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涛:跨界转型,用行动改革慈善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ala7788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本#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一个故事,主人公叫房涛。
  商务套装,齐耳短发,公众面前的房涛总是一副精致干练的“女强人”形象。接受采访于她而言是家常便饭,她语速飞快,不忌讳敏感问题,即便是一些未竟事业,聊起来也落落大方,仿佛天下之大,无她不可谈之事。
  她从中国公益事业的低谷一路走来,经历着国内慈善市场的迅猛上升期,路子越走越宽,自己越想越明白,人到中年,她仍怀一颗赤子之心,“我一直在路上”。
  从企业副总裁到慈善会秘书长
  房涛曾在企业干了15年。算出这个数字时,她曾长长地“啊”一声:“真的?我都没想过,原来这么长时间了。”
  1993年,房涛大学毕业来到深圳,曾经在3家企业辗转打拼,任至副总裁。“经历就是人生财富”,但房涛有时候会想,如果一直从事企业工作,会不会错过世界很多精彩的东西。
  2007年的一天,房涛读了资中筠先生的名著——《财富的归宿》,那本详述美国基金会发展史,并深沉地思考中国往哪走的书击中了她,此前忙于在市场上赚钱的房涛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许能做一些改变。
  “中国的企业高管或者是企业家已经有很多人了。”房涛有时候会想,做企业再做15年会怎样?这个社会是否需要另外一种人?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先且不谈理念之差异,中国慈善公益的方法论与国际轨迹相差太远了!中国需要有更多人投身其中。
  说来也巧,这一年,深圳市慈善会刚好做出改革决定——要在社会上遴选一个秘书长。据说,有关领导找房涛谈了3次话,前后调研了足足两个月,2007年7月,房涛正式成为一名全职慈善工作者,担任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
  曾遭质疑但最终“放不下了”
  从体制外到体制内,房涛坦言,自己遇到过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情。“我大学选修了金融,当时觉得做慈善会理财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来了以后,发现这个事情是很困难的。”
  心直口快的房涛不是没遭过质疑。有一次,深圳市慈善会公布了当年年报,其中“25名员工平均年薪为10.9万元”引起了一些争议。有媒体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位教授,教授称,公益圈的人就应该工资三四千才不会内疚,否则为什么要做公益?
  “当时质疑的声音可以说铺天盖地。”房涛当机立断,第一时间迅速回应。“面对媒体我们很坦诚,说清楚我们的历史沿革与工作状况,我们如何通过筹款和救助项目去实现机构的使命,我们慈善工作人员的薪资来源及其所占使用款项的比例等等。”回想起那次,房涛至今印象深刻。
  如果说房涛之前内心还有一丝犹豫,那么2008年发生的事情让她再也放不下慈善会工作了。


  那年,汶川地震,举国悲恸。房涛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和团队在两个月时间里组织了70多场慈善公益专项活动,捐赠超过10.75亿元,这在当时全国同级慈善会中排名第一。深圳市慈善会获得了中华慈善奖,房涛等人甚至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从那以后,我就觉得慈善事业将会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再也放不下了。”
  八年来,房涛一直在变。她是2012年组建慈善基金会的支持者、是2014年社区基金会转型的力推者之一,是市慈善会专域精耕于社区发展、教育创新、公益金融三大板块的研究者和倡导人。随着国内慈善市场的日新月异,她和她的团队也在尝试各种改革。用房涛的话说,“真的是时不我待,如履薄冰,需要我们团队做更多的努力。”
  女儿抱怨“我把自己捐掉了”
  房涛有一个13岁的可爱女儿,小名叫小宝。“小宝总抱怨我把自己‘捐’掉了。”说起女儿,房涛就像每一个母亲一样,语间止不住的温柔。“有一次小宝过生日,我去外地调研,最后没能及时赶回来,小宝因为这个难过了好久。”对于女儿,房涛承认自己是缺少陪伴的,但她不会觉得有什么伤感或者遗憾。因为时间真的不够用。但在爱的能力上,房涛很有自信,“我和小宝有像很好的朋友一样的沟通。”
  这些年来,房涛总是充满激情,看上去似乎永远都不会累。“有时候身体觉得累,但心里绝没有疲惫。”房涛总是强调,她感恩生命中的这段经历,她会把慈善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2014年,房涛获得了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年度公益人物奖。颁奖词这样写道:作为地方慈善会领导人,深耕本土,专注创新,力倡“慈善会转型为社区基金会”,多角度求解体制难题。她立足地方问题,长存公益理想,小思路见大格局。
  在路上,也曾犹豫,也曾疲惫,却从未失去过方向。房涛这样总结自己的前半段人生,“能够坚定不懈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她这样活着。在别人适应现实的时候,她选择改变现实;在别人向现实妥协的时候,她选择行动改变命运,这是她为这个国家负责任的方式。
  关键是,这样活着,很酷!
