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瓦伦西亚法雅节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庆活动是城市文化与精神的一种载体,体现着城市的发展脉络与时代精神。本文以始于16世纪的西班牙瓦伦西亚法雅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缘起、组织形式、节庆活动特色等方面的细析,并结合2018年最新节日情况,阐述法雅节在瓦伦西亚城市文化发展中根深蒂固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公共节庆;法雅节;城市文化
  一、法雅节概况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之滨的图里亚河谷凸岸,每年3月12日至19日在这里都会庆祝一个传统节日——法雅火祭节(La Festu de Les Falles de Valercia,简称法雅节),它是瓦伦西亚最国际化的节庆,也是最重要的传统庆典之一,纪念城市悠久的丝绸之路历史。
  关于法雅节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始于16世纪,甚至更早。法雅节的简称是Les Falles或Les Falles de SanJoseph,该节庆与3月19日圣约瑟夫节也有一定的关系。圣约瑟夫之夜通常又被称为“火之夜”(La Nit del Foe),因为在午夜时分,由纸张、木材制成的巨型艺术玩偶,除了摘得桂冠的将被收藏于法雅博物馆(MuseoFallero),其余都将被付之一炬,用最奢华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当晚,瓦伦西亚街头会吸引成千上万前来参与活动的当地人及游客。他们聚集在主广场彻夜纵情狂欢,感受圣火吞噬玩偶这一节日盛况。同时,活动期间还有礼炮和烟火表演,在市政厅广场的空地进行,成为法雅节的重头戏。19日晚上,绚丽的烟花更是蔓延到城市的各个街道和广场,并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法雅”,源于拉丁语,意为“火炬”,经过多年演变,如今的“法雅”是指摆放在街头各种形式的巨型玩偶。作为节庆的对象和主题,“法雅”是城市文脉的标志与象征,具有临时的纪念性,并带有复杂的批判性与讽刺性等特质。一般它们是由五至三十米高的精致纸板和木偶部件组成,造型各异,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针砭时弊、讥讽名人政客;有的颂扬爱情,展现传统寄情未来;更有取材经典神话和小说的人物造型,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它们构成了“生动场面”或静态剧场。每件法雅作品皆由专职的艺术家和工匠共同完成,并需得到政府认可。工匠们一般受雇于瓦伦西亚市的不同社区与团体,从设计草图、准备材料到装裱完成,历经半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各种组件,并于法雅节前夕组装。每年3月16日开始,法雅评委会对当年法雅节的人偶进行评选,并且通过网络投票最终选出排名第一的法雅。获得特别奖的法雅人偶将避免被焚烧的命运,被送进法雅博物馆收藏。
  二、法雅节的组织与运作
  每一届法雅节幕后皆有一个由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组成的组织,称为法雅协会(Commisio Fallera)。在约七十五万人口的瓦伦西亚,此协会拥有超过二十万名会员,其实质是一个长期志愿者协会网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协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法雅委员会,通常包括两三百名成员。目前有一百九十六个法雅节官方委员会,这些志愿者协会是高度组织化的,且因其经济和行政合理性的结合而具有独特性,这种结合在根深蒂固的传统中产生了强烈的节日社交性。其中还包括设计与建造法雅雕塑的艺术家协会和协调节日活动的中心委员会。
  每个协会都来自瓦伦西亚的一个社区,甚至更小的区域。其活动中心位于名为卡萨尔(casal)的社区建筑内(类似社区中心)。卡萨尔也可能被称为“法雅”,因为它是这类协会日常活动的场所。城市的整个城区(现在还包括该地区的许多其他村庄和城镇)也完全被归入法雅节的这些场所。卡萨尔是社会活动的实体基础,而这些活动是法雅社会性的核心。活动种类繁多,包括组织委员会议,召开年度成员大会,举行餐会、舞会、青年迪斯科派对和举办其他儿童活动,还有打纸牌、玩游戏、看电视、观影剧、筹款活动(彩票和抽奖)、“回放”(人们装扮成流行歌手和模仿他们的录音)、唱卡拉OK、组织其他音乐活动及由卡萨尔或附近街道的法雅者组织的许多不同类型的聚会。
  法雅节一般在每年3月份开展,高潮集中于14日至19日。这一阶段有具体活动和庆典的安排,包括铜管乐队表演、烟花爆竹秀,类似向圣母献花的宗教活动,讽刺游行以及各类有趣的户外活动等,最终以午夜焚偶达到高潮。
  如2018活动安排表所示,活动最初在旧城的雷斯德塞拉诺斯(Torres de Serranos)塔楼城门处举行的Crida节日正式开幕式上,市长将这座城市的钥匙交与一组火炬手,他们从塔楼的阳台上邀请大家来参加这个节日。然后,他们穿过旧市区狭窄街道前往市政廳,观看第一场系列烟花表演。3月1日起,在市政广场(Plazade Ayuntamiento)每天下午两点举行礼炮和烟花表演(Mascleta),成千上万的瓦伦西亚人和游客相约至此感受节日的气氛,人们或围拢跳舞,或昂首高呼。法雅节期间,每当夜幕降l临后,夜空中会升起绚烂的烟火,当地的儿童也会玩着炮仗,与我们过春节无异。19日是法雅节的最后一天,举行焚烧法雅仪式。当晚,所有的法雅人偶将被烧毁。从22:00焚烧儿童法雅人偶,00:00焚烧所有人偶,至1:00在市政广场举行最后一场烟花秀,并焚烧广场上最大的法雅人偶,推动法雅节到达高潮。焚烧过程中,每当二十米高的法雅人偶掉下来时,人群中就会传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而最精彩的瞬间则是整个法雅都被吞噬在火焰中燃烧至全部坍塌下来。
