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群众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最为直接的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和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受封建思想的约束加之改革开放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公民个人修养和文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相呼应。
(二)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满足群众的日常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借助群众文化工作来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传统文化,让群众认识新鲜的文化思想、不同的社会理念,给和谐社会建设起到正确的方向指导作用,还能有效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为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和对不良思想诱惑的抵制打下坚实基础。
(三)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物质生活提升的情况下,精神生活也必须跟上,否则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群众文化工作的支持下,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保持群众良好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积极性,能有效地解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最终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够为全民素质文化的进步奠定可靠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坚持经济建设外,还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严重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一些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对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他们看来,群众文化建设既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衣穿,根本无法与经济建设相提并论。在这一思想的驱动下,相应的管理制度无法完善,很多地区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众多和困难重重,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二是活动经费匮乏,文化工作难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想正常开展,经费是重要的基礎和保证。但在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并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经费来源渠道不广。目前,县级以上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主要采取企业冠名、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经费来源途径不多。二是文体设施建设不足。不可否认,当前各地“三馆一站”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状况仍然是阻碍其开展的主要方面。
三是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太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文化形式落后且单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审美需求也逐渐趋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滞差”现象极为突出,人们对文化形式更新的呼声越来越高。
四是文化从业人员缺乏,队伍素质偏低。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相关的从业人员一直不多,整体素质偏低。文化站人员不足,活动开展缺乏指导,尤其舞蹈、剧本创作、导演、舞台美术设计、音乐设计等方面人才更是紧缺。民间艺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正确工作方向。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它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它的最终发展成果应该是全民共同分享。群众文化的出发点应该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作为出发点,要考虑到群众对这种文化的需求度、欢迎度和满意度。它的服务对象始终都是基层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来树立群众观点。它所采取的任何形式和活动,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来衡量,群众满意工作就达标。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充足的经费可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使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首先,加大投入,做好保障。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文化部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如适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向社会推出活动项目,积极吸引当地重点企业参与重点文化活动,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共享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资金投入机制。其次,夯实基础,完善文化设施。在完善资金的基础上,各级主管部门还应统筹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在项目建设上体现人文、公益、绿色观念,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免费开放,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设施的维修及更新等费用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深化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实行持证上岗,每一个岗位都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把责任规范起来,这些基层文化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通过相应的资格检测,条件合格的方可上岗。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开展招聘会,落实各项社保待遇,明确工作的性质和职责,用考核的方式吸引那些优秀的人才来加强文化专业技术的力度,充实群众文化的队伍。三是把民间文化队伍和业余文化团体发展和培育起来,组织起业余文化团体的琴棋书画、摄影等协会,健全社区文化志愿者制度。把专业文体团队的民间艺人和退休人员都充分利用起来,鼓励他们发展文化活动,制定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对优秀人才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辅导,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道德素质的发展。
(四)创新文化载体,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首先要抓牢节日文化。我国传统节日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如果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能够紧紧抓住节日文化,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文化活动,一定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彻底改变以往低俗、单一的文化想象。其次要抓好常年文化。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保证持续开展各种大型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日常文化需求。再次要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绝不能固步自封、一味守旧,而应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立文化品牌,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真正的帮助。
(五)把握时代脉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想要群众文化得到群众的热切响应,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一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体现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之一,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倡导和群众对理想的追求、陶冶情操等也是属于群众文化时代性的体现。群众文化的中心工作是以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为中心、以围绕党委、政府为中心、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来展开工作。二是要尊重群众的文化需求、引导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充实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现地方文化特色,用群众满意的形式坚持文化活动的多样化,把健康的民族特色融入进去,使群众文化变得内容、意境、形式等各方面都新颖化,并通过鼓励政策积极传播健康群众文化,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满足、自我提升的目的。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更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文化工作整体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互联网技术,文化单位能够更好地与群众开展活动和交流,并且实现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的有效拓展。在网上,人民群众可以直接了解最新的活动信息,投票选取大众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不但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够增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程度,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础。
四、结语
