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福建省夏门市东孚学校,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由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一、建设能感悟、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质文化
在学校创办之初,厦门市地震局在学校设立了“水氡观测实验室”,30多年来,观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从未间断,为地震研究、预测、预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地震观测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分析过程,了解测量原理。2008年1月学校就与厦门市地震局签订《 共建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 》,在此基础上学校致力营造一个生命的校园,让校园的一切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处处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
如今在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围。学校建设了十个主题文化,即以“四个学会”和“十个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教学楼墙壁文化;以“历史之旅”为主题的校园雕塑长廊;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地理园和防震减灾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的生物园;以“争当四有少年”为主题的青春门;以“绿色之旅”为主题的环保教育长廊;以“文明之旅”为主题的班级班讯长廊;以“艺术之旅”为主题的下沉式音乐广场;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师风采长廊;以“提升生命”为主题的琴棋书画长廊。在校园内的每一棵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提醒着每一个同学要知道小草也有生命,也需要呵护;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学手艺”“求知”“至善”等文化石,也在提醒同学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求知;在教室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充满书香的图书角,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断传递着生命的气息。
二、建设讲科学、讲规范的生命教育制度文化
1.建立防震减灾的校本课程制度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在夏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防震减灾校本课程教材——《 点亮生命 》的编撰、出版。校本课程定期安排课程,采取室内授课和讲座、观看录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懂得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类在震前的科学预测手段,并将灾后心理疏导列入校本课程,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灾害的防御和自救能力,使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常态化。
2.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日制度
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开展“六个一”科普教育日活动。即出一期板报、上一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野外科普考察、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报告会、编报一组新闻报道。学校通过与万石植物园、厦门市科技馆等单位的合作,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野外实践基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建立疏散演练制度
为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专门编制了《 地震应急预案 》《 防震减灾知识读本 》等材料,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至少两次的安全疏散演练,进行全真模拟演练,演练活动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4.建立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制度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命教育学科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5.建立学生心理导护制度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针对女生青春期的特点,专门制定女生导护制度,每个年段配备女生总导护师,定期召开女生健康教育讲座。此外,每个班级还专门安排一名女科任教师作为班级女生导护师,专门负责本班女生的青春期健康与心理导护。学校女生导护师一直以无私的关爱帮助女生“排忧解难”,为徘徊在青春迷惑期的少女们开启了一扇充满阳光的小窗。
三、提升有内涵、有品位的生命教育精神文化
1.让勇于探究、积极实践成为一种文化
在夏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包括水氡观测实验、地震定位、海啸灾害分析、岩石矿物标本采集等4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仪器亲手试验。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敢于思考,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有些还逐渐变成了现实。例如初二(4)班的陈天章同学曾想过:“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会引发海啸的地震时,如果人们能够迅速、简单地查找到该地区,并且知道海啸将要影响的地区、时间等,那该多好啊。”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陈天章同学不断思考,发明了带测距地球仪,此项发明还荣获了2012年全国第20届发明博览会的金奖。
2.让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成为一种文化
学校把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急救技能作为防震减灾示范的学生必备的基本内容。在班级建立学生急救小分队,由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内容包括急救程序、伤员检查方法、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创伤急救四项技术等。学校自2008年起,连续承办了四届厦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夏令营,年年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夏令营。在夏令营,特邀的地震、人防、科技、医护等专家的专题讲座,极大地丰富了营员们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营员们锻炼了实践能力,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合作,提高了素质,对他们的一生都将影响深远。
3.让关注课堂、关注生命成为一种文化
教育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让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场所有限,而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阵地。课堂上的幸福是学生在学校最大的幸福。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发展和体现,将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4.让感受幸福、提升生命成为一种文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学校应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例如每年“六·一”节前,学校团委举办“迈入青春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期待,体会到内心的幸福,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的价值。
5.让敢于自信、超越自我成为一种文化
2010年12月,学校参加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拉拉操比赛。作为仅有800余名学生、一名音乐教师的初中学校,从接受任务到参加比赛,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组织训练,要取得好成绩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学校班子敢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我们的参赛队员和组织、指导的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刻苦训练,许多队员受伤了,泪珠在眼眶打滚还是坚持训练。正是在台下艰苦的付出,学校才取得了阻力跑环节以17秒06打破历届比赛记录的好成绩,在预赛中面对三所强校的挑战以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闯入了总决赛,并最终获得中学组“团体金奖”的优异成绩。
几年来,东孚老学校将防震减灾生命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市地理教师到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学习交流;东孚镇、村委及村民也常到学校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我们教育的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更在深刻地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社会重视生命教育。
