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需要从阅读开始的,我们只有读懂题目、了解题意,才能更好的找出题目中各种变量及其关系,进而做对题目。因此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教学中,阅读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阅读价值的发挥。在此,文章就针对该话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数数学阅读;重要意义;教学现状;有效对策
一、引言
我曾在教学实践中,和一位小学生发生了一段有趣对话。老师:“同学,你的语文得了96分,为什么数学只有72分呢?”学生:“老师,因为我不喜欢数学,一是一、二是二,除了算题就是算题,干巴巴的没意思。”老师:“那你为什么喜欢语文啊?”学生:“语文很有趣啊,可以认识很多字,认识了字可以看很多故事书。”这段对话让我久久思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与语文学科截然不同。基础数学中,都有某种标准解答,比如“一加一,就等于二。”从单纯感知上来说数学确实是“干巴巴的”“说一不二”,让小学生充满好奇的想象世界无从拓展,显得干枯乏味、“没意思”。如何给小学数学添光加彩,让它更具魅力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展了本文的研究。
二、阅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让小学数学“有滋有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简而言之,数学其实是一种“科学语言”。怎么学好语言?关键是要用好用足用活“语文领域的方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促进人们思考。”“良好的阅读,能让语言生花。”
第一,良好的阅读,能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准确性。数学符号对小学生来说,不同于单纯文字易于理解。同时数学中的文字、图表、符号等多种语言的运用,增加了理解把握的难度,良好的阅读能让学生掌握各种语言表述的准确信息,不至于“摸不着头脑”,造成老师读题可以写出正确答案,自己读题不知所云的现象。
第二,良好的阅读,能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层次性。在准备把握各种数学术语传达的信息之后,良好的阅读能让这些信息实现重组整合,给予了学生假设、推理、论证的空间,实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推动由直观感知到理性升华的飞跃。
第三,良好的阅读,能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数学应用题中,语言表述多,上下联系强,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轻松从所给的材料中找出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喜悦中更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良好的阅读能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数学途径品味自然動态、人生故事,从而增加了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与动力。这样一来,数学便由“索然无味”变得“妙趣横生”。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数学阅读“价值观”的缺失。目前存在一种对数学阅读认知的误区: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与数学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出了加强数学阅读的呼吁,但这种呼吁分贝不大、影响有限,被掩盖于无视数学阅读的茫茫大流之中。
第二,数学阅读“存在感”的缺失。大部分人只是在上课时翻翻数学课本,课后不停刷题,无法达到数学阅读的层次和高度。当前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和考试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往往被分配给了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后作业、学习第二课堂、学习专业特长等,难以自发开展数学阅读。同时,数学教材尽管通过图文设计提升了感染力和形象性,但在语文阅读、思品阅读的挤压之下,数学阅读的空间更见狭小。
第三,数学阅读“方法论”的缺失。在家长没有充分了解数学阅读重要性和教师对数学阅读的引导、指导少之又少的背景之下,即便少数学生有数学阅读的行动自觉,但由于没有科学方法指导,读什么,怎么读,成为难题,学生只是随性而为、孤军奋战,事倍功半、成效不大。
四、提升阅读质量的有力措施
第一,着力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对阅读的好感,才能乐于阅读、享受阅读。一是发挥教师的示范力。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阅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用形象、活泼、感人的语言进行阅读示范,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爱上阅读。二是发挥故事的吸引力。善于引入已有的数学故事,教师还可以把数学知识编写成数学故事,将知识点贯穿于故事情节中,用故事感染学生,比如在小数点教学时可以说《小数点的代价》。三是开发学生的表现力。还可以适当开展数学阅读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阅读讨论,积极表现,然后给予适当鼓励与表扬,比如:“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你们这样的声音!”“你说的真不错,咱班的孩子可真厉害!”通过口头表扬激发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第二,着力培养阅读习惯。习惯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实践表明,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其数学学习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一是注重课前阅读培养。利用上课前的时间或早读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或者由班干部带头组织数学阅读,营造数学阅读的浓厚氛围。二是注重课中阅读培养。可以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时,让孩子自己去阅读找到阅读的关键字“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性材料,如视频、实物、图形、板书等等,如在100以内的减法列竖式时十位不得为零,可以说一个关于0占位的故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和观察,在思考中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注重课后阅读养成。要鼓励学生在家的时间用起来,并帮助学生寻找与数学相关、有价值的阅读材料,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如,《数学历险故事》《数学阅读》《小学数学阅读——数学在哪里》等。
第三,着力训练阅读技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还不能很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小学数学阅读而言,有三种方法值得借鉴。一是全面通读法。小学生读题容易粗心大意,普遍出现漏字掉字现象,特别是可能会忽视看似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字词,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必须先通读一遍,逐字逐句地读,以防蜻蜓点水、顾此失彼。二是反复阅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些题目读一遍之后,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反复读,对难点字词要仔细反复地琢磨,得出概念信息、直接信息、隐含信息等,确保读明白。三是重点标注法。小学生注意力有限,有时读了几遍还是分不清题意,这就要求边读边作标注,用打点、划线等方式,标注“相等”“一共”“比”“多于”“平均”“所有”“还剩”“最多”“最少”“再”“相差”等关键词字眼,再慢慢悟出这些关键词的意思,边读边想边梳理,最后达到理解全题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前提。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支持学生开展数学阅读,让学生在想读、会读、乐读中提升数学兴趣、探索数学的奥妙。
参考文献:
[1]吴大榕.加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之我见[J].教育前沿.2018.
