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考察印象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随团飞赴我国台湾,对台湾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和中州技术学院等四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行了详细考察,切身感受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理念,收获颇丰,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创新变革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考察
  作者简介:辛志杰(1966-),男,福建惠安人,福建電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丽娇(1965-),女,福建晋江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福建 泉州 36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A10335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29-0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高考生源数量的迅速下降,“以生养校”模式已难以为继,对于众多的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发展态势更为严峻。如何顺利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变,造就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是摆在政府、社会、举办者和广大师生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一、参访院校的基本情况
  1.台湾科技大学
  该校前身为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4年,是全台第一所技职大学,属公办性质。1997年改名台湾科技大学。
  学校地处台北市区。现亚洲大学排名第72名、世界排名第351名(全台第五),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五百大名校的科技大学(泰晤士报评比)。现有工程学院、电资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和精诚荣誉学院等6个学院,共14个系、24个研究所;教师约1500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人、兼任教师500人、业界教师200人、支援人员350人;在校生约10000人,其中大学生约5500人、硕士生约3400人、博士生约1100人。
  2.龙华科技大学
  该校前身为龙华工业技艺专科学校,于1969年由有“台湾电缆之父”之称的孙法民先生暨夫人陈淑娟女士筹资创办。2001年,龙华科技大学成为北台湾地区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学。
  学校地处北台湾的桃园县,交通便捷,依山建筑,环境宁静优美。现有工程学院、电资学院、管理学院和人文暨科学学院等4个学院,共12个系、5个硕士班;专职教师248人、兼职教师260人,助理教授以上师资比73.38%,专职教师中69%具有博士学位;在校生9769人,其中大学生9507人、研究生262人。2008年台湾1111人力银行公布之企业最爱之校系排行报告指出,于私立技职体系中龙华科技大学排名为前4名。
  3.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为台湾省台北县私立耕莘高级护理助产职业学校,于1971年由台北天主教会创办,2001年改制为护理专科学校。
  该校有新店、基隆、宜兰三个校区,总占地约17公顷,其中宜兰校区为2008年新建,环境宁静优美,全部采用中式庭院建筑,拥有全台高校唯一的地下温泉疗养设施。现有护理科、幼儿保育科、化妆品应用与管理科、资讯管理科、健康休闲管理科、美容保健科、数位媒体设计科、全人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系,招收学制有日间五专、日间二专、夜二专和在职专班等4种;专职教师100多人,讲师、讲师级专业及技术师占71%,助理教授及以上师资占25%;学生合计75班、3147人。拥有2家校办企业:耕莘附设实验托儿所和台北市重庆托儿所。
  4.中州技术学院
  该校前身为中州工业专科学校,于1965年创办,几经起伏,于2000年升格为中州技术学院。
  学校地处台湾中部美丽富饶的彰化市员林镇,依山建筑,环境宁静优美。现有数位内容学群、工学群、商管学群和健康与照顾学群等4个学群,共16个系、2个研究所;实验实训设备总价约18亿新台币;专任教师193名,具有博士学历占60%左右,2009年研究计划人均执行1.25件,当年完成率达66%;在校生近6000人。
  二、考察心得体会
  本次考察得到各参访院校的热忱欢迎,许多台湾高校的领导、教师和接待人员的祖籍都在福建,一口浓浓的闽南口音让大家倍感亲切,团员们真正切身体会到了福建对台的“五缘”优势。加强两岸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是大势所趋。
  1.两岸高校交流合作方面
  除了希望吸引大陆学生到台湾高校学习外,台湾许多高校对与大陆院校全方位交流合作体现出高度之热情。龙华科技大学葛校长提出“共同期待:培养自己人。龙的传人、爱我中华”口号,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多两岸高校交流项目,如短期游学及多元学制衔接与合作,近期该校推出暑假20天短期交流项目,主题是“创新、创意、创业”交流学习。中州技术学院提出,对合作院校的教师赴该校交流免收学习费用和住宿费,并安排专业对口教师进行互动与指导等。
  2.招生与专业设置方面
  每年台湾技职院校参照政府部门(如行政院经合会的“人力发展小组”)提供的人才需求数据安排招生专业和计划,并对招生专业做出招生或停招的调整;在私立中州技术学院,每位教职工都有招生人数和“流失率”考核指标,意以巩固在校生数量;台湾教育专家们认为,对于简单的生产线重复劳动不需要职业教育,所需技能只要学生到了生产现场练习数次甚至十次、百次就会,没有必要在学校学习,因此职业教育不应是就业的终点,而应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并能适应不同学习模式,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树立信心面对社会的挑战。台湾的专科学校基本只留下医护、餐饮、幼儿教育这类需要复杂技能训练的专业。
  3.专业教学方面
  近年来,台湾技职院校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以及学生长远的发展需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比工业化初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学回归“群集制”,即教学从单一行业所需理论知识回归更广泛的专业群平台所需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多数教学系只有一个专业教学计划,但专业可选课较多,以方便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做出选择。
  许多学校实训设备丰富,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就可以得到专业教师指导下的实验实训设备操作训练,设备利用率非常高,学生动手机会众多。参访时,许多实验室都是由学生进行演示和介绍,老师仅作补充介绍。
  台湾技职院校鼓励在校生取得证照,有的学校直接按证照考核要求开展教学,特别是初中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参照企业用人需要,有的专业要求学生取得数本证照(如中州技术学院行销与流通管理系要求取得的专业证照达7本以上)。许多学校拥有或争取建设自己的鉴定站,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服务。由于五年制学生受专业技能训练时间长,技术娴熟,相比于二年制学生,他们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台湾技职院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平台,除了鼓励学生参加跨领域学程学习(如不收费)、允许学生转专业外,四年制的教育有助于与本科高校实现学制对接,让技职院校的毕业生也能够进入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学习,打通人才成长渠道,实现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最大满足。
  4.素质教育方面
  台湾校园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师生彬彬有礼、态度好、效率高是大家的共同印象,这是台湾高校长期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结果。台湾高校学生德育教育主要依靠劳动课、教官帮助、师生组织、活动开展等方式完成。学校强调大学生要具有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法律、道德权利义务,充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定期在校内举办书画展、花卉展、家具展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视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场境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机、语文、英语和法律等知识,私立中州技术学院在校内建设了“模拟法庭”,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切身体会法庭诉讼,体验法律生活。
  5.师资队伍方面
  许多学校要求专任教师坐班,教师要建立个人教学网站,每周公布在校辅导时间以加強学生课外辅导;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实施因材施教,不要求统一教材、统一大纲和教案;实施学业预警制度,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合格时立即安排教师对该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要求教师也要取得专业证照,一般要求为乙级(相当于大陆的高级工或技师资格)。
