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0~2005年确诊的功能性腹泻患者30例,均符合罗马Ⅲ标准,排除肠易激综合征,通过粪隐血检查、全消化道钡透及结肠镜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呈明显的年龄分段现象,15~25岁16例,35~45岁7例,其余各年龄段5例。病史0.5~3年。排便情况也有区别,多者3~6次/日,少者2~3次/日,均为稀便,不伴腹痛,排便前有紧迫感,无肛周疼痛。其中22例消瘦,3例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表现,消瘦与贫血症状和病程时间及排便次数呈正相关。30例均有精神方面因素,或诉压抑,或诉紧张,或与周围学习、工作、家庭环境等关系不协调。
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的治疗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一样,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一方面做到与患者充分沟通,另一方面把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与发病相关的外界因素祛除。同时饮食调节在功能性腹泻的治疗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充分的沟通取得患者配合:必须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告诉其本病的易患因素,解释临床表现出现的原因,长期腹泻会导致的对身体的危害,并阐明治疗的重要性,及患者本人在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做好心理疏导,为其创造有益的治疗环境,祛除致病的外部因素。
饮食调节:限制纤维素的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要求患者严格按标准限制饮食,以便配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依据功能性腹泻发病情况,以减少肠道蠕动,吸附肠道气体,调节肠道菌群为目的,联合用药。并指导药物正确服用方法。且疗程相对较长,一般服药1个月,由于长时间的腹泻,肠道环境已被破坏,需要较长疗程的支持。除必要的治疗外,对3例出现贫血的患者给对症处理。654-2:依患者体重、对药物敏感和耐受程度的不同情况给不同剂量,以不影响工作学习及明显身体不适为度,每日15~30mg,分3次口服。思密达:每次3.0g,每日3次。严重者可在治疗早期给6.0g/次,每日3次。金双歧:按常量每次服用4片,每日3次。
结 果
30例经心理治疗、饮食调节及1个月的药物治疗,23例腹泻症状完全消失(77%)。5例排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粪便性状较治疗前改善(17%)。2例易病质配合治疗情况差者,疗效不确切,治疗过程中症状出现缓解,又有不同程度复发(6%)。15~25岁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差,肠道环境脆弱。35~45岁正处事业的上升期,家庭压力又在增加。这两组年龄段的人群为功能性腹泻的好发人群。
讨 论
从本组治疗情况看,心理治疗、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是可靠的。功能性腹泻和其他功能性肠病的发病情况基本相同,有明显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因素,患者在学习、工作方面或与家庭、亲友及社会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排解和转移,内心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导致一些不良情绪的发生,这些会影响到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如果短时间内压力得不到缓解,情绪得不到改善,会造成消化道功能较为持久的损害,病情不易恢复,加上继之而来的肠道菌群失调,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出现,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多处就诊的失败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治愈疾病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心理-醫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药物治疗前必须对患者的病因有充分的了解,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基本的必要的心理辅导,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足够的认识,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功能性腹泻及其他功能性肠病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这就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诊治疾病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
2000~2005年确诊的功能性腹泻患者30例,均符合罗马Ⅲ标准,排除肠易激综合征,通过粪隐血检查、全消化道钡透及结肠镜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呈明显的年龄分段现象,15~25岁16例,35~45岁7例,其余各年龄段5例。病史0.5~3年。排便情况也有区别,多者3~6次/日,少者2~3次/日,均为稀便,不伴腹痛,排便前有紧迫感,无肛周疼痛。其中22例消瘦,3例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表现,消瘦与贫血症状和病程时间及排便次数呈正相关。30例均有精神方面因素,或诉压抑,或诉紧张,或与周围学习、工作、家庭环境等关系不协调。
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的治疗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一样,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一方面做到与患者充分沟通,另一方面把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与发病相关的外界因素祛除。同时饮食调节在功能性腹泻的治疗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充分的沟通取得患者配合:必须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告诉其本病的易患因素,解释临床表现出现的原因,长期腹泻会导致的对身体的危害,并阐明治疗的重要性,及患者本人在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做好心理疏导,为其创造有益的治疗环境,祛除致病的外部因素。
饮食调节:限制纤维素的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要求患者严格按标准限制饮食,以便配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依据功能性腹泻发病情况,以减少肠道蠕动,吸附肠道气体,调节肠道菌群为目的,联合用药。并指导药物正确服用方法。且疗程相对较长,一般服药1个月,由于长时间的腹泻,肠道环境已被破坏,需要较长疗程的支持。除必要的治疗外,对3例出现贫血的患者给对症处理。654-2:依患者体重、对药物敏感和耐受程度的不同情况给不同剂量,以不影响工作学习及明显身体不适为度,每日15~30mg,分3次口服。思密达:每次3.0g,每日3次。严重者可在治疗早期给6.0g/次,每日3次。金双歧:按常量每次服用4片,每日3次。
结 果
30例经心理治疗、饮食调节及1个月的药物治疗,23例腹泻症状完全消失(77%)。5例排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粪便性状较治疗前改善(17%)。2例易病质配合治疗情况差者,疗效不确切,治疗过程中症状出现缓解,又有不同程度复发(6%)。15~25岁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差,肠道环境脆弱。35~45岁正处事业的上升期,家庭压力又在增加。这两组年龄段的人群为功能性腹泻的好发人群。
讨 论
从本组治疗情况看,心理治疗、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是可靠的。功能性腹泻和其他功能性肠病的发病情况基本相同,有明显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因素,患者在学习、工作方面或与家庭、亲友及社会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排解和转移,内心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导致一些不良情绪的发生,这些会影响到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如果短时间内压力得不到缓解,情绪得不到改善,会造成消化道功能较为持久的损害,病情不易恢复,加上继之而来的肠道菌群失调,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出现,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多处就诊的失败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治愈疾病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心理-醫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药物治疗前必须对患者的病因有充分的了解,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基本的必要的心理辅导,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足够的认识,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功能性腹泻及其他功能性肠病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这就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诊治疾病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