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说得好,“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随着教育思想的转轨,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水平,教师们在“方法的知识”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形势是喜人的。笔者认为如何加强数学课本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途径,是方法之根本,是培养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行为的前提。针对这一问题,现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铺垫上力求坚实可行
从总体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不断内化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再说,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境,是增强内驱力、增强冲破学习中一切磨难而积极进取的动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在要求学生自学或课堂上,配合阅读某一教材之前,必须吃透两个主要方面。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的铺垫,必须首先吃透新知识的迁移点,保证学生在新知的内化过程中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保障同化过程的顺利开展。比如,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莫名其妙,自学和课堂阅读又从何谈起呢?
2.情感方面的铺垫也是自学或课堂阅读课本时不可忽视的方面。师生的兴趣、情绪、心理、心境,当时当地的教学情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学和课堂阅读的效果。可以断言,情绪消极的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反馈绝不会尽如人意,更谈不上思维发散的积极性了。为此,我在新课的导入程序中,十分注重情感导入,以疑激思,以疑激情,以情激思。比如:
(1)“这道题试做后,不少小朋友都做错了,但我深信,聪明的小朋友认真看书后一定会解答出来的!”
(2)“这道题大家都解出来了,和写这本书的专家解得相同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书好吗?”
(3)今天的数学课是“打擂”课,(稍顿,出示课题)看谁能自学课本后解对它等等是我导入程序中的关键句。如此,让问题融于激情之中,诱导学生读书,有利于学生悟出门径。
二、思路上狠抓“三路”合一
一堂数学课应是师生双方围绕教材的目标,及其论述这一目标的思路而进行的意识性极强的交流活动。而教材的论述思路又是这场交流的基础。这无可置疑。而事实上,交流时学生的思路不一定与教材的思路相同,也不一定与教师的思路相同。对于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教授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教无定法。所以,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或配合课堂阅读过程中,必然存有教材思路、学生思路、教师思路这“三路”统一的问题。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为此,教者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启发诱导学生思路上,使其在自学或配合阅读数学教材时,把自己的思路统一到教材思路上来,使三方面思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上,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求解的。
1.深入细致地分析师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出现的思路特征,找出这些思路和教材思路之间的差异点,以便在思路统一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2.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交流过程,也隐含着思维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或分析某一内容时的每一层次上都必须注意情感的激发,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愉悦、欢欣的氛围中进行。
3.寻找并利用旧知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尝试练习。比如,出示与例题类似的尝试题,消化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句,以消除自学教材中的难点、疑点,降低自学、阅读坡度,使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例题时有据、有效、有结果。
4.及时出示自学教材或课上配合阅读教材时的读书、思考题,组织定向思维,暗示导读作用。从接近性、类似性、对比性三个角度精心设计读书思考题。所设计的思考题必须有利于学生发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有利于学生产生求达目标的思维,使其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从而激发其思维兴趣,增强思维能量,进行合理、有序的,与教材思路一致的思维。
三、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力求余味浓重而延续
学生通过训练,已具有自学或课内配合阅读教材的方法和水平,成功的喜悦自然不必说。但是,如何巩固提高这一水平,则必须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力求余味浓重而延续。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余味浓重的课堂小结。除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评估、赞赏外,还必须重视评估中的设悬。比如,①用富有哲理性的、鼓励性的话语作结:“吃别人吃过的馍没味道”、“科学的大门,永远朝着敢于攀登的学生”等等一些很富有哲理的话对学生的触动很大。②巧取教材内容要点,巧换例题条件,使学生必须重温教材才能作答,这样从反面激励学生阅读课本。
(2)注重余味浓重的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或检测内容方面,要精心设计那些有利于形成读书习惯的题目。这一点,多数是在概念教学中出现,学生必须对课本熟悉或必须认真查阅教材后才能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迫使学生自觉钻研课本,形成自觉阅读教材的习惯。
总之,抓住了以上三个要点,在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中,采取一诱、二导、三乐、四提高的程序,对提高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江苏省淮安师市淮阴区袁集小学)
一、铺垫上力求坚实可行
从总体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不断内化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再说,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境,是增强内驱力、增强冲破学习中一切磨难而积极进取的动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在要求学生自学或课堂上,配合阅读某一教材之前,必须吃透两个主要方面。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的铺垫,必须首先吃透新知识的迁移点,保证学生在新知的内化过程中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保障同化过程的顺利开展。比如,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莫名其妙,自学和课堂阅读又从何谈起呢?