  除焚烧法雅人偶外,法雅节的活动呈多样化,其中法雅小姐的选举活动就令所有人翘首以待,堪称法雅节一大亮点。法雅小姐给人以高贵、优雅、神秘之感,她们化作节日盛典的代言人和法雅文化及精神的传播者,成为这场春日狂欢的璀璨明珠。从法雅节首日起,每个社区选出的法雅小姐身着华丽优雅、光彩照人的中世纪传统服装,代表自己的街区出席各种庆典活动。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她们每天行进在大街小巷,与狂欢的人群一齐放声歌唱、合影,绽放出最美的笑容。
  法雅小姐竞选其实像法雅评选一样,分儿童组和成人组,各产生一位冠军。评选过程中,礼服和选手的言谈举止是法雅小姐选举的两大制胜点。预选阶段,每个法雅社团推荐一名候选人。选举时,法雅小姐们站成一排由评审团来评选她们的服饰。自2012年起,每年有超过十三个法雅社团的地区要选出三位法雅小姐,另有七到十二个法雅社团的地区选出两位。而评审团则根据不同地区分为两大类:法雅中心委员会指定的评审团和不同地区的法雅主席组成的评审团。参加法雅小姐的选举要先交纳一定的会费。参选的服装由选手自己准备,因面料、工艺的差异,衣服价格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选手的一套服装价格大约为五六千欧元。预选中胜出的法雅小姐们将由特定的评审团再进行评选,这个评审团是法雅中心委员会的主席指定的,由不同职业的评审(礼仪专家、记者、法雅艺术家等)和与法雅节有关的评审(上一届法雅小姐、法雅中心委员会的前任领导等)投票选举。评审团将选出最终竞选法雅小姐之位的十三位最佳候选人,进行最后的冠军角逐。选举过程中有一个简单的问答环节,但主要是考核她们的言谈举止是否优雅端庄,然后再经过一层层的筛选,产生最后的冠军。   三、法雅节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法雅文化脱胎于城市的传统文化,城市为法雅节庆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充分的公共空间,而法雅节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也在影响、支撑和重塑城市的当代文化。
  首先,它推动了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在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雅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庆祝活动的延续,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节庆为契机带动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的评价,法雅节令“特有的地方性知识在家庭和法雅协会会员间口口相传”,“为集体创造力和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机会”,以及“在过去地方语言被禁止时期成为保护瓦伦西亚语言的一种方式”。
  以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保护为例,不像许多传统艺术样式因为年代久远或者远离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丧失生命力,上文已述的传统法雅雕塑却伴随着法雅节年复一年的举办而历久弥新,并且不断地与时俱进。因为法雅节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分散在城市不同街道的上百个法雅协会是节庆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每个协会规模不等,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会员定期缴纳会费(通常为二十至五十欧元/月)支持协会活动。法雅雕塑就是由各个法雅协会委托法雅艺术家设计制作的,制作成本的七至八成主要来自于会员的会费,两成来自于政府的资助,其余为商业赞助。为了在法雅雕塑评选中获得佳绩,许多大型协会不惜重金支持法雅艺术家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也使得制作成本水涨船高。近年来,大型法雅雕塑特别组别的成本达到了八万五千至二十万欧元之间,最贵的甚至达到了九十万欧元。可以说,充足的资金保证为传统法雅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正是这种以协会为主、政府为辅、社会支持的多元赞助模式,构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其次,法雅节强化了瓦伦西亚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这种认同和自豪感是在瓦伦西亚人民反抗佛朗哥主义的单一文化论和对抗加泰罗尼亚分裂主义运动中,通过对法雅节庆活动的实践和理论化而逐渐树立并得到强化的。西班牙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按人口规模划分,大致包括了卡斯蒂利亚人(80%)、加泰罗尼亚人(10%)、巴斯克人(5%)和加里西亚人(3%)等四大民族。此外,还有瓦伦西亚人、安达卢西亚人、吉普赛人等,但他们大多早已与其他民族同化,而不能算作独立的民族。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西班牙长期处在佛朗哥政权的独裁统治之下,国家推行高压的文化政策,在扶持卡斯蒂利亚语言与文化的同时,压制其他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以实现文化一元化的政治目标。而作为地方性节庆的法雅节成为当时保护瓦伦西亚语言的少数方式之一。在后佛朗哥时代,西班牙经历了从极权政治向民主化的转型,其文化政策也从一元独尊转向多元并举。随着文化上的解禁,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瓦伦西亚人更加重视本民族的法雅节,并通过大张旗鼓地举办法雅节在全社会推广瓦伦西亚的语言和文化。另一方面,与佛朗哥极权主义相对的是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由于瓦伦西亚与加泰罗尼亚两个地区在语言上相近、地理上毗邻,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都属于古代阿拉贡王国的组成部分),所以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运动也对大部分的瓦伦西亚地区提出了领土主张。作为对分离主义的回应,瓦伦西亚人,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对法雅节的制度化和学术性研究凸显自身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以此与加泰罗尼亚文化进行切割。总而言之,法雅节成为当代瓦伦西亚人民应对以上两种威胁的主要抓手,并在此进程中逐渐树立并强化了瓦伦西亚人民对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
