述音乐应用软件在音乐课堂中实现的功能及其对传统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挑战和变革。并对其影响技能习得的相关数据做了详尽的分析。与此同时,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唱练耳课堂模式变革的探讨,对未来相关的音乐应用软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评估。这将是一个更高效、更科学、更便捷和更人性化的課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传统视唱练耳课堂的教授模式的丰富和更新从此不再是一个空泛而无实质性作为的话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视唱练耳教学;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026-05
  [收稿日期]2018-04-18
  [作者简介]史曼洁(1970— ),女,江苏无锡人,硕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讲师、培训中心主任。(北京 100101)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应用软件不仅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正悄然地改变着学校课堂。各类应用软件科技逐渐被运用在专业音乐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尤其是近十年,数字科技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成为区别传统音乐课堂和新时期音乐课堂的分水岭,为各种学习目的的音乐课堂提供支撑性材料,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引导学生探索出不同于传统音乐学习的技能习得路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Mills & Murray, 2000; Beckstead, 2001; Ho, 2004; Edwards, 2005)都将移动互联网科技作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和亟待发展的学校音乐教育环境建设大力推动,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同时,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应用软件以其使用的便携性、娱乐性对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如此,研究者也开始反思移动互联网技术未来会如何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和学生能在操作过程中收获怎样的经验,教师如何适应既是新科技的学习者又是应用者的双重身份,让移动互联网技术成为音乐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所有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所应该关注的,因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变革也在同步发生着,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未来中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速度。
  事实上,教育领域是最早被移动互联网行业锁定和占领的领域,但学校却并不是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最多的地方,很多线上的移动应用软件都是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品出现的。音乐类的应用软件产品早就占据了广大学生课余的很大一部分线上生活,这些营利性产品因此也呈现出极大的娱乐性和无序性,不太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结果是能够辅助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使用的应用软件产品相对较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为数不多的几个辅助视唱练耳教学的电脑软件如Musicator of win 2.0等,到如今被大量下载在手机客户端使用的Piano Ear Training,Solfeggio等手机应用软件,视唱练耳训练相关软件的主要用户还是集中在有意愿学习相关课程的学生和家长当中,并没有成为主流学校教学活动的工具。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在基础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所遇到的瓶颈,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它需要我们系统性地改变和调整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音乐基础教育中视唱练耳课为例探讨。
  一、移动互联网在视唱练耳课堂里的应用现状
  1.应用人群
  我们说,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出生和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现代科技产品充斥在他们生活的各个空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和他们的父母一辈(更不必说他们的祖辈)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于新知识的获取,尤其是对于一些现代科技的掌握往往是先于他们的父母甚至老师的。这和五十年前孩子的绝大部分生活学习经验都要依靠父母和教师来传授的模式完全不同,孩子在科技的帮助下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家长和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管控。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而家长和老师则更像是“移民”。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利用应用软件或者移动互联网技术教会孩子什么知识,而在于如何把孩子在课堂外玩得很熟练的软件搬到课堂,不仅如此,更难的是怎样把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机地融入课程当中,而不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换句话说,家长和教师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迅速壮大自己在新大陆的实力,介入新世界的生活,同时还要和“原住民”共同建设和和谐分享新世界的资源。
  根据音乐教育类软件《音乐帮》的统计,音乐学习类软件目前的下载人群很多是家长以及初等和中等教育的音乐教师、学生,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年龄集中在16岁到45岁,同时,90后到00后的家长受到“独生子女政策”影响通常格外注重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尤其是音乐素养,加上他们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互联网消费意识强,移动互联网属性强。因此,移动互联网视唱练耳教学应用软件便有了良好的推动助力,参见表1。
  与此同时,许多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课程已做了不小的调整,在课程中加入大量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才能进行的互动作业,如利用澳大利亚RISING公司发明的《Auralia》软件,对学生听辨音程、和弦、和弦进行、音阶、节奏、视唱曲目等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也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启动了“数字听觉训练”的配套教材项目。然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还没有办法全面进入课堂,尤其是大多数高校和中小学是不允许在课堂上使用移动设备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只能将需要结合移动设备应用软件的作业安排在学生课后作业中,这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便携性优势无法得到最好的体现。   2.应用方法
