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全球语境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多元性也就成为了当今时代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运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包容、身份政治等知识来分析当今文化多样性的趋势,并为中国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文化敌意提出了建议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媒介身份政治 世界文化多样性 文化智慧
  在我的理解中,文化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活动以及创造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与社会的一种反映与规律;文化多元性观念则是在多种多样的不同国家、民族等文化中,正确认识并看待其他文化,继承本文化的优秀部分,兼收并蓄其他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完善文化,并坚持文化多元、平等。
  1 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两大重要基础
  1.1 文化包容与文化觉悟的区别:
  文化包容是对除自己以外其他的文化保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尤其是对文化相异的地方选择接受并包容。就比如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会有许多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基督教信徒每周都要做礼拜,穆斯林忌猪肉、斋戒日等都属于文化,但人们往往会尊重并理解、包容这些文化。
  文化觉悟则是了解文化背后及其深层所蕴含的深意与道理、价值,深刻全面的去探究文化。就单举基督教做礼拜的例子来说,文化觉悟就是去挖掘他们为什么要做礼拜,在基督教中,礼拜日也就是安息日,是一个快乐安息的日子,信徒们在这一天能好好休息(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休息),供给给人们恢复所消耗能力的时间。
  从以上分析来看,二者的区别归根结底就是在深浅程度上,文化包容只是对文化的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与行为,而文化觉悟则是对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挖掘。
  1.2 文化包容与文化觉悟的辩证统一关系
  文化包容以文化觉悟为前提。在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多元性现象也越来越表现突出,但要想真正的做到文化包容,就必须先去深挖、探索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深意、道理、价值,只有通过对文化的探究,了解了、理解了其他文化才能够去接受、包容并尊重其他文化。
  文化觉悟需要文化包容。在文化包容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文化,也是对文化觉悟的一种促进与升华,因此,文化觉悟又在文化包容中不断发展。
  2 多元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差异
  2.1 从文化自身来看
  从个体现实看,在当今社会中,不同个体的经历等各不相同,对于社会、文化的态度以及对待方式也就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个体间的巨大反差。
  从自我发展看,不同的文化、民族、个人等,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教育是自我发展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方教育中,我们传承者上千年的集体意识,强调社会集体与国家高于个人,因此在此次疫情中,我们大部分中国人就能做到以国家、社会利益为一切出发点,严格遵守疫情相关要求。而在美国与西方的教育中,大多宣扬个人主义,教导人们要崇尚、追求自由,因此在此次疫情中,会有很多人游行示威,反对隔离。
  从文化建构来看,就是东方“大一统”的传统,要求各级服从,注重集体利益,尤其是在中国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强调国家、集体的利于高于个人利益的背景下,只是中国能够在此次疫情对抗中以超高的调动力处于有利位置。但西方受到启蒙运动等的宣传,比较提倡个人、自由主义,并且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也更加强调个人,因此在获得自由的同时,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强制力。
  2.2 从身份政治来看
  媒介身份政治在我国也就是国家给予媒介的定义与定位,我国的媒介与资本主义下的媒介大不相同,我们就通过中美媒介的差异来深入理解这一话题。
  首先,从服务对象来看,我国媒介多为广大人民所服务,美国媒介多为资本利益所服务。我国媒介所发布、传播的信息都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这根源于我国以人民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而美国由于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少部分掌握大部分社会资本的资本家知道着媒介的方向与发展,媒介多为这些大资本家的利益所服务,这一媒介身份政治毫无疑问的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阶级矛盾。
  媒介身为当今社会文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有其社会责任。在中国,媒介大多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新冠疫情中媒介通过新闻文字报道、视频发布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科普疫情相关知识,是人民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疫情,不仅引导了积极的社会舆论,也为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反观美国媒介,它们多单纯的报道各种“小道消息”,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等,只为博得大众的眼球,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闻报道对于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承担其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此次疫情期间社会慌乱的形势。
  媒体身份政治对于当今社会、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一定影响,通过中美媒介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得出应如何正确的去定义媒体身份政治,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的作用。
  3 中国运用文化智慧应对文化敌意和敌对
  文化智慧分为跨文化人际、语言、非语言传播三大方面。在当今互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广泛应用的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共同也变得更加简单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成为社会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于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立场等,难免会出现文化敌意与文化敌对的现象,下面我们将分为三个层面阐述在跨文化语境中如何运用文化智慧应对文化敌意和敌对。
  在跨文化人际方面,提高自身的人际技能,坚定自我。在跨文化人际交流方面,人们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因此人们的性格等也各不相同,除过在建设性互动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坚定自我。举个例子,李连杰——国际功夫巨星,在十多年前曾受邀参加美国一娱乐电视采访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对中国太极以及中国功夫进行了调侃,用语甚是不尊重,李连杰当场对主持人的观点佐以否定,并直接演示中国功夫——只出了两脚演播室桌子就被踢破,他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颜面,更是打脸那些说中国武术花拳绣腿的外国人。   在语言传播方面,提高语言能力,针对不同变量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为应对文化敌意与敌对,首先,跨文化语境下我们应注意语言和思想的关联,针对于不同变量、对象,充分发挥语言传播的告知、表演、支持功能,提高我们自己的语言传播能力,扩大自身文化语言传播的影响力与范围,一定程度上引导世界舆论。其次,针对于文化敌意与敌对,做出相应的事实回应,将本民族、本国文化合适、实效的进行跨文化传播,以实证应对文化敌意与敌对。
  在非语言传播方面,立足于受传者的体验与需求,提高吸引力与影响力。在非语言传播方面使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满足受众的多元化要求,使受众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从而消除文化敌意与敌对的影响。比如说,中国功夫题材电影的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本来对中国有着深深的误解与恶意,但随着中国功夫电影在国家上影响力的增强,甚至成为好莱坞大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度逐渐提高,甚至有不少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热爱中国文化的功夫元素等。
