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缺陷
合作学习改善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互动式学习,强调个体在合作中独立,在自主中合作,极大地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殊不知合作学习作为一把“双刃剑”存在自身缺陷,如易忽视弱势群体、整体调控与组织不力、合作时间不够、极易机械化等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1.易忽视弱势群体的充分发展。弱势群体指班内成绩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学习中的行为,笔者发现学生显示出的参与较前要多,学优生比学困生显出更高质量的参与;学困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而学优生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出现在这些小组中的帮助角色并非有用,特别当同样的学生持续扮演角色时,就创造了一个“分类”系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困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易被“淘汰”,“学生不能全部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较易被忽略。”
2.未定位好,易机械化。这样的镜头大家应不陌生:学生正情绪高涨地合作学习,教师穿梭其间,或面带微笑看着学生,或看看时间,或与某个学生说两句……这样就表示师生互动、参与其中了。一些数据显示,教师虽放弃了灌输,却认为,只要以学生为主,而未进行适当指导,未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到“怎么做”,这是极片面的。这与合作学习目的——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背离的。譬如,在英语教学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值得思考的现象:课堂喧闹,尤其是部分男生,讨论的声音很大,以至影响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导致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
3.整体调控、组织不到位,易顾此失彼。由于人数多,要想在同一时间兼顾每一组的学习几乎不可能。合作学习便出现了“死角”。教师在教室中转上一圈要花一段时间,并不能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掌握,况且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在汇报中常因各种原因没有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就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难以在第一时间把握遇到的难题。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一般由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并非每个代表都有机会发表本班意见。因而,教师收到的信息往往较片面,使教师难把握每个学生,造成教学“空白区”。“合作学习是通过教与讨教、交流等形式把模糊不清的知识弄明白,与此同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在帮助下制定有效对策。”合作学习尽管使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合作时若组织得不到位,有的根本没参与进来;汇报展示时,自然又是那些平时能说会道的积极分子唱“独角戏’,多数人扮演“看客”,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显然这是教师组织的方法不当、目的要求不明确所造成的。
4.未给足合作时间。试想,学生还未对课文熟读、理解,对布置的问题尚缺乏独立思考,更未搜集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消化,那么讨论起来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吗?再者,如果提出问题马上让学生交流讨论,他们会有话说吗?没有给足读书时间,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回答时便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给足思考时间,学生谈体会时,自然就无言以对。
二、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对策
合作学习崭露头角,取得应有的位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非叫学生围坐一起就能产生“合作效应”,教师从决策者、设计者、主导者的转变也非一日之功。为解决上述缺陷,老师可做如下尝试。
1.引导弱势群体。改变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地位是教师务必关注的问题。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要看这个群体进步与否。教师须特别关注他们,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以自己的言行让所有同学都关心、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可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扮演角色,如作报告员或联络员;让他们有事可做,参与其中。这样有意安排几次并给予较多的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不再做“多余人”了。
2.进行有效分组,适当调控。由于基础不同,有的已是“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则要从零开始。学生在态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求知欲望强烈,乐于主动学习;有的则被动地等待教师的任务。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表现认定学生的层次,教师加以调整,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并随时做必要的调整。小组中的工作要具体分配到个人,在完成作品时,小组长要将小组中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简单的汇报,同时将完成情况在表格中填写完整以方便教师检查小组中各成员完成情况。
(1)明确合作目标。首先,将已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知识点,理清并适当地补充,再根据远景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确定哪些内容与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并让学生清楚明了。(2)制定合作规则。课堂纪律是教师较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借机聊天。因此,教师要创建一个自由、平等、生机勃勃的合作学习氛围,必须确立“游戏”规则,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顺利完成,让学生清楚如何有效完成所设定的任务。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互动,但也须注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来,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讨论,获取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在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有的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暗示,需要教师的肯定,这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3.重视合作学习的技巧
为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教师须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正确把握其内涵及操作要领。
(1)要敏锐捕捉合作时机。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遇到难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相互启发时;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共同探讨时……这时的合作才有效,才能调动集体的智慧,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感受合作的意义。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会反复思索,力求解决问题。但问题与答案之间有些中间环节,这是一个辛苦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经过充分交流与讨论,他们会受启发而恍然大悟,找到了答案或新的假设,更激起学习的热情;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充分加以利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时,教师不应马上给出答案,而应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使个性得到张扬。(2)要与时俱进地思考。合作学习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若思维固定下来了,有了统一的结论,学生就无疑可言了。课堂不能成为“一言堂”,教师要适当地延迟判断,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凡是问题讨论、主题概括等最好由学生合作学习中探讨得出。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知识,还掌握了其内在联系与发展过程。
4.保证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就得保证充裕的时间。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有机会,才能避免讨论形式化、表面化。但若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又会怎样呢?不可否认,合作学习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新鲜感的。课堂中教师不再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畅所欲言。但若每节课都用它,甚至一节课用上好几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减弱,产生厌烦心理,上课应有的紧张情绪会被一点点磨光。过多的自由空间会使他们的思想跑到其他地方,就得不偿失了。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并非是对传统教学的全部取代,而是在全班学习情绪抑制时,通过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辅助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频率和恰当的时间,亦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目的等因素自由安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作学习自国外引入,国内近些年探索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远远不够。面对着学生集体的智慧,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等,以便应对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面临诸多新挑战,教师需与时俱进地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 孙宝华.关于合作学习的若干思考.教学研究,2004(10).
[3] 王万金.合作学习运用中的误区及对策.宁夏教育科研,2007(3).
[4] 祁建军.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校长阅刊,2006(11).
[5] 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6(12).
[6] 王佳慧.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黑河教育,2007(6).
