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生成、深化和扩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从人文教育入手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呢?
一、 课堂气氛要释放个性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如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问题等,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同学们经常会在课堂上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展开激烈的辩论;有时,我也会让有特别见解的同学当回“老师”,让他的“高见”与大家共享。只有这样给予学生以人文的关怀,学生才敢尽情地释放个性,把自己所闻所想大胆呈现于课堂上,无须老师一再强调,学生就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
二、 学习过程要发展人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之源,创造之源,使他们体验摘取成功硕果的喜悦,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我们要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有一段探究数学的经历,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 不断磨炼坚强的意志,坚持胜不骄、败不馁,深刻体验人生历程。我鼓励他们大胆评价,教育他们努力理解其他人,尊重他人,让他们知道该交流什么、怎样交流,进一步激发真心交流的热情。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生,生活中才会更加善解人意,乐于学习。
三、 挖掘题材要符合人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有《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独有的宝贵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游戏,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还可以利用历史上的经典古算名题,如隔墙算、五家共井、知客几何、鸡兔同笼、余米推数、百鸡问题等,将知识点的训练与提高和文化的传承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激发探索热情,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情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四、 课堂评价要研究人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注意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切忌简单打断、插话或另请发言者,注意少用或不用否定性的评价语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例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毫无差异地达到统一要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如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学生答对,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后,才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索新的奥秘。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数学教学的人文化,关爱学生, 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我们学生的素质和个性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东光县第三中学)
一、 课堂气氛要释放个性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如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问题等,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同学们经常会在课堂上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展开激烈的辩论;有时,我也会让有特别见解的同学当回“老师”,让他的“高见”与大家共享。只有这样给予学生以人文的关怀,学生才敢尽情地释放个性,把自己所闻所想大胆呈现于课堂上,无须老师一再强调,学生就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
二、 学习过程要发展人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之源,创造之源,使他们体验摘取成功硕果的喜悦,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我们要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有一段探究数学的经历,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 不断磨炼坚强的意志,坚持胜不骄、败不馁,深刻体验人生历程。我鼓励他们大胆评价,教育他们努力理解其他人,尊重他人,让他们知道该交流什么、怎样交流,进一步激发真心交流的热情。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生,生活中才会更加善解人意,乐于学习。
三、 挖掘题材要符合人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有《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独有的宝贵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游戏,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还可以利用历史上的经典古算名题,如隔墙算、五家共井、知客几何、鸡兔同笼、余米推数、百鸡问题等,将知识点的训练与提高和文化的传承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激发探索热情,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情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四、 课堂评价要研究人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注意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切忌简单打断、插话或另请发言者,注意少用或不用否定性的评价语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例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毫无差异地达到统一要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如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学生答对,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后,才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索新的奥秘。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数学教学的人文化,关爱学生, 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我们学生的素质和个性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东光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