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生活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建构的。在课堂生活中,教师及学生共同组成共同体,而在该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人格,但在实际课堂生活中所扮演角色存在差异,在以往的课程教学生活中,教师往往是扮演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那么在研究性品德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研究学习的指导者,研究学习的参与者,群体研究的协作者。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角色定位;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协作者
所谓研究性学习所指的就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专题进行合理选择及确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小课题研究”,并主动获得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背景链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科学预设教学活动,并且需要有序组织教学,对其进行灵活调控,以自身创造激发学生创造兴趣,通过自身创造行为激发学生创造行为。
【案例追踪】
在对《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单元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进行活动设计,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男女两队,通过脑筋急转弯形式进行智力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故意偏向其中一方,则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不满,在此基础上可引出游戏中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规则重要性真切感受,对生活中规则加强意识。
【一线反思】
在开展逐渐深入且自主有序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学生活动体验及学习潜能,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能够得到较好地实现。在这种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属于活动的促进者,是学生的重要合作伙伴。
二、 研究学习的指导者
【背景链接】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特征,然而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通过教师指导及启发,可使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自主意识及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追踪】
在教学《我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时,我设计了以下过程:
(1) 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并且指出其特殊之处,从而提问学生是否更希望对这些动植物更全面的了解。
(2) 指导研究方法,也就是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更深入了解这些动植物。
通过上述讨论进行归纳,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对相关书籍查阅进行了解,比如可查阅《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及《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方法(二):通过观看VCD光盘或者电视方式了解,比如“动物世界”以及科技节目等。方法(三):网络查询。例如www.yahoo.com.cn,或者直接搜索。方法(四):请教别人。比如老师、父母,也可以用电话采访动物园、动植物研究所、科技协会的有关人员。方法(五):自己观察。在家长指导下到动物园或者公园观察要了解的动植物,把有关问题直接向父母询问,或者到家查找资料。方法(六):……
(3) 指导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① 通过学生讨论,在讨论结果基础上实行归纳,对于动物,可从名称、体重以及外形与分布范围,还有生活习性及生存现状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对于植物可从种类、外形以及分布与作用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对收集来的资料最好注明出处。
② 为自己要研究的内容设计一份表格:例如
(4)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① 由四人一组对自身所收集资料进行介绍,对于存在的异议共同商议。② 对研究报告内容进行确定,合理把握动物及植物特点,对资料进行有侧重地选择。③ 对图文并茂研究报告进行设计(出示示范案例)。
【一线反思】
在研究学习活动中,在笔者与学生开展讨论及对话过程中,可对活动开展有效实现具体指导,并且笔者指导以小组讨论为基础,依据小组實际需求,并且对学生提醒相关注意事项,从而使活动指导更加具有合理性,保证其更加适时适度。
三、 研究学习的参与者
【背景链接】
研究性学习属于全新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可有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可促使其更好研究图文及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任务主要就是深入学生课题组内,了解学生需求,与学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研究,对学生研究进程及时了解,将自身研究成果及体会向学生反馈。另外,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应当积极参与,在学生学习中给予其有效的指导。
【案例追踪】
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研究性学习过程:(1)课前调查:根据练习中的“调查”一项,让学生分组展开课前调查,了解废水、废渣对土地、水资源等造成极大破坏,噪音、废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等环保知识;实地观察、调查、采访,了解本村、本小区的环境污染现象;了解诸暨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诸暨的绿化现状等等。(2)课内探究:导入教学时,我让学生观看《诸暨的风光》,谈谈体会,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再出示三幅环境污染图,以“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直觉体验和思考。而探究明理环节则全部由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资料逐一论证,通过摆事实、看资料,大家明确了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类自身的道德观点。(3)课外实践:结合这一课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环保在我心”的宣传活动。为了设计、制作宣传小旗,我和学生一起上网、翻书、看电视、查报纸,搜集多种素材。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那天,我们精心设计的五彩旗飘扬在各村角落。
【一线反思】
整个过程中,我以宽松、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与学生一起观看、讨论、查阅资料,设计、制作,让自己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了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 四、 群体研究的协作者
【背景链接】
研究性学习追求的价值之一就是注重群体的合作,在生生、师生合作的过程中,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使得研究过程中多元思维相互碰撞,多种能力协调发展。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去探究、去尝试,而老师就要起到协调、组织、推进的作用。
【案例追踪】
在教学《我爱家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并确定了研究主题“走近家乡”。在随之开展的研究活动中却出现了新的困惑:调查访问如何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如何处理?调查报告如何撰写?如何设计主题板报?如何制作主题网页?我想,数学老师精于数据统计,美术教师擅长图片美化,信息老师熟悉网页制作,语文老师最懂如何撰写报告……在我的协调下,各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研究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在成果展示会上,大家听到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爱我的家乡》,欣赏到了富有艺术价值的家乡图片,更亲身浏览了同学们自制的主题网页。
【一线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到了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品德老师,应当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使教学活动能够逐渐深入开展,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教师在学生研究中真正成为协作者。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走出封闭的教学模式,体现教育回归社会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我简直是在和学生赛跑!研究性学习使我不得不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使我和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让我们走进研究性学习,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梅桃源,馮长远.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晓燕.研究性品德学习中教师角色转型之我见[J].小学德育,2006(24).