  移动互联网在线下音乐基础教育中往往扮演着教辅资料的角色,更多时候教师是不参与大数据分析的,这相当于教师不用批阅学生完成的教辅资料作业,因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有相应的批阅程序,这就导致音乐教育类应用软件在音乐课堂中并不能真正与教师引导的音乐课堂融合,软件和教师课程设计始终是被生硬贴在一起的两张皮。笔者在本研究中走访记录了全国范围内运用移动互联网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多家教育部门和机构,其中包括专业音乐院校、普通高校音乐艺术专业、音乐附中或艺术高中、音乐考级机构以及社会学员等。从视唱练耳课课堂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使用情况来看,以上各类教学单位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方法说明了目前移动互联网在音乐基础教育类应用软件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应用现状
  在以上五种涉及移动互联网教学的语境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视唱练耳课堂建设出现了以下的变化:教学关系由教师主导型变成共同构建型;教学中心由教师传授技能为中心变成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学内容由教材为主转变为应用软件和教材配合使用;教学资源由本地资源转变为全球资源;增加碎片式任务和多模块信息等。
  当然,从在这五种不同视唱练耳课教学语境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我们也不难看出,移动设备介入教学后,其被利用的程度大不相同。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在视唱练耳课堂上应用移动互联网软件的学校,比如一些考级、考试培训学校,其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被一定程度上削减,知识的矫正和巩固职责都可以由软件来承担,甚至从精确的角度上看,软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判断可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因此,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来自学生的反馈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就略显尴尬了,以至于出现一些类似视唱练耳课可以通过应用软件自学的不切实际的言论。但事实上实现由教师主导型向师生共同构建型的转变,课堂对教师的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后面会具体提到。
  与此同时,教学的中心也随之由教师传授技能为中心变成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不论在课堂中还是课后训练里,应用软件都在强化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训练、自我评估的能力。不过关于软件的开发与使用,目前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探讨。由于大多数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学的专业音乐院校、普通高校艺术院系、艺术类中学以及音乐附中都不会在课堂内使用移动设备,而只是间接采用视唱练耳相关的应用软件,与之不同的是社会学员和音乐考级机构的教师们,他们会将此类软件作为视唱练耳训练的主要部分,在这里软件可能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的教师职责。开发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软件设计的人中,除了软件技术人员,视唱练耳专业人士并不多,而且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参与软件设计的专业人士中,来自专业艺术院校或附中的教师们也并没有办法全面参与到各种视唱练耳课堂的实际教学环境中,因此他们的设计理念看起来更像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不知道合身与否。考级机构的教师们的情况看似不同,这一部分人在课堂中有相对自由的把控权,能够把软件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并能够参与学生软件使用和学习评估,但他们却要面临另外一种尴尬,这就是因为没有参与到软件设计的过程中,随之在运用中也很容易丧失了将视唱练耳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应用软件带来的自助性予以兼顾的主导权。
  移动互联网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取代教材的趋势。然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通常的学习模式多为一种重复性较高、进阶性较欠缺的碎片式学习模式,因此,学习内容很难做到教材那样的系统科学,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也缺乏必要的总结归纳,不利于学生建立规范的、全面而连贯的知识体系,最终导致学生获取掌握的知识也都是碎片式的,这也是专业音乐院校、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乃至艺术高中、附中的教师都不采用应用软件作为课堂教材的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互联网使得知识的分享范围被空前地最大化,使用视唱练耳,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和世界各地的音乐学习者共享视唱练耳知识,分享视唱练耳学习经验。教学资源由以教师经验为主的本地资源转变为一种多元的全球资源。这种资源的扩大化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对视唱练耳课学习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诸多困惑,因为每一套应用软件的设计都是建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语境下的,体系不尽相同,设计者的思路也不尽相同,其呈现出来的教学模块也不尽相同(如乐理知识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扮演的角色和比例的问题等等)。因此,对软件的甄选也成为视唱练耳教师移动互联网教学主体思路的一个重要体现。
  最后,不得不提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碎片化、模块化特点。视唱练耳应用软件为教学提供了海量的碎片式的任务,教学环节被人为分割成为一个由多模块组成的信息库。以练耳为例,比如单音的听辨、旋律音程的听辨、和声音程的听辨、和弦的听辨等,每一个小的模块中都存有海量的题库。随着软件开发不断成熟并且日益市场化,教学软件的模块虽然依然存在,但其划分却日趋以应试目的为知识划分标准,这样忽视视唱练耳学习客观规律的后果无疑会逐渐导致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阶段性受到破坏。模块的设定若以帮助学生通过各类音乐考试为导向,则对视唱练耳的深度和系统的学习无济于事。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唱练耳课堂模式变革的探讨
