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教育部门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做为这一课程的起步,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程度,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高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收获语文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死板,停留在教师读、学生听的阶段,教师的阅读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的体会,无法真实地掌握课本内容,学习兴趣不浓厚,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好。比如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通过建构自我阅读过程,形成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前进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并且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进而喜欢上语文学科。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阅读,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体验文字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学习《看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对课文进行欣赏,重点体会文中描绘女主角舞蹈的段落,“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通过段落欣赏,教师可以让班级女学生上台展示一段舞蹈,进而在欢乐的气氛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拓宽阅读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悟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2)适时引导学生想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3)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四、培养学生审美个性,提高其精神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审美判断能力,个性理解必须合理,同时还要予以适当引导;最后,要在对语言的审美过程中,将文学的种子深深地播在学生的心灵之中。阅读教学应设法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受到感动,现在的阅读课多考虑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略了感动。教师应通过情感丰富的课文去感动学生,使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令其终身难忘。
五、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在思索时大脑呈现的一种扩散状的思维模式,在阅读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剖析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条件,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事多解等。教师要从讲解的文章中启发学生,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对于乌鸦喝不到水这件事情,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思考如何能够让乌鸦喝到水,通过“可怜的乌鸦现在喝不到水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它想想办法呢”这一类生动的话语将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积极性。通过设想,学生可能会想要“用吸管吸”、“将瓶子倾倒”、“将瓶口打破”等一系列方式,而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合理,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的行为,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在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贯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J].读与算,2009(23)
[2]李燕.议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读与算,201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收获语文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死板,停留在教师读、学生听的阶段,教师的阅读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的体会,无法真实地掌握课本内容,学习兴趣不浓厚,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好。比如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通过建构自我阅读过程,形成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前进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并且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进而喜欢上语文学科。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阅读,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体验文字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学习《看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对课文进行欣赏,重点体会文中描绘女主角舞蹈的段落,“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通过段落欣赏,教师可以让班级女学生上台展示一段舞蹈,进而在欢乐的气氛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拓宽阅读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创意朗读。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悟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2)适时引导学生想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3)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四、培养学生审美个性,提高其精神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审美判断能力,个性理解必须合理,同时还要予以适当引导;最后,要在对语言的审美过程中,将文学的种子深深地播在学生的心灵之中。阅读教学应设法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受到感动,现在的阅读课多考虑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略了感动。教师应通过情感丰富的课文去感动学生,使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令其终身难忘。
五、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在思索时大脑呈现的一种扩散状的思维模式,在阅读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剖析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条件,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事多解等。教师要从讲解的文章中启发学生,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对于乌鸦喝不到水这件事情,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思考如何能够让乌鸦喝到水,通过“可怜的乌鸦现在喝不到水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它想想办法呢”这一类生动的话语将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积极性。通过设想,学生可能会想要“用吸管吸”、“将瓶子倾倒”、“将瓶口打破”等一系列方式,而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合理,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的行为,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在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贯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J].读与算,2009(23)
[2]李燕.议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读与算,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