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对城市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城市道路管养入手分析了作为城市功能重中之重的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管养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管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市政设施 城市道路 管养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511-0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預防和治理“城市病”。伴随着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市政设施管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作为市政设施重中之重的城市道路的管养更是问题多现。
一、目前城市道路管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市政道路拥有量日渐增多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道路里程不段扩大,机动车数量成倍增长,加快了城市道路的老化速度,增加了管养强度。笔者所在城市这十年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里程不断增多,上路车辆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管养队伍却变化不大,管养经费并没有和道路里程成比例增长,管养过程中资金捉襟见肘,设备严重不足。
2、市政道路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市政道路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参与方众多,不同参与方的施工工艺、质量不同,造成在管养时不能一概而论,增加了管养工作量。而道路设计时,供水、供电、供热,通信,电力,有线电视等部门没有及时跟进设计,在道路施工完毕后又二次开挖,人为破坏城市道路,降低道路寿命,给道路管养增加难度。
3、市政管养标准不严
城市市政管养单位在日常管养过程中未能按照道路使用质量标准来管养道路;也同样说明城市市政建设与管养未能协调发展。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重快速路、主干道,轻次干路、支路的管理
从规划、养护资金投入安排、道路检测情况反馈等都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在城市道路的发展上,管理部门较多的地重视解决机动车的出行,而相对忽视慢行交通(包括非机动车、行人)的出行改善。
2、重自管设施管理,轻非自管设施管理
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和管理的道路,由其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道路,由投资建设的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道路,由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在全市道路中,有些道路属于区政府、居住区、开发区等单位管辖,这些道路往往是设施病害、居民投诉的集中点和热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市政设施使用质量的整体印象。
3、重工程建设,轻设施管养
一些市、区道路经过努力,下大力气修建,拓宽,但完工之后,由于缺乏有郊的管理措施和协调机制,道路两边乱设摊点,乱倒污水垃圾,对路面造成损坏,特别是污水对路面的浸蚀非常严重,造成建设资金和养护经费的不必要流失,道路使用功能很难充分体现,道路使用质量下降,市民投诉不断,政府形象受到损失。
4、市政设施管养机制不完善
市政管养单位与城市执法部门的分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执法力度。主要 表现在一是市政设施管养部门没有处罚权,管理的权威性明显下降;二是各部门工作重心彼此难以一致;三是城市执法部门工作内容包罗万象,客观上助长以罚代管,管理质量明显下降;四是城市执法监察部门的专业能力不足,大量市政设施损坏做不到先赔后罚,管理效果明显下降。由此导致城市道路无证无照违章掘路,超载重车过路过桥等违法行为防不胜防。
5、管养经费不足
管养经费不足主要原因有(1)养护经费没有严格按照设施量的增长和设施老化程度来测算。(2)市政养护定额滞后造成养护经费变相萎缩。(3)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加剧了养护经费的紧缺。(4)为保障市区白天道路畅通,管养作业多安排在夜间加班施工,造成养护成本相应增加。管养经费不足只能在市政设施损坏的情况下才去维修,修了又坏,不能进行预防性养护,因此导致市政设施使用质量的严重不足。
三、解决市政设施管养问题的建议
针对市政设施使用质量在管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十二五”期间市政设施管养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新形势下市政管养工作应贯彻“管建并举、管理为先、民生为本、安全为先”的指导思想,以服务社会、服务交通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道路扩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同时,应着重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1、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市政建设与管理属公共服务性行业范畴。由于道路空间是关系民众日常生活、全民共享的公共性资源,道路建设资金也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即公民的纳税款项,因此市政设施管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确保市政服务的公益性,保证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
2、构建完善的法制体系,依法行政
法律法规是市政管养工作的依据,其本质是确保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完好,保障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一个完善健康的法制体系是市政管养工作快速、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十二五”阶段随着民众素质及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市政管养工作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市政管养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寻。同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观念,改正市政管养执法方式。
3、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协调高效
目前市政设施管养工作的难点在于:相关权利较为分散,市政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通常涉及:规划、土地、交警、交通等多个横向管理部门,及市、区政府管理部门。“十二五”时期各部门应围绕共同执法领域及相关的衔接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一套职责分明、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杜绝“以法争利、执法打架”责任互相推诿等现象。
4、经费到位,定额更新,切实养护经费使用效率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要保证城市道路管养作业的质量,管养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充足是两大主要因素。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城市道路设施量、最新养护维修定额来测算养护经费, 有关行政主部门或者业主管理单位必须切实保障养护维修经费足额投入到位;其次,加强养护经费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再次,在机械设备或材料堆放场地方面,建议采用由政府投资添置大型设备或非常用设备,以租赁形式提供存量的模式,逐步解决管养单位机械设备落后,材料堆放场地紧缺的状况,提高市政设施机械化养护的普及率和作业水平。
5、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道路使用管理框架
建立城市道路系统基础数据库,形成设施检测、分析评价、制定计划、实施对策的科学管理模式。通过思考探索和不懈努力,相信“十二五”期间市政管养工作通过管理与建设的双管齐下,定可实现“道路让出行更舒适”的工作目标。
综上所述,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设施功能”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市政设施管养单位的设施养护管理质量意识,积极提倡与养护思想,规范养护施工作业,保障市政设施维修,维护市政设施完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解决市政设施和管养工作存在的诸如:人力储备不足,养护设备更新投入不足,养护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是城市市政设施管养事业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百彰.浅谈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年9期。