  台湾技职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对专任教师的要求除了完成授课任务,更多的是为教师“减授”,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担任行政职务或从事研究工作都可以减少应承担的授课课时;对于以教师为主体推动的产学合作项目,学校仅抽取项目经费的6%左右作为行政办公费,其余费用全部用于项目开发、专利申请与推广等。业界老师、兼职教师一般领取钟点费,也要进行年度考核。
  6.就业方面
  就业是永恒的难题,据台湾科技大学副校长彭云宏博士介绍,台湾高校每年都有10%左右的毕业生“人间蒸发”(即无法跟踪),本科生更是达到12%以上,这可能和学生没有获得职业成就感等因素有关。
  台湾高校与政府、社会的人力资源网络互动密切,多方共同推动毕业生就业,在相关人力网站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直接在系统中体现,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择毕业生。在台湾,学生技能证照的“教、考、训、用”还在研究之中。
  7.全力灌输服务理念
  台湾校长们不谈“管理”,而是谈“服务”。强调教职工队伍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年度考核时同事之间互相打分,表达出“让你参加工作不是来制造矛盾,而是来和同事一起创造更高工作效率和目标”的理念。除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对行政人员的服务要求更广泛,要求行政人员的素质不低于教师、对学校整体行政工作要有整体概念、能胜任多项行政工作、协调能力要强,行政人员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一般为1:2甚至更低。
  在台湾私立学校,校长有人、财、物使用分配权,董事会更主要的任务是找企业、找校友,为学校筹集更多的发展经费。
  三、结语
  按照台湾同行的说法,台湾的职业教育超前大陆十年左右时间。台湾高校也经历了高考生源迅速减少、许多院校难以为继的痛苦阶段,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院校更加融入社会,主动服务于社会,教育理念更加先进,管理效率提高显著,成为社会大家庭终身教育的一分子。在台湾,教师仍是较为抢手的职业。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为充分发挥高等数学教学在培养理工科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分析了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探讨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许珍惜(1980-),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教;刘红海(1983-),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讨论了培养“线性代数”课程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出了培养的四种实践模式,说明了各模式的可行性及其优点。  关键词:线性代数;兴趣;实践  作者简介:王会战(1974-),男,陕西武功人,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讲师;邓方安(1963-),男,陕西宁强人,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陕西汉中72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LGKY10-06)的研究
期刊
摘要: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通过分析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问题,借鉴控制理论中的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探索了学风闭环控制模式,设计出基于个人、宿舍、班级的三级学风闭环控制系统。此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闭环控制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不仅能保障优良学风的形成,还能进一步优化时间和资金投入。  关键词:学风
期刊
摘要:“双载体”是指教学情境和学生课业,两个载体分别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抓手。“双载体”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尝试。实施“双载体”教学模式改革,要在针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学生课业,还要打好课程建设的基础以及实施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方法的同步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载体;教学模式;公共关系;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崔景茂(1963-),男,安徽懷
期刊
摘要:水工钢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建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一般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将课程设计计算部分作为课程大作业提前布置,同时下达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设计任务和设计思想,注重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的有机结合。文章从目前钢结构课程设计中不适应这种要求的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几个方面的改革设想,诸如加强实践环节、命题多样化、强化过程
期刊
摘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与成效。以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FHH)电气工程专业为例,对其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归纳总结了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与特点。结合我国国情与浙江科技学院校情,以培养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为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设想。研究成果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借鉴德国FH办学经验,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
期刊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这门课的特点,对加强学科建设和各种保障机制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提高“形势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作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保障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丁伟民(1965-),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5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民汉一体化教学在新疆高校的全面展开,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从优化师资,开设民族预科班的专业数学汉语,改革教学模式,组建优秀学生的业余“教师”组、科研小组等方式对大学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汉融合式教学;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民族教育  作者简介:张莉(1979-),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讲师。(新疆乌鲁木齐830
期刊
摘要:意象图式是通过空间关系经过高度抽象而获得的。隐喻是指由空间概念向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以霍克斯的英译本《红楼梦》为蓝本,分析介词above的基本空间意义,并借用隐喻对其语义上的延伸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得知,above除了其原型意义外,在社会关系域、程度域、状态域等领域还有六种引申义。  关键词:意象图式;空间意义
期刊
摘要:以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平台等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分析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建设成效,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励志创新型”、“3+1定单工程卓越型”、“双专业双学位复合型”和“国际交流型”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创新性地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多目标、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多目标;立体化;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