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班级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一个班学习情况如何,要看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气氛指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学习气氛指班级中全体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班级,如果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对知识就会呈现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如:课上认真听讲、踊跃提问、积极回答、认真完成作业等,班级整体学习质量必然很高;反之,如果学生表现出自由、散漫、对学习漠不关心,则必然会导致班级整体学习质量下降。
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不但可以推动后进生努力学习,而且对中等生、优等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历史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运动过程的质量和风格。它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评价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目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结合历史课特点,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采用直观性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讲述规律性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身就蕴涵趣味性、故事性。有些历史事件还被劳动人民编成了民间故事,并广为流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如果用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引出,无疑就会吸引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直观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像、幻灯、电影等直观辅助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深入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原因和规律,学生积极思维,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联系材料,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如讲“隋朝的大运河”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运河图,再根据图例测算其长度,联系隋唐时期的挖河工具实物,对比现在的开挖工具:学生很快发现大运河的开凿虽然便利了交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运河的开凿大大加重了隋朝劳动人民的徭役,是隋末导致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的下一个知识点:隋亡的原因之一——繁重的徭役。再如,讲解中国古代史“秦朝的暴政”时,不妨让学生讲述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提醒学生注意史实与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由此引出繁重的劳役、徭役是秦的暴政之一。再让学生举其他例子,思索、寻找、举证。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堂气氛很好。而且学生经过多向思维获取并理解了知識,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采用联想式记忆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历史学习因为学科记忆性知识较多,对记忆要求较高,现行历史课本是将几千年历史过程浓缩,比较枯燥。学习和记忆中学生容易产生烦躁心理,而且容易思维僵化,只是单一地死记硬背,导致不会做答分析性问题。但是,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记忆上。因此,尽量介绍一些趣味性的记忆方法,我采用联想式记忆等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如记忆“战国七雄”时,老师可以编号口诀并画上地图使学生顺利记住:“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边说口诀边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又创造出了很多好的记忆方法。这样不但摒弃了单一记忆模式,而且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三、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学而有疑、思而有疑才能有所长进,在教学中应多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比如讲抗日战争时,可提出以下关联问题:1.抗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2.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国共两党的态度和做法有何不同?4.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与以前有何不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提出其他问题。经全班讨论明确答案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热爱党和建设祖国的热情,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课内外都应该关心学生、接近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学好所讲授的课程,就要让学生信服,从内心愿意学习这一科,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靠课上下工夫不行。“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想写好诗就要做好写诗之前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我们需要作好课外的“功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人格魅力,勤恳工作,良善待人,用自己的人格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影响学生,培养他们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友善待人等良好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种良好的气氛必将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全面。
总之,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需要我们做好课内课外的准备,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让学生运用日益增长的思维能力增长智慧,理解和探索知识。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已经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建设创新型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不但可以推动后进生努力学习,而且对中等生、优等生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历史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运动过程的质量和风格。它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评价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目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结合历史课特点,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采用直观性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讲述规律性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身就蕴涵趣味性、故事性。有些历史事件还被劳动人民编成了民间故事,并广为流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如果用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引出,无疑就会吸引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直观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像、幻灯、电影等直观辅助性材料激发学生兴趣,深入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原因和规律,学生积极思维,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联系材料,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如讲“隋朝的大运河”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运河图,再根据图例测算其长度,联系隋唐时期的挖河工具实物,对比现在的开挖工具:学生很快发现大运河的开凿虽然便利了交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运河的开凿大大加重了隋朝劳动人民的徭役,是隋末导致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的下一个知识点:隋亡的原因之一——繁重的徭役。再如,讲解中国古代史“秦朝的暴政”时,不妨让学生讲述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提醒学生注意史实与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由此引出繁重的劳役、徭役是秦的暴政之一。再让学生举其他例子,思索、寻找、举证。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堂气氛很好。而且学生经过多向思维获取并理解了知識,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采用联想式记忆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历史学习因为学科记忆性知识较多,对记忆要求较高,现行历史课本是将几千年历史过程浓缩,比较枯燥。学习和记忆中学生容易产生烦躁心理,而且容易思维僵化,只是单一地死记硬背,导致不会做答分析性问题。但是,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记忆上。因此,尽量介绍一些趣味性的记忆方法,我采用联想式记忆等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如记忆“战国七雄”时,老师可以编号口诀并画上地图使学生顺利记住:“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边说口诀边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又创造出了很多好的记忆方法。这样不但摒弃了单一记忆模式,而且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三、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学而有疑、思而有疑才能有所长进,在教学中应多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比如讲抗日战争时,可提出以下关联问题:1.抗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2.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国共两党的态度和做法有何不同?4.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与以前有何不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提出其他问题。经全班讨论明确答案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热爱党和建设祖国的热情,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课内外都应该关心学生、接近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学好所讲授的课程,就要让学生信服,从内心愿意学习这一科,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靠课上下工夫不行。“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想写好诗就要做好写诗之前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我们需要作好课外的“功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人格魅力,勤恳工作,良善待人,用自己的人格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影响学生,培养他们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友善待人等良好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种良好的气氛必将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全面。
总之,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需要我们做好课内课外的准备,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让学生运用日益增长的思维能力增长智慧,理解和探索知识。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已经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建设创新型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