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小学生由于词汇量小,语感能力还未形成,理解力也差,听别人说话抓不住要领,不善于猜测词义,几乎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符合学生知识层次、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的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拟从小学生英语阅读目的、策略、及原则方面作一阐述。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目的
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促成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又能有效地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并能以直接融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当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才能既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寻求乐趣。阅读是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如果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愿意阅读。
2、撷取信息。一般说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期望获得新信息。小学英语阅读应当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信息(知识、资讯、故事情节、问题等),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才会乐于参与。
3、巩固语法。小学英语阅读应让学生在适量课外阅读中巩固已学的语法现象,达到增强英语语感的目的。
4、扩大词汇量。英语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渐摆脱实物教具和图片的帮助,利用抽象思维,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训练面。
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策略
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后,在小学高年级还可以尝试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略读和跳读等,使学生学会依据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低段学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2.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高段学生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以牛津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部分为例:
1、质疑——导读。在规定的时间内,粗略阅读整个对话或段落,教师在学生读前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对全篇有整体感知,并且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周末两天的活动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2)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2、任务——精读。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的环节,要求细读课文,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点等。在精读时,可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如在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精读过程中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ere are they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2)What is David going to play?
3、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作为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很必要。利用比赛的方式按时间、按数量认读课文,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三、小学英语阅读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掌握一些科学性的阅读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就必须在训练中遵循几个原则,实现有效训练。一般来说,阅读训练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要注意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适当变换,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感。
2、实践性原则。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要创设必要条件,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大量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尽可能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
3、因材施教原则。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能够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的活动,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以收实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目的
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促成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又能有效地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并能以直接融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当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才能既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寻求乐趣。阅读是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如果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愿意阅读。
2、撷取信息。一般说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期望获得新信息。小学英语阅读应当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信息(知识、资讯、故事情节、问题等),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才会乐于参与。
3、巩固语法。小学英语阅读应让学生在适量课外阅读中巩固已学的语法现象,达到增强英语语感的目的。
4、扩大词汇量。英语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渐摆脱实物教具和图片的帮助,利用抽象思维,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训练面。
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策略
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后,在小学高年级还可以尝试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略读和跳读等,使学生学会依据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低段学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2.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高段学生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以牛津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部分为例:
1、质疑——导读。在规定的时间内,粗略阅读整个对话或段落,教师在学生读前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对全篇有整体感知,并且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周末两天的活动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2)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2、任务——精读。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的环节,要求细读课文,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点等。在精读时,可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如在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精读过程中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ere are they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2)What is David going to play?
3、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作为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很必要。利用比赛的方式按时间、按数量认读课文,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三、小学英语阅读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掌握一些科学性的阅读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就必须在训练中遵循几个原则,实现有效训练。一般来说,阅读训练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要注意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适当变换,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感。
2、实践性原则。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要创设必要条件,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大量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尽可能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
3、因材施教原则。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能够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的活动,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以收实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