  第三,法雅节促进了当地人与移民群体之间的互相理解,有助于社会融合。瓦伦西亚是一座多元文化交汇的欧洲大型都市,其12%的城市人口由外来移民构成,其中尤以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中国人、巴基斯坦人、玻利维亚人、厄瓜多尔人和哥伦比亚人等为主,形成了城市里主要的移民群体。多元文化并存既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财富,也会因为不同国家语言、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而形成社会隔离,产生社会问题。法雅节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了本地文化与移民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一是从法雅雕塑艺术的主题看,当代法雅艺术的表现主题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神话和地方叙事,跨文化的中国传奇、日本武士、墨西哥亡灵节、美国动漫等都成为近年来法雅雕塑最为热衷的表现主题,进而拉近了當地人对外国形象、图示和文化的心理距离。二是从法雅协会的组织和人员构成上看,一些外国移民聚居的社区和街道也建立起了法雅协会,深入参与节庆的各项活动,如2018年一支以墨西哥人为主组建的法雅协会制作了以迪斯尼电影《寻梦环游记》中人物为原型的法雅雕塑,颇受大众欢迎。这种形式的参与不仅为移民群体深入地了解和参与本地文化创造了机会,同时移民也用当地人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展示了本国的文化,避免了由“他者”诠释本国文化而产生的误解和偏见。三是每年因法雅节而吸引来的大量外国游客,也为当地人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及其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创造了宝贵的机会。正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人们对于自己身边的不同文化的态度和观点才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不同族群才能更好地融合与共生。
  第四,法雅节创造了法雅艺术家这一独特的职业群体。因为法雅节的存在和繁荣发展,城里大大小小的法雅协会已经成为法雅手工艺人长期稳定的艺术赞助人。据统计,瓦伦西亚登记在册的职业法雅艺术家现有三百余人,其中活跃的核心艺术家达到了两百余人。诚如上文所述,这种制度性的赞助模式为法雅雕塑的制作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支持,既保证了法雅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的创作自由,又为他们的成果提供了比较丰厚的收入和名誉回报,因此能够保证这一职业群体的稳定性。
  最后,法雅节也推动了城市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本,法雅节有效地拉动了城市对文化和创意活动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巨大消费。根据2008年发布的《瓦伦西亚市法雅节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显示,当年节日期间制作的七百六十座法雅雕塑累计成本达到九百七十万欧元,其余各项公共庆祝活动(如彩灯、乐队、鞭炮、火之夜等活动)的支出总计约四千万欧元。与此同时,法雅节也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近年来,节日期间的到访游客平均在一百五十万人次左右,几乎是瓦伦西亚城市常住人口的两倍,并仍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游客的大幅增长拉动了城市交通、餐饮、住宿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为这些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间接地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据《研究》估算,2008年法雅节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达到了七亿五千万欧元。尽管缺少近年来的相关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法雅节已经成为瓦伦西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研究中国“丝路战略”软环境的著作,《丝路学研究》(时事出版社,2014年9月)一书重点研究了丝路辐射空间内的中国人文外交。从“新的视角”重审作为“文化线路”之一的丝路后发现,“丝绸之路”已衍化为“丝路辐射空间”,并从历史梳理、主要项目、反思与展望这三个方面论述中国人文外交,整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的项目。  刚刚参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思下中国与阿拉伯世