  1.视唱练耳教师面临的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在学校教育的不断渗入,视唱练耳课日趋成为应用软件渗入音乐教育领域的最佳切入口。如此,视唱练耳课的课程设计与课堂模式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必然要从视唱练耳课的广大教师做起,教师们首先要从理念上和能力上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的客观要求,他们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且仔细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软件市场都有哪些视唱练耳应用软件可为教学所用?什么样的应用軟件可以在什么样的教学环节有效帮助教学?应用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到什么程度?教师自己是否可以在课堂上熟练掌握和驾驭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的运用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相补充?可以说,在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压力便来源于他们对应用软件的一知半解,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如若显得困难,那么,移动互联网科技在课堂上的运用便会陷入“鸡肋”的尴尬之境。   因此,要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唱练耳课堂,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广大的视唱练耳教师团队参与到软件开发过程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更像是一位设计者和引领者。视唱练耳教育一线的教师需要针对视唱练耳教学不同阶段和进度对软件进行系统的模块划分,并通过高校或各教育机构与软件开发部门进行跨学科的科研立项等形式让应用软件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成果和武器。这些成果不仅具有深刻的教学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为各种语境中的应用软件的购买使用者和学习者提供更科学、更权威的选择。
  倘若如此,教学便会由教师传授技能为中心逐渐转变为教师参与课程应用设计为中心,应用软件的设计或甄选在备课过程中会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应用软件便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有效的桥梁。这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来指导软件的设计运用,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时刻伴随移动互联网科技知识的更新而更新。
  2.学生面临的视唱练耳课堂变革
  古人云,教学相长。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学生可能在移动互联网工具的使用上比多数教师都有着更快的接受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唱练耳课堂中,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刺激教师更新知识、升级教学软件。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便是学生对教师所设计软件的反馈。不夸张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用的软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退居幕后,幕前便是应用软件和学生交流的舞台。
  从视唱练耳软件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使用者在软件的帮助下对不同的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和进度不同,以某音乐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中的视唱练耳板块为例,其模块划分为视唱、音高听辨、音程听辨、和弦听辨、音阶听辨、节奏听辨、旋律听辨和乐理等八大部分。大数據研究调查显示,如图所示,下载使用者在不同的模块上每周平均累计使用时间分布区别甚大。
  不难看出,由于该应用软件板块设计缺乏进阶性等种种原因,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感受方面缺乏新的挑战,每周各个模块学习的时间都在逐渐下降,有个别模块甚至分配不到任何学习时间。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学生的掌握程度不断加深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该模块的内容因为没有递进的难度而使学生对该模块的学习失去兴趣,比如乐理、音高听辨和音阶听辨等部分。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乐理在视唱练耳中的重要性得不到很好的强调,学生对于乐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在学生自主安排模块学习时间和内容的以应用软件为教学介质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中,学生将面临如何分配和掌握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的巨大挑战。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唱练耳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在学习的思路与模式上做出很大的调整和改变,这种调整和改变又必须在新旧模式的无缝对接中完成,所以只有学生与老师密切配合,视唱练耳的教与学才能更科学、高效地被运用。
  3.视唱练耳教学法面临的变革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堂中,教学法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受众和课程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总体的方法都是以教师指导学生从视唱、节奏、音高、音程、和弦和旋律等几个主要模块着手,以大课教学的形式,以讲解示范和训练实践为手段而实施的。而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视唱练耳课堂中,不仅以上提到的各个学习内容都会搭配、相应的软件模块支持练习,同时教学形式千变万化,或以点对面的大课教授,或以点对点的单独矫正,甚至随着教师团队参加到软件的设计开发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课堂或许会呈现面对点的模式。与此同时,不仅教师引导练习和矫正、评估批阅的时间精力被大大解放,而且讲解示范也会因为应用软件的涉入而变得更为精准规范(虽然在此过程中软件对于学生对音乐本体的主观感性认识会有多大影响我们还不得而知)。
  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需要从各个环节上指导、帮助、调整、评估视唱练耳课堂。唯其如此,移动互联网技术全面渗入视唱练耳课堂后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结 语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进步、提升效率和组织变革,增强教育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教育变革。视唱练耳课堂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更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运用在视唱练耳课堂有它充分的合用性,同时也将带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通过这场变革一方面使传统的视唱练耳学习的任务得以更高效地完成,另一方面也将改变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与习得过程中的思路、行为以及反馈和评价方式,直至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
  对教师而言,探索加入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课堂在教学的思路与模式上无疑是一次重新“洗牌”,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师队伍的“回炉学习”和优化重组。而对学生而言,学习更需要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被空前地提高,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自省和自我调整。对整个视唱练耳专业的发展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开启专业发展的崭新时代,这是一个更高效、更科学、更便捷和更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随着一个个梦幻般漂移的课堂的出现,传统视唱练耳课堂模式的丰富和更新从此不再是一个空泛而无实质性作为的话题。
