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基础的教学单位和行政单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儿童从踏入学校成为学校中的一名学生的那一天起,有大量的时间在班级中度过,班级学习生活经历可能带给学生伴随一生的深刻影响。
一、班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绝大部分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基本上是借助班级而展开的。班级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又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平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人生态度、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等各个方面无不与其在班级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有着深刻的关联。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受关注度、受欢迎度、活跃度以及班级的整个氛围,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信心、自我认同度、社会责任感以及性格品质等方方面面。从常识出发可知,在学生时代拥有班干部经历的人,其自信度和自我认同感普遍比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要高出许多。
因此,关注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关注班级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把班级作为一个成长共同体进行建设,是落实“教育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更是把班级生活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载体,是促进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核心能力培养的载体,是促进构成班级的关键人群: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的载体。因此,班级成长共同体建设理应成为当前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目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学生班级生活质量普遍不容乐观。班级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权威代表,班级规章制度等由班主任一手制定,学生只能无条件遵守。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处于“权威-服从”的关系中。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发言权已默认调到“静音模式”,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这“寂静”之中消磨殆尽。在学生层面,金字塔式的“科层班级管理制度”仍然被广泛运用,班长等班干部多为班主任指派,充当班主任管理监控班级其他同学的工具;班干部的岗位始终由少数几个人把持。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逐渐“恃宠而骄”,在其他同学面前的优越感不言而喻。這些班干部不但没有养成为班级出力的服务意识,反而会出现利用职权欺凌其他同学,甚至出现在老师面前一套,在同学面前另外一套的情况。在家校协作方面,有一切拜托给老师的“放手不管型”,或者是一切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过分干预型”,家庭教育不能更好的与学校教育融合,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家校合作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没有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这种班级组织关系的局限性也带来了班级成长教育资源的局限。学生的成长发展停留在班级师生互动的层面,停留在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层次。没有深度发掘学生和家长身上的成长教育资源,忽视了班级外,校园的、社区的成长教育资源。
三、打造班级成长共同体
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班级建设的根本在于变革班级组织关系。摈弃过往自上而下的一套,充分盘活老师—老师、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家长、家长—家长、家长—老师这几种关系才能为班级开拓出更多的成长教育资源,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班级生活中得到成长和发展,打造出班级成长共同体。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变革班级关系的做法:
(一)教师-教师关系:统筹各科 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
班级往往存在教学和管理两条线。管理线由班主任紧抓,主要是管理班级纪律,调和学生矛盾。教学线上各科目老师教学相对独立,互相没有交集。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在班主任所任教的科目课堂上克己守法,到了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却自由散漫的情况。这便需要班主任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及时和各科老师沟通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协同各科老师一起将班级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逐个击破,使班级有优良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通过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各科之间能融合为孩子搭建出新的成长平台。如在笔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曾尝试让学生在寒假期间自由发起活动邀请同学参与以丰富假期生活。其中一位学生发起了公园写生的活动。假期回来后,针对这项活动,笔者特意邀请班级的美术老师收集同学们的写生作品,并对其作点评。随后,邀请语文老师组织孩子们对当天的写生进行写作,举办一个小作文评比。一个简单的假期活动,因为有了学科的交融,学生的成长平台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有了来自美术科的专业点评和随后语文科的习作活动,一来学生收获了新的绘画知识,锻炼了写作能力;二来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都向往着下一次的活动;三来由于积极性的提高,他们在各科的课堂学习上也有了更好的表现。由班主任引领统筹各科,建立起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和关系,是班级成长共同体稳固基石。
(二)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关系:关系平等 每人都是班级一份子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班主任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把班级建设的中心和舞台留给学生。班主任不是班级的权威,而是班级学生的引领者、支持者。引领班级发展的方向,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班级建设及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相互平等。
