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班级组织关系 打造班级成长共同体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基础的教学单位和行政单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儿童从踏入学校成为学校中的一名学生的那一天起,有大量的时间在班级中度过,班级学习生活经历可能带给学生伴随一生的深刻影响。
  一、班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绝大部分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基本上是借助班级而展开的。班级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又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平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人生态度、学生的自我认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等各个方面无不与其在班级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有着深刻的关联。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受关注度、受欢迎度、活跃度以及班级的整个氛围,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信心、自我认同度、社会责任感以及性格品质等方方面面。从常识出发可知,在学生时代拥有班干部经历的人,其自信度和自我认同感普遍比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要高出许多。
  因此,关注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关注班级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把班级作为一个成长共同体进行建设,是落实“教育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更是把班级生活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载体,是促进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核心能力培养的载体,是促进构成班级的关键人群: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的载体。因此,班级成长共同体建设理应成为当前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目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学生班级生活质量普遍不容乐观。班级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权威代表,班级规章制度等由班主任一手制定,学生只能无条件遵守。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处于“权威-服从”的关系中。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发言权已默认调到“静音模式”,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这“寂静”之中消磨殆尽。在学生层面,金字塔式的“科层班级管理制度”仍然被广泛运用,班长等班干部多为班主任指派,充当班主任管理监控班级其他同学的工具;班干部的岗位始终由少数几个人把持。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逐渐“恃宠而骄”,在其他同学面前的优越感不言而喻。這些班干部不但没有养成为班级出力的服务意识,反而会出现利用职权欺凌其他同学,甚至出现在老师面前一套,在同学面前另外一套的情况。在家校协作方面,有一切拜托给老师的“放手不管型”,或者是一切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过分干预型”,家庭教育不能更好的与学校教育融合,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家校合作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没有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这种班级组织关系的局限性也带来了班级成长教育资源的局限。学生的成长发展停留在班级师生互动的层面,停留在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层次。没有深度发掘学生和家长身上的成长教育资源,忽视了班级外,校园的、社区的成长教育资源。
  三、打造班级成长共同体
  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班级建设的根本在于变革班级组织关系。摈弃过往自上而下的一套,充分盘活老师—老师、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家长、家长—家长、家长—老师这几种关系才能为班级开拓出更多的成长教育资源,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班级生活中得到成长和发展,打造出班级成长共同体。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变革班级关系的做法:
  (一)教师-教师关系:统筹各科 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
  班级往往存在教学和管理两条线。管理线由班主任紧抓,主要是管理班级纪律,调和学生矛盾。教学线上各科目老师教学相对独立,互相没有交集。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在班主任所任教的科目课堂上克己守法,到了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却自由散漫的情况。这便需要班主任发挥自身的领导力,及时和各科老师沟通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协同各科老师一起将班级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逐个击破,使班级有优良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通过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各科之间能融合为孩子搭建出新的成长平台。如在笔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曾尝试让学生在寒假期间自由发起活动邀请同学参与以丰富假期生活。其中一位学生发起了公园写生的活动。假期回来后,针对这项活动,笔者特意邀请班级的美术老师收集同学们的写生作品,并对其作点评。随后,邀请语文老师组织孩子们对当天的写生进行写作,举办一个小作文评比。一个简单的假期活动,因为有了学科的交融,学生的成长平台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有了来自美术科的专业点评和随后语文科的习作活动,一来学生收获了新的绘画知识,锻炼了写作能力;二来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都向往着下一次的活动;三来由于积极性的提高,他们在各科的课堂学习上也有了更好的表现。由班主任引领统筹各科,建立起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和关系,是班级成长共同体稳固基石。
  (二)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关系:关系平等 每人都是班级一份子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班主任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把班级建设的中心和舞台留给学生。班主任不是班级的权威,而是班级学生的引领者、支持者。引领班级发展的方向,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班级建设及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相互平等。
  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上,班级岗位不应是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里都应有自己负责的事务。如,可以通过开设值日小班长、课间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讲台美容师、图书管理员、电器小管家等不同种类的岗位,让学生在班级里各施所长。发展相对优先,能力较强的孩子担任相对复杂的岗位,能力较弱的孩子担任相对简单的岗位。每人一岗,消除了常担任班干部学生的优越感和常无法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的不自信和对班级的漠不关心。学生在班级里关系平等,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共同为班级发展出力,他们自身也共同成长。师生、生生关系的平等成为建设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最强动力。   (三)学生—家长、家长—家长、家长—教师关系:家校合力 开拓成长新资源