[2]徐华颖.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8期。
[3]张爱珍.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08 年4期。
关键词:市政设施 城市道路 管养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511-0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預防和治理“城市病”。伴随着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市政设施管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作为市政设施重中之重的城市道路的管养更是问题多现。
一、目前城市道路管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市政道路拥有量日渐增多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道路里程不段扩大,机动车数量成倍增长,加快了城市道路的老化速度,增加了管养强度。笔者所在城市这十年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里程不断增多,上路车辆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管养队伍却变化不大,管养经费并没有和道路里程成比例增长,管养过程中资金捉襟见肘,设备严重不足。
2、市政道路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市政道路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参与方众多,不同参与方的施工工艺、质量不同,造成在管养时不能一概而论,增加了管养工作量。而道路设计时,供水、供电、供热,通信,电力,有线电视等部门没有及时跟进设计,在道路施工完毕后又二次开挖,人为破坏城市道路,降低道路寿命,给道路管养增加难度。
3、市政管养标准不严
城市市政管养单位在日常管养过程中未能按照道路使用质量标准来管养道路;也同样说明城市市政建设与管养未能协调发展。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重快速路、主干道,轻次干路、支路的管理
从规划、养护资金投入安排、道路检测情况反馈等都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在城市道路的发展上,管理部门较多的地重视解决机动车的出行,而相对忽视慢行交通(包括非机动车、行人)的出行改善。
2、重自管设施管理,轻非自管设施管理
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和管理的道路,由其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道路,由投资建设的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道路,由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在全市道路中,有些道路属于区政府、居住区、开发区等单位管辖,这些道路往往是设施病害、居民投诉的集中点和热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市政设施使用质量的整体印象。
3、重工程建设,轻设施管养
一些市、区道路经过努力,下大力气修建,拓宽,但完工之后,由于缺乏有郊的管理措施和协调机制,道路两边乱设摊点,乱倒污水垃圾,对路面造成损坏,特别是污水对路面的浸蚀非常严重,造成建设资金和养护经费的不必要流失,道路使用功能很难充分体现,道路使用质量下降,市民投诉不断,政府形象受到损失。
4、市政设施管养机制不完善
市政管养单位与城市执法部门的分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执法力度。主要 表现在一是市政设施管养部门没有处罚权,管理的权威性明显下降;二是各部门工作重心彼此难以一致;三是城市执法部门工作内容包罗万象,客观上助长以罚代管,管理质量明显下降;四是城市执法监察部门的专业能力不足,大量市政设施损坏做不到先赔后罚,管理效果明显下降。由此导致城市道路无证无照违章掘路,超载重车过路过桥等违法行为防不胜防。
5、管养经费不足
管养经费不足主要原因有(1)养护经费没有严格按照设施量的增长和设施老化程度来测算。(2)市政养护定额滞后造成养护经费变相萎缩。(3)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加剧了养护经费的紧缺。(4)为保障市区白天道路畅通,管养作业多安排在夜间加班施工,造成养护成本相应增加。管养经费不足只能在市政设施损坏的情况下才去维修,修了又坏,不能进行预防性养护,因此导致市政设施使用质量的严重不足。
三、解决市政设施管养问题的建议
针对市政设施使用质量在管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十二五”期间市政设施管养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新形势下市政管养工作应贯彻“管建并举、管理为先、民生为本、安全为先”的指导思想,以服务社会、服务交通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道路扩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同时,应着重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1、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市政建设与管理属公共服务性行业范畴。由于道路空间是关系民众日常生活、全民共享的公共性资源,道路建设资金也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即公民的纳税款项,因此市政设施管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确保市政服务的公益性,保证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
2、构建完善的法制体系,依法行政
法律法规是市政管养工作的依据,其本质是确保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完好,保障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一个完善健康的法制体系是市政管养工作快速、高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十二五”阶段随着民众素质及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市政管养工作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市政管养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寻。同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观念,改正市政管养执法方式。
3、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协调高效
目前市政设施管养工作的难点在于:相关权利较为分散,市政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通常涉及:规划、土地、交警、交通等多个横向管理部门,及市、区政府管理部门。“十二五”时期各部门应围绕共同执法领域及相关的衔接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一套职责分明、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杜绝“以法争利、执法打架”责任互相推诿等现象。
4、经费到位,定额更新,切实养护经费使用效率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要保证城市道路管养作业的质量,管养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充足是两大主要因素。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城市道路设施量、最新养护维修定额来测算养护经费, 有关行政主部门或者业主管理单位必须切实保障养护维修经费足额投入到位;其次,加强养护经费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再次,在机械设备或材料堆放场地方面,建议采用由政府投资添置大型设备或非常用设备,以租赁形式提供存量的模式,逐步解决管养单位机械设备落后,材料堆放场地紧缺的状况,提高市政设施机械化养护的普及率和作业水平。
5、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道路使用管理框架
建立城市道路系统基础数据库,形成设施检测、分析评价、制定计划、实施对策的科学管理模式。通过思考探索和不懈努力,相信“十二五”期间市政管养工作通过管理与建设的双管齐下,定可实现“道路让出行更舒适”的工作目标。
综上所述,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设施功能”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市政设施管养单位的设施养护管理质量意识,积极提倡与养护思想,规范养护施工作业,保障市政设施维修,维护市政设施完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解决市政设施和管养工作存在的诸如:人力储备不足,养护设备更新投入不足,养护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是城市市政设施管养事业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百彰.浅谈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年9期。
[2]徐华颖.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8期。
[3]张爱珍.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08 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