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上,班级岗位不应是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里都应有自己负责的事务。如,可以通过开设值日小班长、课间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讲台美容师、图书管理员、电器小管家等不同种类的岗位,让学生在班级里各施所长。发展相对优先,能力较强的孩子担任相对复杂的岗位,能力较弱的孩子担任相对简单的岗位。每人一岗,消除了常担任班干部学生的优越感和常无法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的不自信和对班级的漠不关心。学生在班级里关系平等,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共同为班级发展出力,他们自身也共同成长。师生、生生关系的平等成为建设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最强动力。 (三)学生—家长、家长—家长、家长—教师关系:家校合力 开拓成长新资源
一切拜托给老师的“放手不管型”,或者是一切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过分干预型”家校相处模式都不利于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而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根源上让家长接受新的家校合作理念。开展家校培训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校层面,可通过邀请高校中教育家校合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学校开设家校合作讲座,邀请全国各地家校合作开展优异的学校做案例分享等。这些培训能让家长接触到一线的理论和最新的成果,从而转变自身的观念。在班级层面,除了常规性地家长会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亲子茶话会等活动,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还有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与家长的情况,家长能够明白孩子的在班级里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能更有效开展家校合作。
当家校合作能良好地开展起来,班级的成长资源也将变得更丰富。班级的成长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来自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学生和家长。如,可开设读书会活动,居住相近的同学相约成立读书会,每周末举行读书活动。学生共读一本书、举办故事会、相互荐书,他们从同半的身上获得了成长资源。班级里还可开设亲子课堂,家长带着自己的知识进课堂分享给班级的学生。如,职业为医生的家长可到班级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生理健康课,学生们对这些家长课程特别感兴趣。这是来源于家长的成长资源。班级的成长教育资源还可以来自于学校以外的地方。如通过班级家长的统筹组织,班级集体可到气象局、科学馆等进行参观学习。校外资源也成了班级成长资源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建立起基于学生成长的家校合作、形成强劲的教育合力是構建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班级成长共同体,是班级的全面升级,也是育人理念的全面更新。我们想要学生获得更优质的班级生活,得到更多样的成长发展,便要从班级的组织关系入手,敢于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勤于发动班级每一位学生,善于发掘家校多方的资源。通过班级组织关系的变革,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成长共同体,让学生在班级成长共同体中,快乐成长,幸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班级建设的范式变革:由“班集体”到“班级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J].教育发展研究,2003(03):45-47.
[3]吕明.例谈班级共同体创建的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5(12):54-55.
[4]毛丽平.班本教育:小班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79-80.
[5]徐金海.对班级共同体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03):58-60.
[6]王问睿.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的班级共同体[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227-228.
一、班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绝大部分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基本上是借助班级而展开的。班级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又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平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人生态度、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等各个方面无不与其在班级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有着深刻的关联。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受关注度、受欢迎度、活跃度以及班级的整个氛围,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信心、自我认同度、社会责任感以及性格品质等方方面面。从常识出发可知,在学生时代拥有班干部经历的人,其自信度和自我认同感普遍比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要高出许多。
因此,关注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关注班级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把班级作为一个成长共同体进行建设,是落实“教育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更是把班级生活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载体,是促进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核心能力培养的载体,是促进构成班级的关键人群: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的载体。因此,班级成长共同体建设理应成为当前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目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学生班级生活质量普遍不容乐观。班级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权威代表,班级规章制度等由班主任一手制定,学生只能无条件遵守。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处于“权威-服从”的关系中。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发言权已默认调到“静音模式”,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这“寂静”之中消磨殆尽。在学生层面,金字塔式的“科层班级管理制度”仍然被广泛运用,班长等班干部多为班主任指派,充当班主任管理监控班级其他同学的工具;班干部的岗位始终由少数几个人把持。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逐渐“恃宠而骄”,在其他同学面前的优越感不言而喻。這些班干部不但没有养成为班级出力的服务意识,反而会出现利用职权欺凌其他同学,甚至出现在老师面前一套,在同学面前另外一套的情况。在家校协作方面,有一切拜托给老师的“放手不管型”,或者是一切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过分干预型”,家庭教育不能更好的与学校教育融合,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家校合作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没有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这种班级组织关系的局限性也带来了班级成长教育资源的局限。学生的成长发展停留在班级师生互动的层面,停留在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层次。没有深度发掘学生和家长身上的成长教育资源,忽视了班级外,校园的、社区的成长教育资源。
