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不振,不良率升高。商业银行资金投放面临行业和客户选择困难。本文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比较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业投向进行分析。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整体情况
从整体上看,国有银行贷款总额为37.66万亿元,股份制银行为13.65万亿元,国有银行是股份制银行的2.76倍。其中对公贷款是2.43倍。个人贷款是3.67倍。从贷款占比上看,二者都以对公贷款为主,占比都在70%左右(如表1和图1所示)。
从具体行业贷款规模看,国有银行在20个行业的贷款额都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二者贷款额前9名的行业在贷款总额中占比在93%以上,剩余11个行业贷款占比不足7%。9个靠前行业如表2所示。
其中,除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两个行业外,国有银行贷款额是股份制银行的1倍多,其余5个行业二者差距都在2倍以上。最大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41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5.89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8倍)。可以看出在垄断程度高、政府影响大的行业国有银行更有优势(如图2所示)。
从占比上看,国有银行制造业占比最高,为25.54%。股份制银行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最高,均为25%左右。其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国有银行较股份制银行分别高出9.04、5.94个百分点。在批发零售业,股份制银行较国有银行高出12.51个百分点(如图3所示)。
主要行业贷款分布情况
制造业
从贷款规模上看,国有银行均高于股份制银行。从占比上看,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黑色金融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国有银行分别高于股份制银行0.63、0.4、0.31个百分点。在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非金融矿物制品业,股份制银行分别高于国有银行0.5、0.32、0.31、0.21个百分点(如图4所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商业银行六成左右贷款投向了道路运输业,其中主要是各级政府高速公路的修建。仓储业、运输代理业、快递业等行业贷款占比不足6%(如图5所示)。
批发零售业
批发业与零售业比较,银行贷款八成以上投向了批发业。由于具体批发子行业贷款数据不可获得,以调研的某股份制银行数据进行探讨。该行批发业贷款中50%左右是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而其中90%以上都集中在四个行业上:金属及金属矿批发、石油及制品批发、煤炭及制品批发、建材批发。根据WIND数据,2012年批发业中,从商品购进额、行业负债及销售额三个角度获得的数据情况,与调研行情况基本一致。因此,近似估算商业银行批发业贷款约50%~60%投放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其中又主要集中在金属及金属矿批发、石油及制品批发、煤炭及制品批发(如图6所示)。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国有银行投向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比例高达90%。股份制银行为65%。股份制银行在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额略高于国有银行(如图7所示)。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行业贷款质量比较
整体情况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二者不良率远高于其它行业。除批发零售业外,股份制银行其它行业不良率均低于国有银行(如图8所示)。
主要行业不良情况
制造业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金属制品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三个行业的不良率均排名靠前。二者占比比较中,国有银行在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较高;股份制银行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中较高(如图9所示)。
分析行业不良原因,主要与产能过剩、附加值低、受国内外经济不振影响有关。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发生不良集中的光伏行业、金属制品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不良集中的钢铁行业、纺织业不良集中的棉纺纱加工业等。
股份制银行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不良明显高于国有银行,与其处于产业链的相对竞争劣势有关。如汽车制造业中的整车制造企业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更多选择与国有银行合作,股份制银行则向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如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这些企业缺乏定价权,风险高于整车制造企业,因此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股份制银行不良多发生在大型钢铁企业上下游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上,当发生行业系统性风险时,这些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冲击。另外,全国市场占有率长期达40%~50%的十大钢铁企业,主要与国有银行进行战略合作,股份制银行只能分得剩余市场,也使得股份制银行在该行业的风险显著高于国有银行。
批发业
批发业不良集中在占比最大的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的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中,与制造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不良较高的情况相对应。说明行业不良不是独立存在的,整条产业链中所有行业都是相互关联的。一旦发生风险,会沿着产业链由核心企业向上下游扩散;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扩散;由生产企业向金融企业等相关企业扩散。
对银行行业贷款的建议
