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证融合”模式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实践探讨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并基于该模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思路进行了阐述。教学实践证明,“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操作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课证融合
  基金项目: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教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KJ2015-05)
  作者简介:童强,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4-0050-02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
  当今个人计算机已相当普及,几乎各行各业的各种岗位都会或多或少要涉及到计算机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类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等,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技能之一。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讲,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很多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先修课程。比如,机械制图类专业要熟练使用制图软件,图形图像处理专业要熟练使用图像处理和设计软件,自动化类专业要熟练掌握编程技术,而它们的前提都是必须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之一,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高度重视“有效课堂”、坚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励精图治,辛勤耕耘,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校依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不断重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积累了一定的课程建设经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教材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类教材,教学实施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加演示的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之后安排上机练习。在未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来讲是不利的。
  首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操作的机会,在后续的上机课时才能实际操作,导致操作时淡忘了讲解的内容。
  其次,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较长时间连续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不耐烦和注意力不集中,遏制了学生想动手实践的心理,降低了教学的实效。
  最后,花大力气进行纯粹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讲解,对于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讲,不利于知识点的彻底理解及技能点的彻底掌握。对于这类课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把精力放在动手操作上,而基础的知识点可以融入到实践中来讲解,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三、“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
  所谓“课证融合”,就是指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技能取证相结合,也就是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确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类教学目标,既要保证知识点的讲解,又要保证技能点的讲解与演示,两者相互融合。对于技能点的要求是要达到某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这也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实践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会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校内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为便于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可由教务部门牵头,代表学校层面进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一)课程标准的统一制定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基本目标、先修课程、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学校的专业分为计算机类和非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方案也相应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相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更多一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需要组织多年来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讨论制定,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基本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环境要求。[2]
  (二)一体化教材建设
  基于课程标准,组织具有丰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进行教材编写,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常用知识点和技能点、并了解了当前主要计算机基础类考试的环境和考试大纲,编写过程要兼顾ATA办公自动化中级操作员考试、高级操作员考试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技能取证类考试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重点涵盖要求学生达到的职业技能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基于主流的操作系统环境和软件版本进行编写。同时,课程内容也要兼顾技术发展,如加入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介绍一些最新的工具软件。教材的每章开头明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标明本章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在线学习网址,采用“案例描述→知识准备→案例实现”的案例式编写思路开展编写。
  (三)教学资源建设及MOOC模式应用
  鉴于“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的专业和学生人数较多,为了能够充分使用和发挥相关资源的应用价值,采用共建、共享的方法建设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包括:文本、PPT、声音、图片、flash动画和视频,以便实现课程内容的全方位、多角度呈现。[3]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及案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教师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并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规范组织进行,建设专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公开课课程学习网站及网络教学平台,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可以探索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通过上述资源在课下学自己所需,上课期间主要以解惑答疑、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上机训练为主,以适应目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4]
  (四)考核评价
  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及考核评价,应兼顾知识和技能。[5]“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进行,即基础知识考核和技能点考核。其中对于知识点的考核,基于在线考试平台实现,平台中可以建设题量为1 000道的试题库,试题内容涵盖了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考生依据学号登录后自动随机抽取100道试题作答,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成绩60分合格。对技能点的考核(即应用能力的测试)借助第三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WINDOWS7、OFFICE2010平台)来考核,该考试属于省人社厅组织的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类考试,其中计算机类专业参加高级操作员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参加操作员级考试,考试通过后发放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效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证融合”模式已经进行了10年,10年的应用能力测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ATA)平均合格率达到96%,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满意度良好,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5-78.
  [2] 李喜文. 在探究与合作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3] 戴长秀.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31-232.
  [4] 陈芝芬.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2010(33):174-178.
  [5] 李亚非.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数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09(23):112-113.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宿城中专为例,从课堂、活动、体制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述如何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中合理开展诚信教育,由此帮助中专学生发展成为有诚信、有素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诚信教育方案;平台;机制  作者简介:马培培,女,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45-
期刊
摘 要:过程性考核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运用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过程考核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过程性考核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整体分析;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张勇,男,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教
期刊
摘 要:通过统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大学英语新四六级翻译考试,分析和对比“语态、主从结构、词类转换、语序、词形变化”等五个重要的汉英翻译技能在新翻译考试中的考查频率,及学生在听力、阅读和翻译各项的得分比例,指出大学英语由“教学翻译”转向“翻译教学”亟待落实。进而提出,翻译教学不应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而应扩展到语篇层面,应从词、句、段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翻译技能,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翻译实践中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2015年颁行的奥地利《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学徒职业教育法》其文本在内容上明确职责,面面俱到;结构上条理清晰,法法相连;职能上权力下放,多方兼顾;权益上关注弱势,注重公平。该法案的这些特征启示我国现代学徒制法案建设可从细化学徒模式中的相關对象,详细制订法文;注意与其他法律紧密结合,结构层次分明;给予地方教育部门更多自主权
期刊
摘 要:结合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15年开展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探索,在成功借鉴、创设“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并解决了德国“双元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关键问题,而且也解决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也给予当前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的启示。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大国工匠;特色职教;品牌发展;江苏省太仓市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侯宏强,男,江苏省太仓中
期刊
摘 要:以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研究“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背景、培养需求、人才应用要求和培养措施及培养成果。  关键词: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宋宁宁,女,硕士,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物流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6-0020-03  一
期刊
摘 要:由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弱势群体数量日益庞大,如何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救助,促进其社会融合和社会层次的上升流动,如何促进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本提升和转化,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通过深入××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了解其教育救助现状,并探讨××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就未来××市在促进弱势群体教育救助过程
期刊
摘 要: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引领,全面探索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成立二个职教集团,开展国际化办学,并在二级学院试点混合所有制办学;在完善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中高职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信息化环境的建
期刊
摘 要:吴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为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的语文课程带来了重大的课程价值。将吴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辅助了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形成;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促进了语文课程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价值;吴文化;苏州  作者简介:周密,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结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以高职技能大赛为引领,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探索和实践“数控加工”新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对数控加工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 “数控加工”;任务驱动;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GS[2015]GHB0216)  作者简介:陈兴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