[2]申书平.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之我见[J].教育.2017.
[3]冯立志.对创新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新教育时代.2019(48).
关键词:小数数学阅读;重要意义;教学现状;有效对策
一、引言
我曾在教学实践中,和一位小学生发生了一段有趣对话。老师:“同学,你的语文得了96分,为什么数学只有72分呢?”学生:“老师,因为我不喜欢数学,一是一、二是二,除了算题就是算题,干巴巴的没意思。”老师:“那你为什么喜欢语文啊?”学生:“语文很有趣啊,可以认识很多字,认识了字可以看很多故事书。”这段对话让我久久思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与语文学科截然不同。基础数学中,都有某种标准解答,比如“一加一,就等于二。”从单纯感知上来说数学确实是“干巴巴的”“说一不二”,让小学生充满好奇的想象世界无从拓展,显得干枯乏味、“没意思”。如何给小学数学添光加彩,让它更具魅力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展了本文的研究。
二、阅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让小学数学“有滋有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简而言之,数学其实是一种“科学语言”。怎么学好语言?关键是要用好用足用活“语文领域的方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促进人们思考。”“良好的阅读,能让语言生花。”
第一,良好的阅读,能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准确性。数学符号对小学生来说,不同于单纯文字易于理解。同时数学中的文字、图表、符号等多种语言的运用,增加了理解把握的难度,良好的阅读能让学生掌握各种语言表述的准确信息,不至于“摸不着头脑”,造成老师读题可以写出正确答案,自己读题不知所云的现象。
第二,良好的阅读,能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层次性。在准备把握各种数学术语传达的信息之后,良好的阅读能让这些信息实现重组整合,给予了学生假设、推理、论证的空间,实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推动由直观感知到理性升华的飞跃。
第三,良好的阅读,能增强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数学应用题中,语言表述多,上下联系强,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轻松从所给的材料中找出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喜悦中更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良好的阅读能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数学途径品味自然動态、人生故事,从而增加了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与动力。这样一来,数学便由“索然无味”变得“妙趣横生”。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数学阅读“价值观”的缺失。目前存在一种对数学阅读认知的误区: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与数学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发出了加强数学阅读的呼吁,但这种呼吁分贝不大、影响有限,被掩盖于无视数学阅读的茫茫大流之中。
第二,数学阅读“存在感”的缺失。大部分人只是在上课时翻翻数学课本,课后不停刷题,无法达到数学阅读的层次和高度。当前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和考试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往往被分配给了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后作业、学习第二课堂、学习专业特长等,难以自发开展数学阅读。同时,数学教材尽管通过图文设计提升了感染力和形象性,但在语文阅读、思品阅读的挤压之下,数学阅读的空间更见狭小。
第三,数学阅读“方法论”的缺失。在家长没有充分了解数学阅读重要性和教师对数学阅读的引导、指导少之又少的背景之下,即便少数学生有数学阅读的行动自觉,但由于没有科学方法指导,读什么,怎么读,成为难题,学生只是随性而为、孤军奋战,事倍功半、成效不大。
四、提升阅读质量的有力措施
第一,着力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对阅读的好感,才能乐于阅读、享受阅读。一是发挥教师的示范力。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阅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用形象、活泼、感人的语言进行阅读示范,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爱上阅读。二是发挥故事的吸引力。善于引入已有的数学故事,教师还可以把数学知识编写成数学故事,将知识点贯穿于故事情节中,用故事感染学生,比如在小数点教学时可以说《小数点的代价》。三是开发学生的表现力。还可以适当开展数学阅读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阅读讨论,积极表现,然后给予适当鼓励与表扬,比如:“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你们这样的声音!”“你说的真不错,咱班的孩子可真厉害!”通过口头表扬激发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第二,着力培养阅读习惯。习惯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实践表明,小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其数学学习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一是注重课前阅读培养。利用上课前的时间或早读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或者由班干部带头组织数学阅读,营造数学阅读的浓厚氛围。二是注重课中阅读培养。可以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时,让孩子自己去阅读找到阅读的关键字“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性材料,如视频、实物、图形、板书等等,如在100以内的减法列竖式时十位不得为零,可以说一个关于0占位的故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和观察,在思考中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注重课后阅读养成。要鼓励学生在家的时间用起来,并帮助学生寻找与数学相关、有价值的阅读材料,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如,《数学历险故事》《数学阅读》《小学数学阅读——数学在哪里》等。
第三,着力训练阅读技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还不能很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小学数学阅读而言,有三种方法值得借鉴。一是全面通读法。小学生读题容易粗心大意,普遍出现漏字掉字现象,特别是可能会忽视看似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字词,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必须先通读一遍,逐字逐句地读,以防蜻蜓点水、顾此失彼。二是反复阅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些题目读一遍之后,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反复读,对难点字词要仔细反复地琢磨,得出概念信息、直接信息、隐含信息等,确保读明白。三是重点标注法。小学生注意力有限,有时读了几遍还是分不清题意,这就要求边读边作标注,用打点、划线等方式,标注“相等”“一共”“比”“多于”“平均”“所有”“还剩”“最多”“最少”“再”“相差”等关键词字眼,再慢慢悟出这些关键词的意思,边读边想边梳理,最后达到理解全题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前提。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支持学生开展数学阅读,让学生在想读、会读、乐读中提升数学兴趣、探索数学的奥妙。
参考文献:
[1]吴大榕.加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之我见[J].教育前沿.2018.
[2]申书平.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之我见[J].教育.2017.
[3]冯立志.对创新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新教育时代.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