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城市孙渡小学江西丰城331100)
【摘要】语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多学生学习生字,没有全面掌握,存在一种“假会”现象。本文从五个“结合”出发,克服学生识字的“假会”现象:1、结合游戏活动,使识字教学趣味化;2、结合汉字特点,使识字教学形象化;3、结合广告、商标,使识字教学大众化;4、结合读写训练,使识字教学规范化;5、结合动手实践,使识字教学实用化。
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的课堂识字有“假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生字随课文会,而单个读不会;齐读会,单独读不会;依顺序开火车会,改变顺序不会。这些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表面上会,而实际上并不会。如何克服小学生识字的“假会”现象呢?我认为要尽量做到五个“结合”。
一、结合游戏活动,使识字教学趣味化
在识字教学中可采取的游戏形式主要有:(1)“贴膏药”,即让学生把图画和文字对应起来,把生字送回“家”;(2)“补补丁”,即让学生给一些单字加偏旁、加笔画,使它们成为新的汉字;(3)“找地雷”,即给出一句或者一段含有错别字的文字,让学生修改;(4)“打扑克”,即让学生制作很多识字卡片,进行分类集中识字,如可让学生制作“蔬菜”名片集中认读,也可制作“生活用品”名片集中认读:(5)“猜字谜”,如教学“月”字后,可让学生猜字谜: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6)“编儿歌”,即根据汉字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编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鸟”字时,可编顺口溜“小鸟有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教学“碧”字时,可编顺口溜:“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勤于学习。
二、结合汉字特点,使识字教学形象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根据汉字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多的特点,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可以引导学生识字。例如,教学“看”字时,我用手遮在眼睛上,模仿孙悟空探路的样子,全班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这时候,我边板书“看”字,边告诉学生“看”字上面有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目”字,学生很高兴地认识了这个字,并且再也没有与汉字“着”混淆。
利用汉字的形旁也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例如,看到“钉”、“铁”这些汉字,学生若能根据偏旁的提示知道这些字跟金属有关,在同类型的组词或者选字填空的时候他们就会快而正确地作出选择。
三、结合广告、商标,使识字教学大众化
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识字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现实生活,开放教学。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都是我们的课程资源,孩子们识字的天然宝库,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旅游的机会 ,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例如,在游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商店逛街时认商店、大厦、宾馆的名字 ,在商店中认物品的名称……此外,还可在班上建立“识字墙”、“识字乐园”、“识字擂台”等,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结合读写训练,使识字教学规范化
学生学习完生字,往往会忘记,这就必须让学生规范地记住汉字的字音、结构、笔画。要熟记,要学好,仅靠教师的讲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然后再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学写话。
学生用多了,用熟了,自然就能“生巧”。例如,学生写话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晴”和“睛”,我就针对这种现象,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区分“万里无云天气晴,天空太阳红又红;双目明亮是眼睛,爱护眼睛如生命”,然后让他们给字扩词,用词说句。这样,在发展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识字教学进一步得到规范。
五、结合动手实践,使识字教学实用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言的意识。例如,节日期间,可让学生或给教师、家长写一句祝福语,或给同学制作一张生日卡片并写上生日寄语;可让学生举行郊游、社区服务实践等活动,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并配上文字说明;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等文字资料粘贴成小报、手抄报;可让学生定期出识字专题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总之,我们只要使识字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大众化、实用化,就可以巩固识字的效果,使学生逐渐由“假会”变为“真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白金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3期,第84——85页。
[3]李德邦,《编识字歌诀“四宜四忌”》,《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第10期,第70——72页。
【摘要】语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多学生学习生字,没有全面掌握,存在一种“假会”现象。本文从五个“结合”出发,克服学生识字的“假会”现象:1、结合游戏活动,使识字教学趣味化;2、结合汉字特点,使识字教学形象化;3、结合广告、商标,使识字教学大众化;4、结合读写训练,使识字教学规范化;5、结合动手实践,使识字教学实用化。
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的课堂识字有“假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生字随课文会,而单个读不会;齐读会,单独读不会;依顺序开火车会,改变顺序不会。这些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表面上会,而实际上并不会。如何克服小学生识字的“假会”现象呢?我认为要尽量做到五个“结合”。
一、结合游戏活动,使识字教学趣味化
在识字教学中可采取的游戏形式主要有:(1)“贴膏药”,即让学生把图画和文字对应起来,把生字送回“家”;(2)“补补丁”,即让学生给一些单字加偏旁、加笔画,使它们成为新的汉字;(3)“找地雷”,即给出一句或者一段含有错别字的文字,让学生修改;(4)“打扑克”,即让学生制作很多识字卡片,进行分类集中识字,如可让学生制作“蔬菜”名片集中认读,也可制作“生活用品”名片集中认读:(5)“猜字谜”,如教学“月”字后,可让学生猜字谜: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6)“编儿歌”,即根据汉字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编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鸟”字时,可编顺口溜“小鸟有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教学“碧”字时,可编顺口溜:“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勤于学习。
二、结合汉字特点,使识字教学形象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根据汉字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多的特点,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可以引导学生识字。例如,教学“看”字时,我用手遮在眼睛上,模仿孙悟空探路的样子,全班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这时候,我边板书“看”字,边告诉学生“看”字上面有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目”字,学生很高兴地认识了这个字,并且再也没有与汉字“着”混淆。
利用汉字的形旁也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例如,看到“钉”、“铁”这些汉字,学生若能根据偏旁的提示知道这些字跟金属有关,在同类型的组词或者选字填空的时候他们就会快而正确地作出选择。
三、结合广告、商标,使识字教学大众化
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识字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现实生活,开放教学。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都是我们的课程资源,孩子们识字的天然宝库,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上街、旅游的机会 ,在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例如,在游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商店逛街时认商店、大厦、宾馆的名字 ,在商店中认物品的名称……此外,还可在班上建立“识字墙”、“识字乐园”、“识字擂台”等,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结合读写训练,使识字教学规范化
学生学习完生字,往往会忘记,这就必须让学生规范地记住汉字的字音、结构、笔画。要熟记,要学好,仅靠教师的讲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然后再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学写话。
学生用多了,用熟了,自然就能“生巧”。例如,学生写话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晴”和“睛”,我就针对这种现象,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区分“万里无云天气晴,天空太阳红又红;双目明亮是眼睛,爱护眼睛如生命”,然后让他们给字扩词,用词说句。这样,在发展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识字教学进一步得到规范。
五、结合动手实践,使识字教学实用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言的意识。例如,节日期间,可让学生或给教师、家长写一句祝福语,或给同学制作一张生日卡片并写上生日寄语;可让学生举行郊游、社区服务实践等活动,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并配上文字说明;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等文字资料粘贴成小报、手抄报;可让学生定期出识字专题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总之,我们只要使识字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大众化、实用化,就可以巩固识字的效果,使学生逐渐由“假会”变为“真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白金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3期,第84——85页。
[3]李德邦,《编识字歌诀“四宜四忌”》,《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第10期,第70——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