三、打造班级成长共同体
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班级建设的根本在于变革班级组织关系。摈弃过往自上而下的一套,充分盘活老师—老师、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家长、家长—家长、家长—老师这几种关系才能为班级开拓出更多的成长教育资源,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班级生活中得到成长和发展,打造出班级成长共同体。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变革班级关系的做法:
(一)教师-教师关系:统筹各科 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
班级往往存在教学和管理两条线。管理线由班主任紧抓,主要是管理班级纪律,调和学生矛盾。教学线上各科目老师教学相对独立,互相没有交集。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在班主任所任教的科目课堂上克己守法,到了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却自由散漫的情况。这便需要班主任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及时和各科老师沟通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协同各科老师一起将班级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逐个击破,使班级有优良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通过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各科之间能融合为孩子搭建出新的成长平台。如在笔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曾尝试让学生在寒假期间自由发起活动邀请同学参与以丰富假期生活。其中一位学生发起了公园写生的活动。假期回来后,针对这项活动,笔者特意邀请班级的美术老师收集同学们的写生作品,并对其作点评。随后,邀请语文老师组织孩子们对当天的写生进行写作,举办一个小作文评比。一个简单的假期活动,因为有了学科的交融,学生的成长平台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有了来自美术科的专业点评和随后语文科的习作活动,一来学生收获了新的绘画知识,锻炼了写作能力;二来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都向往着下一次的活动;三来由于积极性的提高,他们在各科的课堂学习上也有了更好的表现。由班主任引领统筹各科,建立起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和关系,是班级成长共同体稳固基石。
(二)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关系:关系平等 每人都是班级一份子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班主任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把班级建设的中心和舞台留给学生。班主任不是班级的权威,而是班级学生的引领者、支持者。引领班级发展的方向,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班级建设及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相互平等。
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上,班级岗位不应是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里都应有自己负责的事务。如,可以通过开设值日小班长、课间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讲台美容师、图书管理员、电器小管家等不同种类的岗位,让学生在班级里各施所长。发展相对优先,能力较强的孩子担任相对复杂的岗位,能力较弱的孩子担任相对简单的岗位。每人一岗,消除了常担任班干部学生的优越感和常无法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的不自信和对班级的漠不关心。学生在班级里关系平等,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共同为班级发展出力,他们自身也共同成长。师生、生生关系的平等成为建设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最强动力。 (三)学生—家长、家长—家长、家长—教师关系:家校合力 开拓成长新资源
一切拜托给老师的“放手不管型”,或者是一切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过分干预型”家校相处模式都不利于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而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根源上让家长接受新的家校合作理念。开展家校培训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校层面,可通过邀请高校中教育家校合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学校开设家校合作讲座,邀请全国各地家校合作开展优异的学校做案例分享等。这些培训能让家长接触到一线的理论和最新的成果,从而转变自身的观念。在班级层面,除了常规性地家长会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亲子茶话会等活动,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还有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与家长的情况,家长能够明白孩子的在班级里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能更有效开展家校合作。
当家校合作能良好地开展起来,班级的成长资源也将变得更丰富。班级的成长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来自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学生和家长。如,可开设读书会活动,居住相近的同学相约成立读书会,每周末举行读书活动。学生共读一本书、举办故事会、相互荐书,他们从同半的身上获得了成长资源。班级里还可开设亲子课堂,家长带着自己的知识进课堂分享给班级的学生。如,职业为医生的家长可到班级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生理健康课,学生们对这些家长课程特别感兴趣。这是来源于家长的成长资源。班级的成长教育资源还可以来自于学校以外的地方。如通过班级家长的统筹组织,班级集体可到气象局、科学馆等进行参观学习。校外资源也成了班级成长资源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建立起基于学生成长的家校合作、形成强劲的教育合力是構建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班级成长共同体,是班级的全面升级,也是育人理念的全面更新。我们想要学生获得更优质的班级生活,得到更多样的成长发展,便要从班级的组织关系入手,敢于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勤于发动班级每一位学生,善于发掘家校多方的资源。通过班级组织关系的变革,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成长共同体,让学生在班级成长共同体中,快乐成长,幸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班级建设的范式变革:由“班集体”到“班级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J].教育发展研究,2003(03):45-47.
[3]吕明.例谈班级共同体创建的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5(12):54-55.
[4]毛丽平.班本教育:小班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79-80.
[5]徐金海.对班级共同体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03):58-60.
[6]王问睿.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的班级共同体[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