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化,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的关键之一就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重建。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具有激励与约束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可以启发教育者的自觉性,促进教师尽快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最终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教育。这样就会有效地遏制“正在进一步扩大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及其影响”这一势头,推动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笔者认为,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资源整合的实施细则,它既可以是教学资源整合全过程式的管理细则的创新,也可以是教学资源整合中某方面细节的管理制度创新。创新后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
  
  一、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坚强支撑
  
  现阶段,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破旧立新,固化改革成果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就会失去支撑和保障。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观念是先导,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先进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体现出来,教育方式是教育观念的载体,而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毋庸置疑,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大的阻力是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试想,如果我们用应试教育管理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能指望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为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借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和坚强支撑,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一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改革中,我们必须把那些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束缚了丰富多彩的人性的规章制度弃置窗外,然后大刀阔斧地予以重建,不断完善支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促使教师从灵魂深处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群体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让教育重新回归本质状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文化的多元发展已经日益受到目标单一、陈旧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束缚。事实证明,一所享誉全国的名校背后一定有一套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在规范地实施,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得以发展、张扬和提升,学校才能以充盈的内趋力不断向现代学校迈进,逐步实现“在一个微观的具体的领域实践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进程”这一办学目标。
  今天,中国教育虽然已经走上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的历史时期,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依然是按照学生发展呈正态分布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其基本定位仍然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现代的“多元智力理论”则表明,学生个体内在的文化底蕴、个人智力特征是不尽相同的,教育不应局限于部分学生的部分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成为学校向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急切呼唤优质教育资源,而一所名校就是一笔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名校需要先进的教学管理机制作支撑,因此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名校就无从谈起,学校就会失去生存空间。比如河北衡水中学,他们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新形势,不断进行新设计、新构架、新组合,大胆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从1999年到2002年他们所颁布的每一项教学管理新制度——减少学科授课课时、降低授课难度……每一项无不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善、规范和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一抽象的概念,在衡水中学有了操作的把手,教师们找到了创新的着力点,学校逐步迈向制度化专业化管理,“学校不断发展的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对教学制度的创新能力”,衡水中学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教学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从劣到优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就涉及到学校诸多方面和诸多因素,但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和学校内部创新氛围是最基本的因素。
  1. 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整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走向。教育管理者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产生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就不会有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没有创新人格,对其他教师的创新建议就不能以诚相待,更不会激发全校教职工的创造潜能,制度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教育管理者必须通过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把创新与变革作为基本的兴校理念,抛弃僵化和保守作风,唤起广大教师内在的精神动力,在创新中寻求把握发展机遇,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创新过程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比尔·盖茨曾反复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意在使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实行“末日管理”,启用大胆改革与创新的管理人员,免去那些循规蹈矩的高级职员等。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称霸全球。河北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对校训“追求卓越”解释为:“追求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出类拔萃的进取精神和心理状态。衡水中学正因有一位敢于创新的校长,他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教育管理者如果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这所学校只能永远望他校之“项背”了。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学校发展对教育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
  2. 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单方面行为,而是必须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员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碰撞。美国心理学家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为此,我们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每个人的创新潜能。比如衡水中学的“自助餐”式作业,很有特色,其实这一制度的创造者正是一线的任课教师,该校领导发现后迅速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学生学习兴趣无比浓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营造学校的创新氛围,教育管理者就要经常以不同方式和方法奖励在创新方面做出成绩的人,时常认可和鼓励各职能部门的创新工作,以保护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奖励创新行为不能过分依赖物质奖励,对于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人群,物质的东西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所以学校管理者追求的是被管理者精神上的满足,一句话,一个问候,一个荣誉称号……所起的作用,往往比物质的更有效,这也是学校保持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说过“管理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在集体中一道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但是如果广大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欲望和动机,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创新活动都无法推行,学校哪还有发展可言。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注意唤起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这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条件。
  
  四、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理念
  
  l. 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制度再建设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发展的保证。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特丽萨·M·艾曼贝尔在她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为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真正的内在需求,使其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无缝对接”,达到自我追求和学校需求的最佳结合,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根本要求。如果远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这种背景下的所谓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打外围战,‘带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必将流产。
  2. 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会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制定政策时的充分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这体现了学校的民主管理。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它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学者佩克利斯鲁曾断言:“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目前受到的限制完全不在于天资不足,而在于不能尽早地为天资创造最佳条件。”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激发教师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问题,而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因此,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加快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学校不断向优质教育迈进,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我11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从那时起就帮助家里干活,每当放学回到家书包一丢就开始干家务活,煮饭、烧稀饭、拌面疙瘩、下面鱼等。到了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下田干活了,田里的所有活都干,收稻子、割麦子、点豆子、插秧等,其中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插秧,插秧的时间一般在立夏。  我家弟兄四个:大哥曹家晓,我是老二,老三曹家永,老四曹家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弟兄就大显身手,田地总共只有20多亩,水田有15亩左右,我们一周左
期刊
“布白”是艺术的语言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文,讲究含蓄,“夫隐之为本,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目的是让读者从有限的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数学课堂也应如此,在教师细针密线的讲授中,留给学生一方回味思考自我展现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创新意识在教师有意的“布白”之中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艺
期刊
实践新课程,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否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的内容和探索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期刊
2001年2月13日,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坚决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1年起,在全面清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严格核定学杂费和课本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两项收费,核定一个最高收费标准,只向学生收取一项费用,不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国家教育部等部门要求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一对农村中小学推行“一费制”的调查分析    1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
期刊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能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学到知识时,自学能力尚未很好形成,相当多的小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这种情况很令人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初步探索了一种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仅给学生以“鱼”,更重要的让他们自己会“渔”    一构建模式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背景下,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来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英语教学模式它是指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学习“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提出隐含知识特征的任务,并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期刊
教师是什么?教师该做什么?教师应该怎么做?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现状进行理性反思时必须回答的问题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织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良好教学场景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产士”,他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来组织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为始终“以学生为关注中心”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
期刊
那年,我从一所师范学校转到这所著名高中任教校长是省内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已经过了60岁,还在破格掌舵着这所学校,他喜欢随意推门听课,我们这些新来的教师就有点诚惶诚恐了  果不其然,一天,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老校长搬着椅子走进了我的教室我正准备讲苏轼的《石钟山记》,幸亏准备在先,已经博采众长了,自以为也融进了许多现代教育观念,随即慷慨激昂地驾驭起我的课堂但老校长还是那样不动声色,让人觉得高深莫测  下
期刊
谁说素质教育就是轰轰烈烈的兴趣班热热闹闹的活动组?曾有报道说,某校长对上级素质教育检查团说:“对不起,今天上午我们没搞素质教育,只上课,下午放学后才搞素质教育”就是说,放学后兴趣班活动组才能够开展活动这位校长,或者说这一类校长或教师,他们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似乎二者水火不相容,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依存关系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