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桥小脑角区血管对于相应神经压迫是导致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解除责任血管的压迫,改善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是目前首选外科治疗手段。我院近3年(2011年3月-2014年3月)实施微血管减压手术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手术配合体会。
1.临床资料
病例组选自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19例,平均年龄46.78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8.32岁。三叉神经痛病例22例,面肌痉挛病例4例。采用已状窦后入路,麻醉时间0.5小时,手术时间1-2小时,术中失血约20-50ml。术后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21例,另1例病人明显减轻;面肌痉挛缓解3例,另1例改善不明显。无面瘫及脑脊液漏发生,伤口愈合良好。
2.手术配合体会:
2.1术前准备:
2.1.1 术前1天访视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查看心、肝、肾、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各项生化学检查指标,准备好影像学资料。
2.1.2 术前备皮,范围以患侧乳突为中心约直径6cm即可,并在手术侧做好标记。
2.1.3 手术物品准备:常用开颅器械、双极电凝、开颅动力系统、磨钻、显微器械、椎板咬骨钳均高温消毒。Teflon棉片等离子消毒。双极电凝器、显微镜、高频电刀器、头架、中心吸引及监护装置调试待机。
2.1.4 术前8小时禁食水,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品、苯巴比妥那注射。
2.2 术中配合
2.2.1 体位配合:病人采取健侧卧位,协助进行头架固定,使头高脚低位、头向对侧偏转10-15°、下垂10-15°,颈稍前屈,使得患侧乳突部位于最高点并与手术平面平行,有利于降低颅压显露神经。健侧上肢横置于托手架上、下方垫腋垫保护。患侧上肢沿躯干方向自然伸直,用弹力绷带将肩部向足部牵拉。胸部及腰部固定架固定,双下肢屈曲中间垫棉垫。躯干以约束带固定,健侧着力点覆盖压疮贴保护。
2.2.2 术中器械配合: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观察手术情况,提前准备开颅动力装置开颅钻及铣刀,动力装置运行时盐水冲洗降温。术中准备好骨蜡,在颅内操作时提醒巡回护士及时下调双极电凝功率以满足手术要求。准备不同规格脑棉片及明胶海绵,生理盐水浸湿后使用。传递双极电凝与显微神经剥离子时,应根据手型准确传递。按医生要求将Teflon棉片剪成合适大小,生理盐水浸湿后使用。在手术中传递物品应快、准、稳,明胶海绵、脑棉片、Teflon棉片应传递至显微镜光圈内供术者使用。手术器械上的血渍及焦痂要及时擦拭。清点器械无误后关颅。.
微血管减压是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有效、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护士应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和体位、器械等配合要点,术中集中精力、密切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黎,于炎冰,冯利东,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多根颅神经疾患.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299-302.
[2]植路君,李秀娟.107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山东医药杂志,2013,53(12):99-100.
[3]廖盈盈,李春丽.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体位安置体会.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65-1264.
1.临床资料
病例组选自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19例,平均年龄46.78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8.32岁。三叉神经痛病例22例,面肌痉挛病例4例。采用已状窦后入路,麻醉时间0.5小时,手术时间1-2小时,术中失血约20-50ml。术后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21例,另1例病人明显减轻;面肌痉挛缓解3例,另1例改善不明显。无面瘫及脑脊液漏发生,伤口愈合良好。
2.手术配合体会:
2.1术前准备:
2.1.1 术前1天访视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查看心、肝、肾、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各项生化学检查指标,准备好影像学资料。
2.1.2 术前备皮,范围以患侧乳突为中心约直径6cm即可,并在手术侧做好标记。
2.1.3 手术物品准备:常用开颅器械、双极电凝、开颅动力系统、磨钻、显微器械、椎板咬骨钳均高温消毒。Teflon棉片等离子消毒。双极电凝器、显微镜、高频电刀器、头架、中心吸引及监护装置调试待机。
2.1.4 术前8小时禁食水,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品、苯巴比妥那注射。
2.2 术中配合
2.2.1 体位配合:病人采取健侧卧位,协助进行头架固定,使头高脚低位、头向对侧偏转10-15°、下垂10-15°,颈稍前屈,使得患侧乳突部位于最高点并与手术平面平行,有利于降低颅压显露神经。健侧上肢横置于托手架上、下方垫腋垫保护。患侧上肢沿躯干方向自然伸直,用弹力绷带将肩部向足部牵拉。胸部及腰部固定架固定,双下肢屈曲中间垫棉垫。躯干以约束带固定,健侧着力点覆盖压疮贴保护。
2.2.2 术中器械配合: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观察手术情况,提前准备开颅动力装置开颅钻及铣刀,动力装置运行时盐水冲洗降温。术中准备好骨蜡,在颅内操作时提醒巡回护士及时下调双极电凝功率以满足手术要求。准备不同规格脑棉片及明胶海绵,生理盐水浸湿后使用。传递双极电凝与显微神经剥离子时,应根据手型准确传递。按医生要求将Teflon棉片剪成合适大小,生理盐水浸湿后使用。在手术中传递物品应快、准、稳,明胶海绵、脑棉片、Teflon棉片应传递至显微镜光圈内供术者使用。手术器械上的血渍及焦痂要及时擦拭。清点器械无误后关颅。.
微血管减压是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有效、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护士应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和体位、器械等配合要点,术中集中精力、密切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黎,于炎冰,冯利东,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多根颅神经疾患.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299-302.
[2]植路君,李秀娟.107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山东医药杂志,2013,53(12):99-100.
[3]廖盈盈,李春丽.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体位安置体会.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65-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