期刊
天然的材料、五彩缤纷的色彩,在设计师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时尚品,装扮起乐观爱美的非洲人。来自喀麦隆一个小乡镇的艾琳·迪昂·威尔逊(Aileen Dione Wilson),因为喜欢手工劳动,喜欢可以用来手工制作的天然材料,如树叶、动物皮草和树根,常常使用非洲本土的织品和染料制作各种包以及其他实用居家用品。2006年,她在杜阿拉创办名为“明日艺术”的社区团体,聚集起社区内有手工制作技巧的女性们,并提供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探索全球视野下,公共艺术研究创新的可能性,阐述了上海美术学院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工作营的学术价值与前瞻性,并根据“大栅栏更新计划”案例的研究成果,指出以国际研究工作营的研究架构为雏形,意在通过实例研究,推动研究策略、研究方法、研究体系的完善,在合作过程中逐渐构筑一个跨领域、跨文化、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共同体。从而为思考人类未来城市进程提供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人类社会更符合人类命运发展给出一个理
期刊
摘要: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时间性问题,这种时间性可以分为生活的与事物的。“大栅栏更新计划”主要关注在当地居民及其文化与需求,因此该项目可以被视为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有机过程,体现了社会节奏及其异质性。此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相关方面的新认识,与文物的时间性以及对传统的坚守之间有着紧密的结合。其核心包含不同的历史模式,对文化更新的理解影响重大。本文把不同的时间性问题整合在一起,指出“大栅栏更新计划”在历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近七十年来英国户外雕塑和公共艺术展览和场馆的发展历程。调查了战后英国户外雕塑的发展,以及公园、双年展、三年展和一些另类场馆的兴起,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和日益增长的对公共艺术的兴趣。  关键词:雕塑公园;雕塑公园;公共艺术;雕塑;委托;双年展;三年展  “二战”后,一种新型的雕塑开始在英国蓬勃发展。像亨利·摩尔(Henry Moore)和芭芭拉·赫沃斯(Barhara Hepwo
期刊
第二届沙漠艺术双年展  沙漠艺术双年展(Desert x)是在美國加州科切拉山谷举行的一个大型特定场地艺术双年展,2017年首次举办便吸引了超过二十万的参观者到访。第二届沙漠艺术展于2019年2月9日拉开帷幕,展览由一个包括艺术家艾德-拉斯查(Ed Ruscha)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策划,十八件参展作品不仅反映了沙漠的历史,还提出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本届沙漠艺术双年展进一步拓展了展览场地与范畴
期刊
汪大伟,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师协会主席,获上海市领军人物称号。在中国最早提出“公共艺术”学科概念,联合国际力量首创“国际公共艺术奖”,在数码艺术、公共艺术等领域做出了贡献。本期采访了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的召集人汪大伟教授,他在采访中就本届展览尤其是公共艺术专题展的
期刊
摘要:以装饰奢华著称的莫斯科地铁,代表了前苏联时期地铁建设的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莫斯科地铁设计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的过渡,如今地铁公共艺术整体上也从早期注重文学性、叙事性装饰,向当代建筑与公共艺术方向转变。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的转变,其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的变迁与转型,也见证了俄罗斯时期地铁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演变  —、地下的“奢华宫殿”  
期刊
斯蒂芬·修斯(Stephen Hughes)是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的秘书长,自2011年起担任英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UK)副会长。1996年,他撰写了第一本关于运河的ICOMOS/TICCIH世界遗产研究的著作,促进了国际上一系列世界遗产研究丛书的出版。此外,他还撰写、编著了多本著作,包括世界遗产提名文本《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2008);一本关于采矿定居点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1993年美国大型公共艺术展览“文化在行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策展理念及展览的社会文化背景,再通过解读与分析,揭示出该展览的思想性和文化性,挖掘艺术介入社会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艺术介入;公共艺术;“文化在行动”;公众参与  大型公共艺术展览“文化在行动”(Culture in Action)由策展人玛丽·简·雅各布(Mary Jane Jacob)于1990年发起,1992年至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