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基石和重要传播的媒介,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始终互含交融。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字母、单词、句子的叠加,不再是简单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总和,而是为学生开启了解世界、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外语教学既要求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也要求了解和学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化。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种单纯教授的现象,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就会屡屡出现误解和错误。语言的交际是需要贴近生活的,如果学生连所学语言国家的最基本风土人情都一概不知,试问该如何进行交际呢?正是由于这一方面的缺陷也使学生容易犯一种他们认为不是错误的错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不能离开文化独立存在,所以我们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只有将语言背后蕴含着的文化信息、反映的文化内容,体现的风俗习惯渗透进英语教学,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将英语语言运用自如。
一、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的学习如果在比较中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大有益处。如在牛津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就有一句话“Hello, I’m Miss Fang.”这句话是老师的自我介绍。此时,我就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 Fang是指老师,而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sir, Mr,或Mr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用teacher Fang来称呼老师。又如学到 How old are you? 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问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问女性年龄,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外国人认为这是个人隐私。这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其间既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又反映了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因素。
此外,还要注意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在上四季名稱时,有autumn,我就告诉学生英国人用 autumn表示秋天,而美国人秋天是 fall,这样也让学生渐渐了解英美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扩大了语言信息输入量。
二、文化意识的渗透使词汇学习更有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
语词汇中文化意义的介绍。如在上In a Pet Shop时,我让学生谈谈关于宠物的话题,同时还告诉学生,我们讨厌的猪、老鼠等都可能是外国人的宠物。他们热爱动物,试着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宠物和一些动物单词,又启迪了学生对自然界中人与环境、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意识。又如“dog”一词,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犬”“走狗”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是人类的朋友,最忠实可靠的朋友,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教学具有文化意识的单词时,适时地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的听说读写,更了解了英美文化,对单词的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了。
三、在英语歌曲和儿歌中学习异国的文化
在英语教材中,都能找到编写者精心插入的与课文有关、易记上口的英语歌曲、儿歌,其中有些歌曲有着很浓厚的异国文化色彩,如“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在教这些歌时,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新年联欢会、圣诞之夜等,并告诉学生英美人的庆祝方式;又如教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时,我告诉学生并不是伦敦桥塌下了,而是伦敦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升起和放下,其间学生不但学会了唱歌或念儿歌,更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这有利于他们用不同的文化变体应对各种交际变体,应对各种交际需要。
四、在交际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西方的文化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置于英语语言学习和英美文化感受中,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如开新年联欢会、生日聚会、圣诞晚会、母亲节、父亲节、下午茶等交际活动。在学习spoon,knife等单词时,我把刀、叉、勺带进课堂,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并讲一些餐桌上的礼仪,在教授单词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文化的信息。在一些情景对话中,更是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西方文化,在上“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的应答时,我告诉学生西方人面对这样的询问一般不直接拒绝,而是很婉转地说“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或是在拒绝时,同时表示感谢“No, thanks.”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感受了英美文化的气息。
五、多种方法的运用加强英美文化的传播
除了课堂教学、交际活动,其他许多的内容都包含着文化因素,教师就是要做有心人,把它们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如可利用一些英美国家的邮票、风景画、照片、明信片等,利用多媒体资源等,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我们也可以把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如手势、肢体语言、服饰、音调的变化、不同的表情等。如在中国,交际时缺乏目光交流常被理解为服从、尊敬、谦恭的信号,而在英美国家,交谈时双方都应直视对方的眼睛或脸,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也具有这样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不仅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了使用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信息、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还能激发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将使他们受用一生。走出“小”课堂,拥抱“大”英语,给孩子们更多的文化感知来充实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种单纯教授的现象,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就会屡屡出现误解和错误。语言的交际是需要贴近生活的,如果学生连所学语言国家的最基本风土人情都一概不知,试问该如何进行交际呢?正是由于这一方面的缺陷也使学生容易犯一种他们认为不是错误的错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不能离开文化独立存在,所以我们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只有将语言背后蕴含着的文化信息、反映的文化内容,体现的风俗习惯渗透进英语教学,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将英语语言运用自如。
一、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的学习如果在比较中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大有益处。如在牛津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就有一句话“Hello, I’m Miss Fang.”这句话是老师的自我介绍。此时,我就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 Fang是指老师,而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sir, Mr,或Mr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用teacher Fang来称呼老师。又如学到 How old are you? 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问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问女性年龄,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外国人认为这是个人隐私。这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其间既反映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又反映了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因素。
此外,还要注意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在上四季名稱时,有autumn,我就告诉学生英国人用 autumn表示秋天,而美国人秋天是 fall,这样也让学生渐渐了解英美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扩大了语言信息输入量。
二、文化意识的渗透使词汇学习更有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
语词汇中文化意义的介绍。如在上In a Pet Shop时,我让学生谈谈关于宠物的话题,同时还告诉学生,我们讨厌的猪、老鼠等都可能是外国人的宠物。他们热爱动物,试着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宠物和一些动物单词,又启迪了学生对自然界中人与环境、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意识。又如“dog”一词,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犬”“走狗”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是人类的朋友,最忠实可靠的朋友,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在教学具有文化意识的单词时,适时地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的听说读写,更了解了英美文化,对单词的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了。
三、在英语歌曲和儿歌中学习异国的文化
在英语教材中,都能找到编写者精心插入的与课文有关、易记上口的英语歌曲、儿歌,其中有些歌曲有着很浓厚的异国文化色彩,如“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在教这些歌时,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新年联欢会、圣诞之夜等,并告诉学生英美人的庆祝方式;又如教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时,我告诉学生并不是伦敦桥塌下了,而是伦敦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升起和放下,其间学生不但学会了唱歌或念儿歌,更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这有利于他们用不同的文化变体应对各种交际变体,应对各种交际需要。
四、在交际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西方的文化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置于英语语言学习和英美文化感受中,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如开新年联欢会、生日聚会、圣诞晚会、母亲节、父亲节、下午茶等交际活动。在学习spoon,knife等单词时,我把刀、叉、勺带进课堂,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并讲一些餐桌上的礼仪,在教授单词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文化的信息。在一些情景对话中,更是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西方文化,在上“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的应答时,我告诉学生西方人面对这样的询问一般不直接拒绝,而是很婉转地说“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或是在拒绝时,同时表示感谢“No, thanks.”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感受了英美文化的气息。
五、多种方法的运用加强英美文化的传播
除了课堂教学、交际活动,其他许多的内容都包含着文化因素,教师就是要做有心人,把它们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如可利用一些英美国家的邮票、风景画、照片、明信片等,利用多媒体资源等,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我们也可以把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如手势、肢体语言、服饰、音调的变化、不同的表情等。如在中国,交际时缺乏目光交流常被理解为服从、尊敬、谦恭的信号,而在英美国家,交谈时双方都应直视对方的眼睛或脸,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也具有这样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不仅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了使用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信息、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还能激发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将使他们受用一生。走出“小”课堂,拥抱“大”英语,给孩子们更多的文化感知来充实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