  最后要说明的是,建立移动互联网技术指导下的新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并无前车可鉴,对于新科技的运用和驾驭是当代视唱练耳专业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且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对立,甚至分道扬镳。新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中国良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对一种新事物的考量,既要考虑它的现实成因,也须厘清其历史渊源。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一方面为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路径,乃至事半功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一门课程的教学艺术的丰富与探索,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为一个传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强大的活力。未来对互联网视野下的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讨还会不断深入,并不断拓展到其他音乐类课堂,但愿此文的探究与思考能够对日后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参 考 文 献]
  [1]赵易山,付 妮.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M].上海电教,2005.
  [2] 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 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4] 郭萌黎,史曼洁.音乐数字化听觉训练——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5] MILLS,J,MURRAY,A.Good teaching at Key Stage 3.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00(02):129—156.
  [6] BECKSTEAD,D.Will technology transform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2001(06):44—49.
  [7] HO,W.C.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usic learning in the search for quality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4(01):57—67.
  [8] Edwards M.Music Technology: Enthusing & empowering students to compose their own music[J].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05(28):117—134.
  [9] Wise,S, Greenwood,J,& Davis,N.Teachers'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music education:illustrations of changing classrooms. 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1(02):117—134.
  [10] Crawford, R.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 music. Journal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08(02):147—167.
  (責任编辑:郝爱君)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大部分城市是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社会钢琴教育教师的发展直接决定中小城市社会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钢琴教育教师的发展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提高社会钢琴教育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化地利用网络相关的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资源,提高社会钢琴教育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使社会钢琴教育健康地发展,提高我国钢琴基础教育水平。  [关键词]社会钢琴教育教师;钢琴演奏;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9月至13至11月28日,国家大剧院“醇萃古典”系列音乐会将再度与观众见面。在这81天中,来自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波兰的世界级交响乐团与波利尼、郎朗、穆特等演奏名家,将为大剧院观众带来18场精彩演出。 国家大剧院在每年秋季演出季中都会集中迎来众多知名乐团和艺术名家,为观众呈现交响乐坛最高水准的精彩音乐会。9月13日,81岁高龄的著名钢琴家兼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就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期刊
川江纖歌
期刊
[摘 要]文化高地建设议题应在整个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系统中去做研究和思考。文章提出了“南阳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并对保护区的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文化高地;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8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151-02  [收稿日期]2018-08-05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项目(20
期刊
梧桐葉落
期刊
[摘 要]器乐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技能与素养。但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中仍有问题存在,阻碍了中学器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以湖南师大附中的器乐教学为个案,结合笔者自身教育实习期间的案例释析,并提出促进中学器乐教学开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学器乐教学;案例研究;湖南师大附中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
期刊
楼兰姑娘,请你告訴我
期刊
[摘 要]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的分析研究,是对新课改课程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也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情分析常被忽略,许多音乐教师不了解其重要性,也不清楚如何进行学情分析。笔者以怀化市第一中学为例,结合自身实习的教学案例,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情分析的运用策略及其功能与价值,以期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中音乐教
期刊
山海情懷
期刊
[摘 要]本文记录了笔者在汉诺威聆听的中小学的音乐课,并从体制、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地位、评价等方面,将上海与汉诺威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比较,得出汉诺威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同时,反思上海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和能力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海与汉诺威;音乐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