作者简介:
蒋超雄,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浣东小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角色定位;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协作者
所谓研究性学习所指的就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专题进行合理选择及确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小课题研究”,并主动获得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背景链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科学预设教学活动,并且需要有序组织教学,对其进行灵活调控,以自身创造激发学生创造兴趣,通过自身创造行为激发学生创造行为。
【案例追踪】
在对《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单元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进行活动设计,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男女两队,通过脑筋急转弯形式进行智力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故意偏向其中一方,则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不满,在此基础上可引出游戏中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规则重要性真切感受,对生活中规则加强意识。
【一线反思】
在开展逐渐深入且自主有序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学生活动体验及学习潜能,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能够得到较好地实现。在这种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属于活动的促进者,是学生的重要合作伙伴。
二、 研究学习的指导者
【背景链接】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特征,然而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通过教师指导及启发,可使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自主意识及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追踪】
在教学《我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时,我设计了以下过程:
(1) 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并且指出其特殊之处,从而提问学生是否更希望对这些动植物更全面的了解。
(2) 指导研究方法,也就是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更深入了解这些动植物。
通过上述讨论进行归纳,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对相关书籍查阅进行了解,比如可查阅《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及《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方法(二):通过观看VCD光盘或者电视方式了解,比如“动物世界”以及科技节目等。方法(三):网络查询。例如www.yahoo.com.cn,或者直接搜索。方法(四):请教别人。比如老师、父母,也可以用电话采访动物园、动植物研究所、科技协会的有关人员。方法(五):自己观察。在家长指导下到动物园或者公园观察要了解的动植物,把有关问题直接向父母询问,或者到家查找资料。方法(六):……
(3) 指导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① 通过学生讨论,在讨论结果基础上实行归纳,对于动物,可从名称、体重以及外形与分布范围,还有生活习性及生存现状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对于植物可从种类、外形以及分布与作用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对收集来的资料最好注明出处。
② 为自己要研究的内容设计一份表格:例如
(4)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① 由四人一组对自身所收集资料进行介绍,对于存在的异议共同商议。② 对研究报告内容进行确定,合理把握动物及植物特点,对资料进行有侧重地选择。③ 对图文并茂研究报告进行设计(出示示范案例)。
【一线反思】
在研究学习活动中,在笔者与学生开展讨论及对话过程中,可对活动开展有效实现具体指导,并且笔者指导以小组讨论为基础,依据小组實际需求,并且对学生提醒相关注意事项,从而使活动指导更加具有合理性,保证其更加适时适度。
三、 研究学习的参与者
【背景链接】
研究性学习属于全新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可有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可促使其更好研究图文及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任务主要就是深入学生课题组内,了解学生需求,与学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研究,对学生研究进程及时了解,将自身研究成果及体会向学生反馈。另外,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应当积极参与,在学生学习中给予其有效的指导。
【案例追踪】
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研究性学习过程:(1)课前调查:根据练习中的“调查”一项,让学生分组展开课前调查,了解废水、废渣对土地、水资源等造成极大破坏,噪音、废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等环保知识;实地观察、调查、采访,了解本村、本小区的环境污染现象;了解诸暨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诸暨的绿化现状等等。(2)课内探究:导入教学时,我让学生观看《诸暨的风光》,谈谈体会,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再出示三幅环境污染图,以“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直觉体验和思考。而探究明理环节则全部由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资料逐一论证,通过摆事实、看资料,大家明确了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类自身的道德观点。(3)课外实践:结合这一课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环保在我心”的宣传活动。为了设计、制作宣传小旗,我和学生一起上网、翻书、看电视、查报纸,搜集多种素材。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那天,我们精心设计的五彩旗飘扬在各村角落。
【一线反思】
整个过程中,我以宽松、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与学生一起观看、讨论、查阅资料,设计、制作,让自己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了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 四、 群体研究的协作者
【背景链接】
研究性学习追求的价值之一就是注重群体的合作,在生生、师生合作的过程中,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使得研究过程中多元思维相互碰撞,多种能力协调发展。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去探究、去尝试,而老师就要起到协调、组织、推进的作用。
【案例追踪】
在教学《我爱家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并确定了研究主题“走近家乡”。在随之开展的研究活动中却出现了新的困惑:调查访问如何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如何处理?调查报告如何撰写?如何设计主题板报?如何制作主题网页?我想,数学老师精于数据统计,美术教师擅长图片美化,信息老师熟悉网页制作,语文老师最懂如何撰写报告……在我的协调下,各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研究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在成果展示会上,大家听到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爱我的家乡》,欣赏到了富有艺术价值的家乡图片,更亲身浏览了同学们自制的主题网页。
【一线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到了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品德老师,应当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使教学活动能够逐渐深入开展,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教师在学生研究中真正成为协作者。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走出封闭的教学模式,体现教育回归社会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我简直是在和学生赛跑!研究性学习使我不得不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使我和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让我们走进研究性学习,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梅桃源,馮长远.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晓燕.研究性品德学习中教师角色转型之我见[J].小学德育,2006(24).
作者简介:
蒋超雄,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浣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