  一切拜托给老师的“放手不管型”,或者是一切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过分干预型”家校相处模式都不利于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而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根源上让家长接受新的家校合作理念。开展家校培训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校层面,可通过邀请高校中教育家校合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学校开设家校合作讲座,邀请全国各地家校合作开展优异的学校做案例分享等。这些培训能让家长接触到一线的理论和最新的成果,从而转变自身的观念。在班级层面,除了常规性地家长会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亲子茶话会等活动,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还有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与家长的情况,家长能够明白孩子的在班级里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能更有效开展家校合作。
  当家校合作能良好地开展起来,班级的成长资源也将变得更丰富。班级的成长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来自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学生和家长。如,可开设读书会活动,居住相近的同学相约成立读书会,每周末举行读书活动。学生共读一本书、举办故事会、相互荐书,他们从同半的身上获得了成长资源。班级里还可开设亲子课堂,家长带着自己的知识进课堂分享给班级的学生。如,职业为医生的家长可到班级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生理健康课,学生们对这些家长课程特别感兴趣。这是来源于家长的成长资源。班级的成长教育资源还可以来自于学校以外的地方。如通过班级家长的统筹组织,班级集体可到气象局、科学馆等进行参观学习。校外资源也成了班级成长资源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建立起基于学生成长的家校合作、形成强劲的教育合力是構建班级成长共同体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班级成长共同体,是班级的全面升级,也是育人理念的全面更新。我们想要学生获得更优质的班级生活,得到更多样的成长发展,便要从班级的组织关系入手,敢于发挥班主任的领导力,勤于发动班级每一位学生,善于发掘家校多方的资源。通过班级组织关系的变革,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成长共同体,让学生在班级成长共同体中,快乐成长,幸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班级建设的范式变革:由“班集体”到“班级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J].教育发展研究,2003(03):45-47.
  [3]吕明.例谈班级共同体创建的策略[J].中小学德育,2015(12):54-55.
  [4]毛丽平.班本教育:小班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79-80.
  [5]徐金海.对班级共同体的理性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03):58-60.
  [6]王问睿.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的班级共同体[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227-228.
其他文献
【摘要】校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学校德育工作要得到发展离不开校长的参与。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校长的权力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种工作都需要得到校长的支持才可能得以实施;其次,校长的言行是德育工作的方向,校长站在时代前沿,牢牢把握着时代的先进理念;最后,校长的观念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只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首要位置的学校才能真正重视德育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对学习材料的疑问开始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对于受教育者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3~6岁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好奇
本报综合报道 7月14~1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朱超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教育一处处长何金晖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粤港澳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
【摘要】自2004年以来,广东省高中数学步入了新课程改革时期,与实施多年的初中新课程相链接。然而,高一伊始,“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的问题由来已久。不少学生刚进入高中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这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方法等的衔接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教学策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存在感觉数学难学,成绩不容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分别在读前、读中和读后这三个阶段,提出几种问题设计方法,以发挥问题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PWP模式;问题设计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罗伯特·马扎诺(2014)指出,“如何使教学吸引学生是教师应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围绕问题开展的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涉及内容较多,对学生认知生活、感受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习认知的内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物理难点,相较纯理论授课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以期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占据了初中物理的重要位置,对学生学好物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微课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短小精悍、指向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微博、微信以及微电影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标志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现实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呢?现简述如下:  一、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情感是成长中的学生所必需的,如今的学生情感丰富,渴望受到尊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关怀者,全面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担负一个班级各方面的日常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在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积极了解、观察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的班风情况,发现有的班级精神面貌非常好,个个学生朝气蓬勃;有的班级在文明礼节方面表现突出,每个学生尊师爱幼;有的班级在学习风气表现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完成班主任的工作,我积极探究其原因,认识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贯彻新理念,推行新型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措施。开题是综合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一个成功的开题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对于实践活动的有计划、有效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从一线指导教师的视角,从“紧靠生活,引导发现问题”“突出主体,倡导活动自主”“搜集范例,加强方法指导”“重视评价,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