群众化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广大文化工作者只要努力发挥自身价值,充分利用每项资源,在文化建设的新潮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把先进、趣味的娱乐活动结合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多元化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开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群众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最为直接的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和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受封建思想的约束加之改革开放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公民个人修养和文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相呼应。
(二)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满足群众的日常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借助群众文化工作来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传统文化,让群众认识新鲜的文化思想、不同的社会理念,给和谐社会建设起到正确的方向指导作用,还能有效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为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和对不良思想诱惑的抵制打下坚实基础。
(三)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物质生活提升的情况下,精神生活也必须跟上,否则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群众文化工作的支持下,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保持群众良好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积极性,能有效地解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最终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够为全民素质文化的进步奠定可靠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坚持经济建设外,还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严重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一些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对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他们看来,群众文化建设既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衣穿,根本无法与经济建设相提并论。在这一思想的驱动下,相应的管理制度无法完善,很多地区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众多和困难重重,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二是活动经费匮乏,文化工作难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想正常开展,经费是重要的基礎和保证。但在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并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经费来源渠道不广。目前,县级以上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主要采取企业冠名、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经费来源途径不多。二是文体设施建设不足。不可否认,当前各地“三馆一站”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状况仍然是阻碍其开展的主要方面。
三是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太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文化形式落后且单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审美需求也逐渐趋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滞差”现象极为突出,人们对文化形式更新的呼声越来越高。
四是文化从业人员缺乏,队伍素质偏低。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相关的从业人员一直不多,整体素质偏低。文化站人员不足,活动开展缺乏指导,尤其舞蹈、剧本创作、导演、舞台美术设计、音乐设计等方面人才更是紧缺。民间艺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正确工作方向。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它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它的最终发展成果应该是全民共同分享。群众文化的出发点应该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作为出发点,要考虑到群众对这种文化的需求度、欢迎度和满意度。它的服务对象始终都是基层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来树立群众观点。它所采取的任何形式和活动,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来衡量,群众满意工作就达标。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充足的经费可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使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首先,加大投入,做好保障。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文化部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如适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向社会推出活动项目,积极吸引当地重点企业参与重点文化活动,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共享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资金投入机制。其次,夯实基础,完善文化设施。在完善资金的基础上,各级主管部门还应统筹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在项目建设上体现人文、公益、绿色观念,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免费开放,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设施的维修及更新等费用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深化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实行持证上岗,每一个岗位都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把责任规范起来,这些基层文化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通过相应的资格检测,条件合格的方可上岗。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开展招聘会,落实各项社保待遇,明确工作的性质和职责,用考核的方式吸引那些优秀的人才来加强文化专业技术的力度,充实群众文化的队伍。三是把民间文化队伍和业余文化团体发展和培育起来,组织起业余文化团体的琴棋书画、摄影等协会,健全社区文化志愿者制度。把专业文体团队的民间艺人和退休人员都充分利用起来,鼓励他们发展文化活动,制定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对优秀人才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辅导,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道德素质的发展。
(四)创新文化载体,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首先要抓牢节日文化。我国传统节日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如果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能够紧紧抓住节日文化,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文化活动,一定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彻底改变以往低俗、单一的文化想象。其次要抓好常年文化。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保证持续开展各种大型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日常文化需求。再次要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绝不能固步自封、一味守旧,而应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立文化品牌,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真正的帮助。
(五)把握时代脉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想要群众文化得到群众的热切响应,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一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体现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之一,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倡导和群众对理想的追求、陶冶情操等也是属于群众文化时代性的体现。群众文化的中心工作是以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为中心、以围绕党委、政府为中心、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来展开工作。二是要尊重群众的文化需求、引导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充实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现地方文化特色,用群众满意的形式坚持文化活动的多样化,把健康的民族特色融入进去,使群众文化变得内容、意境、形式等各方面都新颖化,并通过鼓励政策积极传播健康群众文化,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满足、自我提升的目的。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更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文化工作整体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互联网技术,文化单位能够更好地与群众开展活动和交流,并且实现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的有效拓展。在网上,人民群众可以直接了解最新的活动信息,投票选取大众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不但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够增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程度,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础。
四、结语
群众化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广大文化工作者只要努力发挥自身价值,充分利用每项资源,在文化建设的新潮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把先进、趣味的娱乐活动结合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多元化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开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