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底栖贝类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为了解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现状及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与2018年春季(
【机 构】
:
广西大学 海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 珊瑚礁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底栖贝类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类群.为了解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群落现状及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与2018年春季(5月)采用水肺潜水截线样条定量调查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区6个断面的底栖贝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物种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综合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涠洲岛珊瑚礁区共有底栖贝类128种,分别属于多板纲1科1属3种,腹足纲25科46属68种,双壳纲22科31属57种.优势种为斑顶拟舌骨牡蛎、粗衣蛤、刺荔枝螺、马蹄螺、杂色牙螺、青蚶、旗江珧、甲虫螺、蕾丝蟹守螺、珠母爱尔螺.2018年春季定量断面采集到的样品为2纲14科43种,各断面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3.39个/m2、86.94 g/m2、3.31、3.50、0.37.通过对两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发现2015-2018年涠洲岛珊瑚礁区的贝类生物群落呈现良好演替发育趋势.南海珊瑚礁区贝类群落结构可能受到了人为干扰强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本研究全面掌握了涠洲岛珊瑚礁底栖贝类的种类、分布区及群落的结构与变化,可为该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珊瑚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一定要确保让受访者感觉到你们是在同一艘船上。本文探讨如何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最近在赶写一部长篇特写的稿子,一直忙着誊写很多采访笔记。听了自己在提问时支支吾吾的
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共产党员张家库同志桂林轮胎厂共产党员、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张家库同志,以其兢兢业业的工作,天私的奉献精神,在誉为“中华第一(轮)胎”的3G.00-51-58PR无内胎巨型工程机
(接上期) 二、 教育反思:语文传统的缺失与语文的回归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人一直批评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益低,“少、慢、差、费”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所遭遇的诟骂。 时至今日,义务教育普及了,高中教育也在普及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了,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抱怨声仍不绝于耳。不会写字,语言素质差,文字能力不强,是大中学毕业生的通病。原因何在呢?仅仅从现象上分析,就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政府需要面对日趋繁杂的公共事务,这对政府的能力是一大挑战。而公务员作为政府的人格化身,其绩效水平决定着政府管理国家经济、
20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当时读的书并不多,读完初中就闹“文革”,问题没有显出来。当我走上社会,认识到自己读书过少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误了“时”。如同农耕一样,“时节”极其重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最适合阅读的书籍,当时不读,指望以后再补,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当我们到了有些空闲,以为可以补课时,就会发现,已经形成了障碍,即使秉烛之明强于昧行,终不如日出之阳啊! 多年在高中教学,我发现
最近听了一些小学语文课,看了一些教案,感到有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尽合理。这与这些老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不准有关。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把我对几篇课文有关问题的理解简述如下,希望对老师们理解与把握课文能有所启发。 文章的主题 姥姥的剪纸 有人这样设计《姥姥的剪纸》教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
【设计理念】 我备课的时候,一直拒绝“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常见构思,我喜欢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收大放的设计思路。要舍得放弃,敢于取舍,面面俱到就等于没有重点。 本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课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上,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护士长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和高效率,从中体会出她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母语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50674)的成果之一。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构成,厘清语文课程与母语教育的关系,从关系思维出发,有助于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语文课程与母语教育的关系 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大致有三条路径: 一是与生俱来的潜能。母语是人生的第一语言。人的发展与
多年来,语文教学不重视抓“语”,不重视抓“文”,却把大量时间花在搞支离破碎的文章分析上,花在应付考试上.语文教学不抓“语文”本身,只在“关于语文”上下工夫.如此缘木求
读着郭学萍书稿,我满心是喜悦和振奋,恰如初秋清晨的天色,湛蓝、明净而又点缀着片片绚丽的彩霞.rn第一次知道郭学萍是2003年一个闷热的下午.那天上午,南京市举行了评选学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