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社会与自然中选择和确定相应专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类似科学研究,并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综合活动。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同时鼓励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网络环境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在网络环境下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基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目前在Internet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资源可随时调用。这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选择研究的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即使是同一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不同研究模块。
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集图、文、音、像等于一体的“年、月、日”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年、月、日”提供了很好的网络环境。网站中设计了几个学习板块,便于学生围绕主题上网查询。学生提出了几个研究性问题: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如何迅速判断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我们从网上下载了“万年历”软件,为学生研究闰年、平年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从中轻松查找到1900年到2049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通过自由地选择年份进行观察,他们在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了共同的规律。
网络技术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这类技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行为方式基础。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把这些形成、探究、推导、归纳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并在追踪科学家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学习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以及精于观察、灵活思维的能力,这将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保障:利用超文本链接方式和检索功能拓宽教与学的空间
计算机网络具有检索浏览方便、展示形式多样的特点,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可以找到各种知识和各种信息。利用网络环境,学生能顺利地获取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资料。例如我们设计“年、月、日”的学习专题网站时,把信息资料与网页以目录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学生检索和阅读有关信息。同时提供搜索引擎,帮助学生搜索资料。我们让学生自由上网查找、搜寻、整理有关信息。学生利用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获取相关资料,并把“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如何迅速判断出是平年还是闰年”、“世界各地各种不同的历法”、“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联系”、“日历表上的数学”、“行星与周期”等作为问题研究。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不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而且懂得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让学生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研究性学习“教与学”的空间,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途径: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提供互动对话环境
网络的交互性为研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并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都得到尊重,有利于促进尊重自我和实现自我。同时,由于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尊重,也使得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解释呈现多重性。
例如在研究“年、月、日”中,有学生发现了“为什么二月有时是28 天,有时是29天”“小明今年11岁,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平年、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等问题。 因为在网络中易于实现资源共享,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向学生的空间——BBS论坛或聊天室。学生可以在聊天室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并组成兴趣协作小组,分组上网、协作、查找、搜寻、整理信息。在探索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就通过BBS论坛发送请求与帮助,在网络上呈现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实现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也有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形式与我们单独交流。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他所需要研究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对各研究小组活动进行集体辅导、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适时评价。如利用网络交互的功能,我们将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全体研究小组在网上对成果进行适时评价;也可通过多媒体把交流发现的规律向全体师生展示,其他研究小组向该课题组提出质疑,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最后,研究小组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客观评价进行总结反思。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利用超链接将研究成果向课外延伸,提高研究成果的社会认可度。
运用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我们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这是网络环境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目的:建立成果评价系统,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也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从过程和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以及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提高。它注重研究过程,关注学习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材料以及处理反馈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完成后,以评审答辩的形式进行总结,是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关注学生演示文稿或网页的制作与演示效果,强调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及对自己探究结果的自我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能。
例如在研究“年、月、日”中,我们就在“年、月、日”专题学习网站上建立了成果发布、评价系统。学生发表研究成果,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学生发表成果和对别人成果的评价中,更多的人既能了解自己的成果,又能及时了解别人的成果,这样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还锻炼了他们陈述问题和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拓展研究,我们在“综合实践”栏目里设计了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收获时,学生也提出了对现用历法的修改意见,还有学生提出要创造一个最好的历法。对于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展开研究。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了学习信心,转变了学习态度,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网络环境下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互动性交流环境,是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的一种研究和学习模式。它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协调参与,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协同学习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它不只是目前我们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应该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效,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所发展。
基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目前在Internet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资源可随时调用。这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选择研究的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即使是同一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不同研究模块。
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集图、文、音、像等于一体的“年、月、日”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年、月、日”提供了很好的网络环境。网站中设计了几个学习板块,便于学生围绕主题上网查询。学生提出了几个研究性问题: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如何迅速判断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我们从网上下载了“万年历”软件,为学生研究闰年、平年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从中轻松查找到1900年到2049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通过自由地选择年份进行观察,他们在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了共同的规律。
网络技术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这类技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行为方式基础。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把这些形成、探究、推导、归纳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并在追踪科学家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学习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以及精于观察、灵活思维的能力,这将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保障:利用超文本链接方式和检索功能拓宽教与学的空间
计算机网络具有检索浏览方便、展示形式多样的特点,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可以找到各种知识和各种信息。利用网络环境,学生能顺利地获取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资料。例如我们设计“年、月、日”的学习专题网站时,把信息资料与网页以目录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学生检索和阅读有关信息。同时提供搜索引擎,帮助学生搜索资料。我们让学生自由上网查找、搜寻、整理有关信息。学生利用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获取相关资料,并把“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如何迅速判断出是平年还是闰年”、“世界各地各种不同的历法”、“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联系”、“日历表上的数学”、“行星与周期”等作为问题研究。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不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而且懂得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让学生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研究性学习“教与学”的空间,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途径: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提供互动对话环境
网络的交互性为研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并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都得到尊重,有利于促进尊重自我和实现自我。同时,由于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得到尊重,也使得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解释呈现多重性。
例如在研究“年、月、日”中,有学生发现了“为什么二月有时是28 天,有时是29天”“小明今年11岁,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平年、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等问题。 因为在网络中易于实现资源共享,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向学生的空间——BBS论坛或聊天室。学生可以在聊天室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并组成兴趣协作小组,分组上网、协作、查找、搜寻、整理信息。在探索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就通过BBS论坛发送请求与帮助,在网络上呈现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实现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也有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形式与我们单独交流。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他所需要研究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对各研究小组活动进行集体辅导、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适时评价。如利用网络交互的功能,我们将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全体研究小组在网上对成果进行适时评价;也可通过多媒体把交流发现的规律向全体师生展示,其他研究小组向该课题组提出质疑,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最后,研究小组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客观评价进行总结反思。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利用超链接将研究成果向课外延伸,提高研究成果的社会认可度。
运用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我们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这是网络环境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目的:建立成果评价系统,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也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从过程和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以及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提高。它注重研究过程,关注学习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材料以及处理反馈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完成后,以评审答辩的形式进行总结,是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关注学生演示文稿或网页的制作与演示效果,强调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及对自己探究结果的自我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能。
例如在研究“年、月、日”中,我们就在“年、月、日”专题学习网站上建立了成果发布、评价系统。学生发表研究成果,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学生发表成果和对别人成果的评价中,更多的人既能了解自己的成果,又能及时了解别人的成果,这样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还锻炼了他们陈述问题和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拓展研究,我们在“综合实践”栏目里设计了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收获时,学生也提出了对现用历法的修改意见,还有学生提出要创造一个最好的历法。对于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展开研究。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了学习信心,转变了学习态度,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网络环境下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互动性交流环境,是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的一种研究和学习模式。它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协调参与,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协同学习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它不只是目前我们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应该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效,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