  微访谈
  中国财富:八年慈善会工作生涯,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房涛:对生命的重新思考,会有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关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未来的发展,我是看好的,这是与人性需求关联的不可逆的社会趋势。我觉得不论是企业、个人,还是社会、民族,国家……未来更多的是要在成就整个环境、社会,人类发展的同时去成就自己。这点我觉得跟在企业做事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财富:你工作这么忙,同时也要照顾女儿,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吗?
  房涛:在教育创新的探究上,我觉得最大的受益是我自己。因为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创新教育的感知方面比其他家长更大胆一些,会更多鼓励孩子做尝试。我不会限制孩子今后要做什么,我最希望孩子要对自己有信心,有选择和承担的能力,这是最关键的。
其他文献
6月我被派到北京。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第一,北京的资源更多,能够见到更多的大咖、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第二,这也是报社领导对我的一种认可。我准备大展拳脚,打开北京的局面。可惜,天不遂人愿,画风从我降落到帝都那一刻开始就变了。  首先不适应的是首都人民已经无力吐槽的天气。每天叫醒我的不再是梦想,而是严重干涩的喉咙。天气总是阴沉沉的,让我时常觉得自己置身在一片战火硝烟之中。这种诡异的天气居然还让我养成
期刊
《散财之道》自2003年出版后,很快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作者资中筠先生于2006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并更名为《财富的归宿》。第二次修订出版是2011年。2015年,作者再次对本书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出版,并更名为《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在国内,一本学术著作能够多次再版已不易,能够让作者每次再版时大幅修改则更难。这本书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让一位80多岁高龄的学者孜孜不倦修改(资先生著作等身,这
期刊
9月8日,“2015百度世界大会”可谓万众瞩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推出百度智能机器人助手“度秘”,豪言要让每一个人用得起秘书。未来,记者转秘书的梦想恐怕要破灭了。再早一些,微软第三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也杀回微信,自称17岁陪人聊天是其强项。而马云提到的软银已经正在批量生产投向市场的情感机器人“pepper”,因为价格只有1万出头,可能将我们直接带进了“机器人进入普通人家”的时代。  如果将目
期刊
一  189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知识分子,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今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890后”(下面简称“90后”)这一代知识分子散布在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陶行知、竺可桢、叶圣陶等人都是“90后”。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是“90后”,卢作孚也是主要的实业家,在实业界还有像吴蕴初等“90后”。还有一类人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得到读者的欢迎,就
期刊
在业界,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看法: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是制约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的因素。然而,国土面积仅仅比中国台湾稍大一点的荷兰,其乳制品出口量却雄踞世界第二。荷兰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将生产效益最大化的,这无疑激起了中国专家们好奇。  胡定寰到荷兰深入考察过当地乳业。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中荷乳业奶牛养殖模式的不同。在荷兰,家庭式牧场极其普遍,“一个家族几代人都从事奶业,子承父业,生生不息。”而在中国,家庭
期刊
党国英表示,两年来无论是高层政策还是民间合作,都为改善中国乳业做出了实际的贡献,但仍有进步的空间,而且关键仍在“土地政策”。在我国,农民土地产权不清晰是阻碍农场规模化的首要原因。“对农民来说,今年我有这个土地,明年我可能就没了。” 1995年我国农场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但2008年,中央明确提出保持现有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此后亦多次下达一号文件提出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
期刊
老树,本名刘树勇,1962年生于山东临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  上世纪8 0年代初自习绘画。后开始致力视觉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比较研究。2007年始,重操画业。在新浪微博上以“老树画画”闻名,著有《花乱开》等。  见老树时,他刚从河西走廊归来,颇有兴致地讲起在西北的见闻,戈壁滩空寂苍凉,莫高窟壁画却简括明艳,他甚至从洞窟对面的山上背回一块土来,自
期刊
中国乳制品行业在过去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李胜利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是乳业发展的平稳阶段,当时有很多的小农场。1997年到2007年这10年,中国牧场的发展扩张规模越来越快,是乳业发展的扩张阶段。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飞速,而且城镇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小牧场、中型牧场、大型牧场的发展都非常快。但在2008年之后,三聚氰胺的危机影响到了乳制品发展,行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变化的阶段
期刊
在中国,谈起公益,人们往往会想到腰缠万贯的慈善家,仿佛政府以外的公共事务,只是大财主们的事情,连中产阶级都没必要搀和,就更不必说一般人了。  北大教授钱理群讲了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他说:“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不只是大学,整个中国社会也是如此,现在是一个商业时代,人们做事讲究效率,追求实惠,这并没有什么错,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已经穷了很多年,人们刚刚才有点剩余财富的国度。  
期刊
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全民创新时代、公民公益时代,中国需要大量的公益外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公益内资”。外资要欢迎,内资更要大量激发。好就好在,当今的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手法和社会创新,正在或者即将彻底颠覆公益的传统路线。  不参与众筹的基金会或将消亡  基金会的使命,本来就是众筹的。大型门户网站加基金会加公益行动派的方式,让今天说的众筹,与传统意义上的“众筹”,有了鲜明的分野。  过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