(编辑编辑王颖)
合作学习改善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互动式学习,强调个体在合作中独立,在自主中合作,极大地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殊不知合作学习作为一把“双刃剑”存在自身缺陷,如易忽视弱势群体、整体调控与组织不力、合作时间不够、极易机械化等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1.易忽视弱势群体的充分发展。弱势群体指班内成绩与基础差的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学习中的行为,笔者发现学生显示出的参与较前要多,学优生比学困生显出更高质量的参与;学困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而学优生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出现在这些小组中的帮助角色并非有用,特别当同样的学生持续扮演角色时,就创造了一个“分类”系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困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易被“淘汰”,“学生不能全部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较易被忽略。”
2.未定位好,易机械化。这样的镜头大家应不陌生:学生正情绪高涨地合作学习,教师穿梭其间,或面带微笑看着学生,或看看时间,或与某个学生说两句……这样就表示师生互动、参与其中了。一些数据显示,教师虽放弃了灌输,却认为,只要以学生为主,而未进行适当指导,未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到“怎么做”,这是极片面的。这与合作学习目的——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背离的。譬如,在英语教学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值得思考的现象:课堂喧闹,尤其是部分男生,讨论的声音很大,以至影响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导致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
3.整体调控、组织不到位,易顾此失彼。由于人数多,要想在同一时间兼顾每一组的学习几乎不可能。合作学习便出现了“死角”。教师在教室中转上一圈要花一段时间,并不能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掌握,况且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在汇报中常因各种原因没有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就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难以在第一时间把握遇到的难题。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一般由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并非每个代表都有机会发表本班意见。因而,教师收到的信息往往较片面,使教师难把握每个学生,造成教学“空白区”。“合作学习是通过教与讨教、交流等形式把模糊不清的知识弄明白,与此同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在帮助下制定有效对策。”合作学习尽管使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合作时若组织得不到位,有的根本没参与进来;汇报展示时,自然又是那些平时能说会道的积极分子唱“独角戏’,多数人扮演“看客”,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显然这是教师组织的方法不当、目的要求不明确所造成的。
4.未给足合作时间。试想,学生还未对课文熟读、理解,对布置的问题尚缺乏独立思考,更未搜集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消化,那么讨论起来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吗?再者,如果提出问题马上让学生交流讨论,他们会有话说吗?没有给足读书时间,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回答时便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给足思考时间,学生谈体会时,自然就无言以对。
二、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对策
合作学习崭露头角,取得应有的位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非叫学生围坐一起就能产生“合作效应”,教师从决策者、设计者、主导者的转变也非一日之功。为解决上述缺陷,老师可做如下尝试。
1.引导弱势群体。改变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地位是教师务必关注的问题。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要看这个群体进步与否。教师须特别关注他们,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以自己的言行让所有同学都关心、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可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扮演角色,如作报告员或联络员;让他们有事可做,参与其中。这样有意安排几次并给予较多的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不再做“多余人”了。
2.进行有效分组,适当调控。由于基础不同,有的已是“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则要从零开始。学生在态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求知欲望强烈,乐于主动学习;有的则被动地等待教师的任务。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表现认定学生的层次,教师加以调整,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并随时做必要的调整。小组中的工作要具体分配到个人,在完成作品时,小组长要将小组中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简单的汇报,同时将完成情况在表格中填写完整以方便教师检查小组中各成员完成情况。
(1)明确合作目标。首先,将已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知识点,理清并适当地补充,再根据远景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确定哪些内容与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并让学生清楚明了。(2)制定合作规则。课堂纪律是教师较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借机聊天。因此,教师要创建一个自由、平等、生机勃勃的合作学习氛围,必须确立“游戏”规则,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顺利完成,让学生清楚如何有效完成所设定的任务。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互动,但也须注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来,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讨论,获取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在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有的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暗示,需要教师的肯定,这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3.重视合作学习的技巧
为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教师须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技巧,正确把握其内涵及操作要领。
(1)要敏锐捕捉合作时机。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遇到难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相互启发时;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共同探讨时……这时的合作才有效,才能调动集体的智慧,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感受合作的意义。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会反复思索,力求解决问题。但问题与答案之间有些中间环节,这是一个辛苦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经过充分交流与讨论,他们会受启发而恍然大悟,找到了答案或新的假设,更激起学习的热情;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充分加以利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时,教师不应马上给出答案,而应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使个性得到张扬。(2)要与时俱进地思考。合作学习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若思维固定下来了,有了统一的结论,学生就无疑可言了。课堂不能成为“一言堂”,教师要适当地延迟判断,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凡是问题讨论、主题概括等最好由学生合作学习中探讨得出。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知识,还掌握了其内在联系与发展过程。
4.保证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就得保证充裕的时间。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有机会,才能避免讨论形式化、表面化。但若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又会怎样呢?不可否认,合作学习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新鲜感的。课堂中教师不再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畅所欲言。但若每节课都用它,甚至一节课用上好几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减弱,产生厌烦心理,上课应有的紧张情绪会被一点点磨光。过多的自由空间会使他们的思想跑到其他地方,就得不偿失了。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并非是对传统教学的全部取代,而是在全班学习情绪抑制时,通过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辅助方式。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频率和恰当的时间,亦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目的等因素自由安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作学习自国外引入,国内近些年探索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远远不够。面对着学生集体的智慧,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等,以便应对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面临诸多新挑战,教师需与时俱进地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 孙宝华.关于合作学习的若干思考.教学研究,2004(10).
[3] 王万金.合作学习运用中的误区及对策.宁夏教育科研,2007(3).
[4] 祁建军.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校长阅刊,2006(11).
[5] 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6(12).
[6] 王佳慧.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黑河教育,2007(6).
(编辑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