  4 总结
  在我的理解中,世界文化多样性就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文化世界反馈就是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输出与影响。
  在当今崇尚多元文化主义的我们,却在不断强调史观全球语境。在我看来,这正是因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文化的不同,各民族、国家等对于文化的立场、经历等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史观全球语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也能更好的将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相融合,从而提高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促进中亚文化世界反馈。
  同时,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史觀全球语境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将世界文化联结在了一起,将世界文化看作一个整体,符合了马克思的全球史观,坚持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坚持了继承、借鉴、与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董海滨.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156-162
  [2]董海滨,海燕.哈金《自由生活》与文化身份感的变化【J】.小说评论.2012(04):203-207
  [3]董海滨.析美国文化产业中的意识形态纷争和身份认同冲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2):16-21
  [4]朱虹.多元化是文化语境的突出特色【J】.理论视野.2013(04):64-66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实践的观点贯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改变世界是他的理想,实践是他的手段和工具。追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必须承认,黑格尔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将其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但是深入探究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而空想与抽象被马克思所摒弃。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马克
期刊
摘要:文学意义上的“儿童”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自卢梭的《爱弥儿》后,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迅速发展,历经两个世纪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文章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多位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及作品的分析,对儿童文学诞生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儿童;儿童观;儿童文学;演进  从诞生到今天,人类已经走过了数百万年的历史,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有了人类便有了儿童,但是,文学意义上的“儿童”
期刊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分别是美国表现主义派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和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著称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设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文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杀子”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两部作品都刻画了母亲杀子这一反人类伦理的行为。本文通过将《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这两个不同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导致两个文本中女主人公杀子的原因,并挖掘出真正的刽子
期刊
摘要:《围城》以方鸿渐的爱情故事线展开,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爱恨情仇中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本文以分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三位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围城。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引言  自《围城》面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甚至于引起了广泛地社会性关注。不断的再版和接二连三的译本,再加上许多著名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使得《围城》由一个具象的故事上升
期刊
摘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小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和西方批判主义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哈克的经历和他最终获得了成熟和成长的故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仅仅是一部地方色彩主义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成长主义类型的小说,因为它讲述了哈克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哈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寡妇的虐待,父亲的压迫,生活的艰辛和他自己心理上的矛盾。在感受这些经历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许
期刊
草原,风光旖旎  盛夏时节,风吹动湿热的空气涌进大都市。太阳悬在天空,一个劲儿地给大地加热。整个城市像蒸笼一样,让人透不过气。  人们开始选择自己的避暑方式。有人到京郊,品茶纳凉。有人乘飞机到异域旅行,或雪域高原,或东北松林,或欧洲小镇,也有人前往四季高温多雨的东南亚热带地区。  周五下班后,我驾驶汽车向北行驶。穿过披上霞光,更加壮丽的八达岭长城。降下车窗玻璃,让自然的凉风吹进车厢。深深地吸一口久
期刊
摘要:《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妙的语言,谱写了一部黑人奶娃自我找寻的英雄史诗。本文应用存在主义理论,具体分析主人公奶娃如何在充斥白人文化,专制父权的荒谬世界奋起反抗,重建自我的真正存在,继而在选择死亡的行动中实现自我的超越和重生,并进一步探索奶娃死亡背后折射的黑人的生存状态,指出死亡不是解决黑人存在窘境的出路,唯有爱才是改变黑人命运的关键。  关
期刊
摘要:“书单来了”是读客创立的文化读书类微信公众号。通过对文章的标题、文本内容、话语风格进行分析,阐释了“书单来了”文本生产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和传播策略。  关键词:书单来了;微信公众号;文案营销  一 親切、易读与故事化的内容取向  (一)书单:内容鲜明,风格独特  1.风格鲜明的标题  (1)长标题:高信息量  除了基本的信息表达以外,公众号标题承担着情绪引导和情感共鸣的作用,增加形容词和副词是
期刊
摘要:现当代的西方哲学界,比较哲学逐渐摆脱边缘位置。其中,中西比较哲学由来已久,也方兴未艾。哲学家郝大维与汉学家安乐哲在这方面的合作成果,最成功的莫过于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三部曲。其中,《孔子哲学思微》为奠基之作,开篇便探讨了基础性的预设问题。本文对此展开述评,望引起同仁重新回首、探讨中西比较哲学的元问题,以反本开新。  关键词:中西比较哲学、预设、内在论的宇宙、概念的两极性、传统  一、前言  在
期刊
摘要: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输出对于我国越来越重要,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了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文学作品对语言艺术性的极高要求对译者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来对文学类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策略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浮生六记》的译本为例,对文学类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译作赏析;文学类文本  一、背景介绍  1.1 作品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