2.情感方面的铺垫也是自学或课堂阅读课本时不可忽视的方面。师生的兴趣、情绪、心理、心境,当时当地的教学情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学和课堂阅读的效果。可以断言,情绪消极的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反馈绝不会尽如人意,更谈不上思维发散的积极性了。为此,我在新课的导入程序中,十分注重情感导入,以疑激思,以疑激情,以情激思。比如:
(1)“这道题试做后,不少小朋友都做错了,但我深信,聪明的小朋友认真看书后一定会解答出来的!”
(2)“这道题大家都解出来了,和写这本书的专家解得相同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书好吗?”
(3)今天的数学课是“打擂”课,(稍顿,出示课题)看谁能自学课本后解对它等等是我导入程序中的关键句。如此,让问题融于激情之中,诱导学生读书,有利于学生悟出门径。
二、思路上狠抓“三路”合一
一堂数学课应是师生双方围绕教材的目标,及其论述这一目标的思路而进行的意识性极强的交流活动。而教材的论述思路又是这场交流的基础。这无可置疑。而事实上,交流时学生的思路不一定与教材的思路相同,也不一定与教师的思路相同。对于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教授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教无定法。所以,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或配合课堂阅读过程中,必然存有教材思路、学生思路、教师思路这“三路”统一的问题。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为此,教者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启发诱导学生思路上,使其在自学或配合阅读数学教材时,把自己的思路统一到教材思路上来,使三方面思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上,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求解的。
1.深入细致地分析师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出现的思路特征,找出这些思路和教材思路之间的差异点,以便在思路统一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2.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交流过程,也隐含着思维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或分析某一内容时的每一层次上都必须注意情感的激发,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愉悦、欢欣的氛围中进行。
3.寻找并利用旧知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尝试练习。比如,出示与例题类似的尝试题,消化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句,以消除自学教材中的难点、疑点,降低自学、阅读坡度,使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例题时有据、有效、有结果。
4.及时出示自学教材或课上配合阅读教材时的读书、思考题,组织定向思维,暗示导读作用。从接近性、类似性、对比性三个角度精心设计读书思考题。所设计的思考题必须有利于学生发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有利于学生产生求达目标的思维,使其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从而激发其思维兴趣,增强思维能量,进行合理、有序的,与教材思路一致的思维。
三、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力求余味浓重而延续
学生通过训练,已具有自学或课内配合阅读教材的方法和水平,成功的喜悦自然不必说。但是,如何巩固提高这一水平,则必须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力求余味浓重而延续。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余味浓重的课堂小结。除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评估、赞赏外,还必须重视评估中的设悬。比如,①用富有哲理性的、鼓励性的话语作结:“吃别人吃过的馍没味道”、“科学的大门,永远朝着敢于攀登的学生”等等一些很富有哲理的话对学生的触动很大。②巧取教材内容要点,巧换例题条件,使学生必须重温教材才能作答,这样从反面激励学生阅读课本。
(2)注重余味浓重的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或检测内容方面,要精心设计那些有利于形成读书习惯的题目。这一点,多数是在概念教学中出现,学生必须对课本熟悉或必须认真查阅教材后才能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迫使学生自觉钻研课本,形成自觉阅读教材的习惯。
总之,抓住了以上三个要点,在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中,采取一诱、二导、三乐、四提高的程序,对提高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江苏省淮安师市淮阴区袁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