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轮机长(至少十年实践经验,由船舶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逐步晋升至轮机长,其技能等级不亚于高级技师),依托学院实训基地成立轮机长工作室。轮机长工作室与航运企业深入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以轮机长工作室建设为载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引领专业发展。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开发实用型教材、建设精品(优质)课程、指导技能大赛、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轮机长工作室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成立轮机长工作室,引领专业建设
学院轮机长工作室引进中远集团总轮机长王振东、青岛远洋公司高级工程师傅象伦、原天津远洋运输公司高级轮机长伊继华和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轮机模拟器研究专家张国树等专家。青岛市划拨10万元资金用于轮机长工作室建设研究。通过轮机长工作室的平台,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推动轮机长工作室建设,学院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三年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完成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建成国内先进、设备齐全的动力设备拆装实训中心、动力设备操作实训中心、船舶电气实训基地、轮机模拟器实训中心等四大专业教学基地及金工工艺实训车间,能满足160人同时实训的需要。新建成的全任务模拟器实训中心含轮机模拟器实训室、单机版轮机模拟器实训室,能全方位、全过程模拟现代商船机舱工作情景,仿真模拟机舱所有机舱设备的配置、运行状态、操作管理及故障排除等任务,为学生培养创设了优良的教育环境。
二、 形成“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组建由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学院骨干教师、航运企业骨干、职教专家等组成的轮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到航运企业、院校、主管机构调研,制订了职业认知阶段——走进海员世界、职业认同阶段——熟悉海员业务、职业熟练阶段——适任船员岗位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参与全过程建设。
1.职业认知阶段——走进海员世界
制定《走进海员世界》认识实习课程标准,组织新生进行校内和港口船舶认知实习。认知实习前,由专业教师针对认知实习项目对学生进行宣贯;实习时,学生认真听取船上船员和专业教师的讲解;实习结束,学生写出认知实习报告。通过认知实习,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职业认同阶段奠定了基础。
2.职业认同阶段——熟悉海员业务
一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训练,学生完成了动力设备拆装与操作、金工工艺用等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学生撰写校内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实训中,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运用学校自有海校方舟实习船只,安排学生出海实习,熟悉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等实习项目。实习期间,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和工作室成员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实习的安全,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报告。
三是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考试,考取符合国际标准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
3.职业熟练阶段——适任船员岗位
制定船上见习课程标准,落实学生船上见习。主要流程为:制定实习方案——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宣贯——发放实习报告书——结束实习——上交实习报告书——批阅合格——领取毕业证书——换取适任证书。在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书中,公司管理人员和轮机长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
三、构建三证融通的项目化课程
根据“专家指导、企业参与、教师主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轮机长工作室成员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按照STCW公约,共同分析船舶轮机员和值班机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构建了专业培训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毕业证书三证融通的项目化课程。
四、开发实用型校本教材
组建由轮机长工作室成员、轮机工程专业骨干教师、职教名师及主管机关组成的校本教材编委会,指导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小组多次深入企业、院校调研,召开研讨会,研究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局关于船员培训、发证等的规则,编制符合目前学生需要的19本实用型校本教材,其中《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主推进动力装置》《轮机专业英语》等9本教材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农业部渔业船员编写了《渔船动力装置》《船舶电气及自动化》等五本渔船轮机员教材,将于近期出版。
五、建设精品课程
轮机长工作室成立三年来,与专业建成青岛市精品课程《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青岛市优质课程《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轮机管理》,积极筹建青岛市网络精品课程《船舶柴油机的起动》。建立了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测试和交流。
六、指导技能大赛
专业承担了青岛市第十二届、十三届 “船舶轮机员”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任务,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分析技能比赛关键点,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辅导,并将目前流行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专业与大师工作室共同努力,在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青年教师取得了青岛市船舶轮机员工种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更是包揽前三名。在2014年“好事中”国际帆船比赛航线赛中获得第九名、长距赛第十一名,2015年获得两个单项第一名的成绩。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和专业教师被聘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船舶主机与轴系安装的裁判员。
七、参加国家标准制定
近三年来,学院专业科研水平在轮机长工作室的带动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持了国家级《机舱设备操作工》职业标准制定,参与了交通教指委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的轮机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参与山东省教学指导方案制订等工作。
八、开展服务社会
学院充分发挥轮机长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与指导作用,加快了轮机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创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中青年教师技能提升以及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专业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围绕蓝色经济发展,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在企业培训等形式,积极组织涉海涉蓝企业员工参加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培训,每年开展培训2000余人次,年度专业培训收入超三百万元,服务半岛蓝色经济,为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轮机长工作室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纲要和规划,符合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有利于现有尖端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形成新技术克难攻关、新工艺创造创新、新标准研发推广、高技能人才交流提高的基地和体系。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以轮机长工作室建设为载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引领专业发展。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开发实用型教材、建设精品(优质)课程、指导技能大赛、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轮机长工作室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成立轮机长工作室,引领专业建设