(作者单位:厦门市东孚学校,福建 厦门,361000)
一、建设能感悟、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质文化
在学校创办之初,厦门市地震局在学校设立了“水氡观测实验室”,30多年来,观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从未间断,为地震研究、预测、预报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地震观测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分析过程,了解测量原理。2008年1月学校就与厦门市地震局签订《 共建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协议 》,在此基础上学校致力营造一个生命的校园,让校园的一切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处处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
如今在校园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围。学校建设了十个主题文化,即以“四个学会”和“十个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教学楼墙壁文化;以“历史之旅”为主题的校园雕塑长廊;以“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地理园和防震减灾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的生物园;以“争当四有少年”为主题的青春门;以“绿色之旅”为主题的环保教育长廊;以“文明之旅”为主题的班级班讯长廊;以“艺术之旅”为主题的下沉式音乐广场;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师风采长廊;以“提升生命”为主题的琴棋书画长廊。在校园内的每一棵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提醒着每一个同学要知道小草也有生命,也需要呵护;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学手艺”“求知”“至善”等文化石,也在提醒同学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求知;在教室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充满书香的图书角,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断传递着生命的气息。
二、建设讲科学、讲规范的生命教育制度文化
1.建立防震减灾的校本课程制度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防震减灾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在夏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防震减灾校本课程教材——《 点亮生命 》的编撰、出版。校本课程定期安排课程,采取室内授课和讲座、观看录像、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懂得地震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类在震前的科学预测手段,并将灾后心理疏导列入校本课程,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灾害的防御和自救能力,使学校的防震减灾教育学科化、常态化。
2.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日制度
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开展“六个一”科普教育日活动。即出一期板报、上一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一次野外科普考察、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报告会、编报一组新闻报道。学校通过与万石植物园、厦门市科技馆等单位的合作,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野外实践基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建立疏散演练制度
为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专门编制了《 地震应急预案 》《 防震减灾知识读本 》等材料,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至少两次的安全疏散演练,进行全真模拟演练,演练活动提高了学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4.建立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制度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学科教学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命教育学科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5.建立学生心理导护制度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针对女生青春期的特点,专门制定女生导护制度,每个年段配备女生总导护师,定期召开女生健康教育讲座。此外,每个班级还专门安排一名女科任教师作为班级女生导护师,专门负责本班女生的青春期健康与心理导护。学校女生导护师一直以无私的关爱帮助女生“排忧解难”,为徘徊在青春迷惑期的少女们开启了一扇充满阳光的小窗。
三、提升有内涵、有品位的生命教育精神文化
1.让勇于探究、积极实践成为一种文化
在夏门市地震局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包括水氡观测实验、地震定位、海啸灾害分析、岩石矿物标本采集等4个兴趣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仪器亲手试验。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敢于思考,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有些还逐渐变成了现实。例如初二(4)班的陈天章同学曾想过:“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会引发海啸的地震时,如果人们能够迅速、简单地查找到该地区,并且知道海啸将要影响的地区、时间等,那该多好啊。”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陈天章同学不断思考,发明了带测距地球仪,此项发明还荣获了2012年全国第20届发明博览会的金奖。
2.让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成为一种文化
学校把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急救技能作为防震减灾示范的学生必备的基本内容。在班级建立学生急救小分队,由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内容包括急救程序、伤员检查方法、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创伤急救四项技术等。学校自2008年起,连续承办了四届厦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夏令营,年年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夏令营。在夏令营,特邀的地震、人防、科技、医护等专家的专题讲座,极大地丰富了营员们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营员们锻炼了实践能力,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合作,提高了素质,对他们的一生都将影响深远。
3.让关注课堂、关注生命成为一种文化
教育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让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场所有限,而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主阵地。课堂上的幸福是学生在学校最大的幸福。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发展和体现,将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4.让感受幸福、提升生命成为一种文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学校应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例如每年“六·一”节前,学校团委举办“迈入青春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的期待,体会到内心的幸福,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生命的价值。
5.让敢于自信、超越自我成为一种文化
2010年12月,学校参加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拉拉操比赛。作为仅有800余名学生、一名音乐教师的初中学校,从接受任务到参加比赛,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组织训练,要取得好成绩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学校班子敢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我们的参赛队员和组织、指导的教师,放弃休息时间,刻苦训练,许多队员受伤了,泪珠在眼眶打滚还是坚持训练。正是在台下艰苦的付出,学校才取得了阻力跑环节以17秒06打破历届比赛记录的好成绩,在预赛中面对三所强校的挑战以小组赛第一名的成绩闯入了总决赛,并最终获得中学组“团体金奖”的优异成绩。
几年来,东孚老学校将防震减灾生命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市地理教师到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学习交流;东孚镇、村委及村民也常到学校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我们教育的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更在深刻地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社会重视生命教育。
(作者单位:厦门市东孚学校,福建 厦门,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