行业选择上,由独立的企业、行业选择转向产业链整体选择,由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分别选择转向产业链整体选择。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看,制造业与批发业居于第一和第二位。而二者内部排名靠前的子行业,又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如制造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与批发业的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是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由此可见,我国银行贷款资源主要集中在几条产业链上,而不是孤立的分布在某个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上。这意味着银行在贷款行业投放时,需改变以往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考虑模式,应从整条产业链来整体考虑,从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的角度整体考虑,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选择客户,同时也能从行业的角度来管理风险,避免风险沿产业链扩散。
同一产业链条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应强化银行间的合作效应。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如钢铁、汽车产业链,国有银行掌握产业链的核心制造业大企业,股份制银行营销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二者自然分工服务整条产业链。这种状况在我国金融业竞争不充分、资源更多集中在国有银行的前提下短期内较难改变。因此,在同一产业链上,需要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分工合作;需要不同银行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性选择和特色化经营;需要银行间加强在跨行业合作,而不是强化其竞争效应。
信贷模式上,制造业由授信业务向非授信业务转变;服务业由传统产品向创新产品转变。银行以不动产抵押为主要放贷条件、以资产业务拉动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模式,在商业模式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的今天,越来越受到挑战。例如,在制造行业客户中,一些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不迫切,而非授信业务需求越来越多,如計算机整机制造代工企业需要快捷便利的现金管理和境外业务、大型国企需要P2P、投行、并购等业务。下一步,银行应调整思路,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交易银行转变,从信贷业务为主向非授信业务为主,如现金管理、国际结算、投资咨询、投行业务等转变,满足制造业客户新的金融需求。
服务业企业由于缺乏传统的房产等银行认可的抵押品,在银行贷款难。下阶段,银行尤其是批发业占比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应借助自己反应灵活、勇于创新的优势,根据服务业“轻资产、弱担保”的特点,从收费权、未来收入质押等方面创新服务业信贷模式。只有创新了信贷模式,才有可能支持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只有强大、成为核心地位新型服务业,才有可能变革现有的金融资源分配模式,提升整体的金融效率。
(作者单位:李利,中信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姜维权,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王桤伦,中信银行董监事会办公室)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整体情况
从整体上看,国有银行贷款总额为37.66万亿元,股份制银行为13.65万亿元,国有银行是股份制银行的2.76倍。其中对公贷款是2.43倍。个人贷款是3.67倍。从贷款占比上看,二者都以对公贷款为主,占比都在70%左右(如表1和图1所示)。
从具体行业贷款规模看,国有银行在20个行业的贷款额都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二者贷款额前9名的行业在贷款总额中占比在93%以上,剩余11个行业贷款占比不足7%。9个靠前行业如表2所示。
其中,除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两个行业外,国有银行贷款额是股份制银行的1倍多,其余5个行业二者差距都在2倍以上。最大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41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5.89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8倍)。可以看出在垄断程度高、政府影响大的行业国有银行更有优势(如图2所示)。
从占比上看,国有银行制造业占比最高,为25.54%。股份制银行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最高,均为25%左右。其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国有银行较股份制银行分别高出9.04、5.94个百分点。在批发零售业,股份制银行较国有银行高出12.51个百分点(如图3所示)。
主要行业贷款分布情况
制造业
从贷款规模上看,国有银行均高于股份制银行。从占比上看,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黑色金融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国有银行分别高于股份制银行0.63、0.4、0.31个百分点。在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非金融矿物制品业,股份制银行分别高于国有银行0.5、0.32、0.31、0.21个百分点(如图4所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商业银行六成左右贷款投向了道路运输业,其中主要是各级政府高速公路的修建。仓储业、运输代理业、快递业等行业贷款占比不足6%(如图5所示)。
批发零售业
批发业与零售业比较,银行贷款八成以上投向了批发业。由于具体批发子行业贷款数据不可获得,以调研的某股份制银行数据进行探讨。该行批发业贷款中50%左右是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而其中90%以上都集中在四个行业上:金属及金属矿批发、石油及制品批发、煤炭及制品批发、建材批发。根据WIND数据,2012年批发业中,从商品购进额、行业负债及销售额三个角度获得的数据情况,与调研行情况基本一致。因此,近似估算商业银行批发业贷款约50%~60%投放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其中又主要集中在金属及金属矿批发、石油及制品批发、煤炭及制品批发(如图6所示)。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国有银行投向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比例高达90%。股份制银行为65%。股份制银行在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额略高于国有银行(如图7所示)。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行业贷款质量比较