学院轮机长工作室引进中远集团总轮机长王振东、青岛远洋公司高级工程师傅象伦、原天津远洋运输公司高级轮机长伊继华和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轮机模拟器研究专家张国树等专家。青岛市划拨10万元资金用于轮机长工作室建设研究。通过轮机长工作室的平台,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推动轮机长工作室建设,学院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三年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完成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建成国内先进、设备齐全的动力设备拆装实训中心、动力设备操作实训中心、船舶电气实训基地、轮机模拟器实训中心等四大专业教学基地及金工工艺实训车间,能满足160人同时实训的需要。新建成的全任务模拟器实训中心含轮机模拟器实训室、单机版轮机模拟器实训室,能全方位、全过程模拟现代商船机舱工作情景,仿真模拟机舱所有机舱设备的配置、运行状态、操作管理及故障排除等任务,为学生培养创设了优良的教育环境。
二、 形成“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组建由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学院骨干教师、航运企业骨干、职教专家等组成的轮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到航运企业、院校、主管机构调研,制订了职业认知阶段——走进海员世界、职业认同阶段——熟悉海员业务、职业熟练阶段——适任船员岗位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参与全过程建设。
1.职业认知阶段——走进海员世界
制定《走进海员世界》认识实习课程标准,组织新生进行校内和港口船舶认知实习。认知实习前,由专业教师针对认知实习项目对学生进行宣贯;实习时,学生认真听取船上船员和专业教师的讲解;实习结束,学生写出认知实习报告。通过认知实习,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职业认同阶段奠定了基础。
2.职业认同阶段——熟悉海员业务
一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训练,学生完成了动力设备拆装与操作、金工工艺用等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学生撰写校内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实训中,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运用学校自有海校方舟实习船只,安排学生出海实习,熟悉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等实习项目。实习期间,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和工作室成员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实习的安全,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报告。
三是学生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考试,考取符合国际标准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
3.职业熟练阶段——适任船员岗位
制定船上见习课程标准,落实学生船上见习。主要流程为:制定实习方案——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宣贯——发放实习报告书——结束实习——上交实习报告书——批阅合格——领取毕业证书——换取适任证书。在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书中,公司管理人员和轮机长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
三、构建三证融通的项目化课程
根据“专家指导、企业参与、教师主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轮机长工作室成员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按照STCW公约,共同分析船舶轮机员和值班机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构建了专业培训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毕业证书三证融通的项目化课程。
四、开发实用型校本教材
组建由轮机长工作室成员、轮机工程专业骨干教师、职教名师及主管机关组成的校本教材编委会,指导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小组多次深入企业、院校调研,召开研讨会,研究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局关于船员培训、发证等的规则,编制符合目前学生需要的19本实用型校本教材,其中《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主推进动力装置》《轮机专业英语》等9本教材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农业部渔业船员编写了《渔船动力装置》《船舶电气及自动化》等五本渔船轮机员教材,将于近期出版。
五、建设精品课程
轮机长工作室成立三年来,与专业建成青岛市精品课程《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青岛市优质课程《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轮机管理》,积极筹建青岛市网络精品课程《船舶柴油机的起动》。建立了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测试和交流。
六、指导技能大赛
专业承担了青岛市第十二届、十三届 “船舶轮机员”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任务,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分析技能比赛关键点,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辅导,并将目前流行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专业与大师工作室共同努力,在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青年教师取得了青岛市船舶轮机员工种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更是包揽前三名。在2014年“好事中”国际帆船比赛航线赛中获得第九名、长距赛第十一名,2015年获得两个单项第一名的成绩。轮机长工作室成员和专业教师被聘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船舶主机与轴系安装的裁判员。
七、参加国家标准制定
近三年来,学院专业科研水平在轮机长工作室的带动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持了国家级《机舱设备操作工》职业标准制定,参与了交通教指委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的轮机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参与山东省教学指导方案制订等工作。
八、开展服务社会
学院充分发挥轮机长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与指导作用,加快了轮机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创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中青年教师技能提升以及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专业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围绕蓝色经济发展,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在企业培训等形式,积极组织涉海涉蓝企业员工参加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培训,每年开展培训2000余人次,年度专业培训收入超三百万元,服务半岛蓝色经济,为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轮机长工作室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纲要和规划,符合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发展规划,有利于现有尖端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形成新技术克难攻关、新工艺创造创新、新标准研发推广、高技能人才交流提高的基地和体系。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