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识到文言文教学要注重预习,重视培养语感,创设恰当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通了课文,才能在诵读中读懂课文,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当教师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时,学生会回赠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
  关键词: 课题研究 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 培养语感 激发兴趣
  单位每学期都要求教研员去学校上几节下水课和示范课,对自己的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我的课题研究方向是有关古诗文诵读的,所以上学期在乌审旗第一中学上课期间,我特意选择一篇文言文,原想就文言文教学进行新的尝试,但效果不显著,课后进行了反思,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获得一个全新的结果。因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它的教学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测反馈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整节课毫无生气可言,完全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单调重复那些枯燥的文言词语、文言现象。老师教文言文教得费力,学生更是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究,有一些收获,从而有效地指导一线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所以本学期再次到乌审旗第一中学上下水课时,我就又特别选择了一篇文言文。根据学校老师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观潮》这篇文言文,尝试进行情境教学。
  《观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这一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文言语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过了《桃花源记》、《三峡》等较长文言文章,所以这次到学校上课,我和两位科任老师各联系了一个班之后,没有提前见学生,只是让科任老师告诉学生提前预习《观潮》,如何预习由科任老师自己确定。因为当初我在学校任教时,和学生一起学习文言文之前,我都要督促学生自主解决字音问题,然后进行范读、领读,帮助学生在开课之前至少能读顺文章。所以这次我想顺便看看老师们平时是怎么做文言文预习的。
  上课时,师生顺利交流,进入课堂学习环节。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我首先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却在两个班有了截然不同的体验:一个班的同学已经可以非常流利地读通课文,但另一个班连基本的字音都没梳理,根本读不下来课文,问学生,也知道今天要上这篇课文,老师也布置过预习。但为什么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问学生才知道原因。原来第一个班的老师指导预习时先让学生扫除字音障碍,领读之后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多次朗读,学生自然可以流利朗读课文,而另一个班老师只是告诉学生预习这篇课文,具体怎么做没有指导。学生自觉性差,当然不会自主解决问题,只等老师上课时再教。可想而知,这两个班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课程进度会有多大差距。由此我想到,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畅朗读课文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为《观潮》一文讲述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而全国各地电视台在每年八月中旬都会对这一景象竞相报道,视频资料很好找。为了在教学中更直观地再现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原计划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就播放视频,但由于教室的网络原因,未能按计划进行。后来在疏通文义后,我发现此时播放视频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会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由文字变为直观景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如何传神地进行描写。果然,在播放我下载的视频时,好多学生在连连赞叹之时还不忘说出课文中原句,很自然地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奇特。这样的结果可真是出乎意料。原来当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时,学生会回赠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现代人总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很少有人喜欢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加上没有语言环境,所以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一线老师要教学生学好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心理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是谈之色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从做好预习入手,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辅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备创设恰当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再辅以具体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形成一定的诵读能力。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有效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诵读文章内容,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实“经历”才行。
  由此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必须注重预习,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通了课文,才能在诵读中读懂课文,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文章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情致,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识字模式进行探索改革。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让一个个陌生的汉字“活”起来。学生轻松识字了,识字就不再是学生的沉重包袱。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古人云:“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是学生运用汉语言过渡到书
本文所说的短板,首先指教师专业知识的短缺,人格的缺憾,其次是学生知识的不全面,生活积累的欠缺。  一、反对形式主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听了太多的优课,特色的优课记得牢,补漏的优课印象更深,补漏的高手,他们的素质更高,优课最怕的就是教师有明显缺漏,其次就是优课的无缺憾,真的优课看两点:一是看教师的素质,二是看学生的表现,二者互动,学生为主。教师不消除“短板”,就难以达到一定境界,想上出有魅力的优
从师范类学校毕业后,我们便开始做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人可能一直要做到退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对幼儿的吵闹声感到无奈,对电脑里那些做不完的课题感到厌烦,对一个又一个活动、比赛不感兴趣,对家人对于我们的不满感到无助。我们开始抱怨,抱怨工作的繁杂、抱怨报酬的低廉、抱怨现在的家长如此难伺候、抱怨一个班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多、抱怨我这么忙碌为什么没有人理解。再加上日积月累、大同小异的工作方式,把热情彻底磨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写”的能力,“写”对整个语文综合能力起支柱作用。新课改“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底。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作出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作文教
摘 要: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试着转变教育观念,换位思考,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不要有教师的架子。虽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很多事实证明严师未必出高徒,有时还会把学生推向反面。教师若能经常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照样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出色的高徒。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
摘 要: 点、线、面等基本造型要素在设计师的合理组合、运用及巧妙创意下,构建出对被传达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刺激、共鸣和美的享受。通过对历史上和艺术设计发展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实例分析,对组成作品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进行研究,触动其神经系统,从而在设计领域引起涟漪。  关键词: 视觉设计 点 线 面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很朴实地
摘 要: 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适应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游戏或比赛,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并找准学生差距,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情感投入 学习兴趣 差距意识  社会在不断进步,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新课标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我结合多年的教
摘 要: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中考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大关,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总体检验。中考复习工作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运用有效的中考数学复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对中考数学的有效复习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考复习 有效性  引言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
摘 要: 如何有效进行复习教学呢?作者结合多年实践,从复习应注重明晰考纲着手,从关注知识的综合性、考试的导向性和试题训练的针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总复习 初中思品总复习 综合性 导向性 针对性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在思品社会课的中考总复习中,迫切需要进行审慎设计。这是因为过去的总复习设计多停留在“炒冷饭”层面,把学过的知识重新上一遍,学生的积极性难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些关键性的话语都指出幼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