整体情况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二者不良率远高于其它行业。除批发零售业外,股份制银行其它行业不良率均低于国有银行(如图8所示)。
主要行业不良情况
制造业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金属制品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三个行业的不良率均排名靠前。二者占比比较中,国有银行在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较高;股份制银行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中较高(如图9所示)。
分析行业不良原因,主要与产能过剩、附加值低、受国内外经济不振影响有关。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发生不良集中的光伏行业、金属制品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不良集中的钢铁行业、纺织业不良集中的棉纺纱加工业等。
股份制银行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不良明显高于国有银行,与其处于产业链的相对竞争劣势有关。如汽车制造业中的整车制造企业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更多选择与国有银行合作,股份制银行则向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如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这些企业缺乏定价权,风险高于整车制造企业,因此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股份制银行不良多发生在大型钢铁企业上下游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上,当发生行业系统性风险时,这些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冲击。另外,全国市场占有率长期达40%~50%的十大钢铁企业,主要与国有银行进行战略合作,股份制银行只能分得剩余市场,也使得股份制银行在该行业的风险显著高于国有银行。
批发业
批发业不良集中在占比最大的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的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中,与制造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不良较高的情况相对应。说明行业不良不是独立存在的,整条产业链中所有行业都是相互关联的。一旦发生风险,会沿着产业链由核心企业向上下游扩散;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扩散;由生产企业向金融企业等相关企业扩散。
对银行行业贷款的建议
行业选择上,由独立的企业、行业选择转向产业链整体选择,由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分别选择转向产业链整体选择。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看,制造业与批发业居于第一和第二位。而二者内部排名靠前的子行业,又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如制造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与批发业的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是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由此可见,我国银行贷款资源主要集中在几条产业链上,而不是孤立的分布在某个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上。这意味着银行在贷款行业投放时,需改变以往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考虑模式,应从整条产业链来整体考虑,从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的角度整体考虑,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选择客户,同时也能从行业的角度来管理风险,避免风险沿产业链扩散。
同一产业链条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应强化银行间的合作效应。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如钢铁、汽车产业链,国有银行掌握产业链的核心制造业大企业,股份制银行营销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二者自然分工服务整条产业链。这种状况在我国金融业竞争不充分、资源更多集中在国有银行的前提下短期内较难改变。因此,在同一产业链上,需要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分工合作;需要不同银行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性选择和特色化经营;需要银行间加强在跨行业合作,而不是强化其竞争效应。
信贷模式上,制造业由授信业务向非授信业务转变;服务业由传统产品向创新产品转变。银行以不动产抵押为主要放贷条件、以资产业务拉动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模式,在商业模式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的今天,越来越受到挑战。例如,在制造行业客户中,一些客户的融资需求并不迫切,而非授信业务需求越来越多,如計算机整机制造代工企业需要快捷便利的现金管理和境外业务、大型国企需要P2P、投行、并购等业务。下一步,银行应调整思路,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交易银行转变,从信贷业务为主向非授信业务为主,如现金管理、国际结算、投资咨询、投行业务等转变,满足制造业客户新的金融需求。
服务业企业由于缺乏传统的房产等银行认可的抵押品,在银行贷款难。下阶段,银行尤其是批发业占比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应借助自己反应灵活、勇于创新的优势,根据服务业“轻资产、弱担保”的特点,从收费权、未来收入质押等方面创新服务业信贷模式。只有创新了信贷模式,才有可能支持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只有强大、成为核心地位新型服务业,才有可能变革现有的金融资源分配模式,提升整体的金融效率。
(作者单位:李利,中信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姜维权,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王桤伦,中信银行董监事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