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求实的素质,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以往的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写作技巧,写作要求过急过高,在培养出一小部分写作“尖子”的同时,也“培养”起了虚假的文风,更使大部分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怎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思考、探索这一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数十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做过一些尝试,现简要总结,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努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1983年师范毕业后,我在山机一厂子弟学校执教初中语文。第一次作文测试,发现“优等生”不足五分之一,我心急如焚!于是增加作文次数,强调写作要求……作文写了一篇篇,批语打了一条条,情况仍无明显好转,反而使师生皆感身心疲惫!
在走过一段急于求成的弯路后我开始意识到,要想使学生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首先要教给他们的不应是“怎样写”,而应是“写什么”,即首先要培养、锻炼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背诵再多的“写作技巧”又有何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刚接手的一届新学生,我首先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并突出强调:(1)观察,不能局限于“看”,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还要有体验;(2)要实事求是地观察,更要实事求是地写自己亲身的观察(体验)。
为了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我打破了课本单元写作的惯例,制订出独立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并付诸实施。以记叙文中写人的作文训练为例:《镜子里的我》,《说说我这个人》,《妈妈对我说》《爸爸对我说》(二选一),《忙碌的妈妈》《忙碌的爸爸》(二选一),《瞧,俺这一家子》。
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们认真地观察,真实地记叙自己的观察。在作文批改中,对于写真实观察的作文给予高分,充分肯定其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观察能力有所提高,求实文风逐渐形成,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为以后“有话会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契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基础较差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突破口”。
李元明诚实肯干乐于助人,可就是一作文就挠头“没东西写”。一次与他闲谈,发现他爱养狗,我就问:“你那么喜欢狗,怎么不写狗呢?”“这个也能写作文?”“怎么不能?只要是真实的观察!”“好嘞!”他兴奋地一拍大腿。没过几天,李元明既兴奋又有点胆怯地交来一篇作文《找狗》,写他帮助邻居家小弟分析家中小狗丢失的原因并帮其找回小狗的事。虽语句多有不顺和表述不明,但记事完整且“分析推理”颇有道理,我首先充分肯定其成绩,然后指出其中一方面的不足,让他再修改、补充……几次“回忆”、补充、修改后,一篇出色的作文《寻狗》完成了。李元明拍拍脑袋,“噢,作文原来是这样写!”后来,这篇习作在《说写月刊》上发表,在班级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跳绳》《抹个花脸“唱大戏”》等多篇佳作相继发表。
三、作文命题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的写作热情
对于作文的命题,尽量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如记一次活动,可以是《嘿,真棒》,也可以写《唉,真扫兴》;既可以颂扬美好事物,也可以揭露邪恶,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过系统、实在、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普遍提高,写作能力显著增强,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先后又有赵学保、周艳红、宋萍、梁峰、李世红、李媛等多位同学的作文发表或获奖。而且学生将这种善于观察、分析的好习惯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五、对于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更要努力培养学生求实的文风
1997年8月至今,我在技师学院教语文。对于教材中《计划》和《总结》这两种应用文体,我曾经引导学生进行过如下的写作训练。
当时,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宽裕;这些学生大都住校,有的一周回家一次,有的一月回家一次。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外上学时的岁月。在讲完了计划的特点、写法之后,我把我大学时实施的《饮食计划》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们。
饮食计划
为合理使用资金,适当安排饮食,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早饭:每人出菜票五分,饭票半斤以内。午饭:每人出菜票两角以内,饭票四两(星期四体育课,每人多让上二两)。晚饭:吃早上买下没吃完的咸菜,饭票每人四两。星期六:因食堂的师傅中午休班,早上买下中午的饭,两人饭票共1.2斤,菜票3角以内。星期日:同星期六。吃完饭后,若无特殊情况,就赶紧离开宿舍,经操场到教室,或者到外面散步,以免眼馋等情况的发生。
以上计划自制订之日起施行。违者罚在月底饿肚皮。
徐占生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以往的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写作技巧,写作要求过急过高,在培养出一小部分写作“尖子”的同时,也“培养”起了虚假的文风,更使大部分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怎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思考、探索这一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数十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做过一些尝试,现简要总结,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努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1983年师范毕业后,我在山机一厂子弟学校执教初中语文。第一次作文测试,发现“优等生”不足五分之一,我心急如焚!于是增加作文次数,强调写作要求……作文写了一篇篇,批语打了一条条,情况仍无明显好转,反而使师生皆感身心疲惫!
在走过一段急于求成的弯路后我开始意识到,要想使学生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首先要教给他们的不应是“怎样写”,而应是“写什么”,即首先要培养、锻炼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背诵再多的“写作技巧”又有何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刚接手的一届新学生,我首先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并突出强调:(1)观察,不能局限于“看”,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还要有体验;(2)要实事求是地观察,更要实事求是地写自己亲身的观察(体验)。
为了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我打破了课本单元写作的惯例,制订出独立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并付诸实施。以记叙文中写人的作文训练为例:《镜子里的我》,《说说我这个人》,《妈妈对我说》《爸爸对我说》(二选一),《忙碌的妈妈》《忙碌的爸爸》(二选一),《瞧,俺这一家子》。
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们认真地观察,真实地记叙自己的观察。在作文批改中,对于写真实观察的作文给予高分,充分肯定其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观察能力有所提高,求实文风逐渐形成,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为以后“有话会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契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基础较差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突破口”。
李元明诚实肯干乐于助人,可就是一作文就挠头“没东西写”。一次与他闲谈,发现他爱养狗,我就问:“你那么喜欢狗,怎么不写狗呢?”“这个也能写作文?”“怎么不能?只要是真实的观察!”“好嘞!”他兴奋地一拍大腿。没过几天,李元明既兴奋又有点胆怯地交来一篇作文《找狗》,写他帮助邻居家小弟分析家中小狗丢失的原因并帮其找回小狗的事。虽语句多有不顺和表述不明,但记事完整且“分析推理”颇有道理,我首先充分肯定其成绩,然后指出其中一方面的不足,让他再修改、补充……几次“回忆”、补充、修改后,一篇出色的作文《寻狗》完成了。李元明拍拍脑袋,“噢,作文原来是这样写!”后来,这篇习作在《说写月刊》上发表,在班级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跳绳》《抹个花脸“唱大戏”》等多篇佳作相继发表。
三、作文命题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的写作热情
对于作文的命题,尽量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如记一次活动,可以是《嘿,真棒》,也可以写《唉,真扫兴》;既可以颂扬美好事物,也可以揭露邪恶,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过系统、实在、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普遍提高,写作能力显著增强,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先后又有赵学保、周艳红、宋萍、梁峰、李世红、李媛等多位同学的作文发表或获奖。而且学生将这种善于观察、分析的好习惯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五、对于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更要努力培养学生求实的文风
1997年8月至今,我在技师学院教语文。对于教材中《计划》和《总结》这两种应用文体,我曾经引导学生进行过如下的写作训练。
当时,班里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宽裕;这些学生大都住校,有的一周回家一次,有的一月回家一次。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外上学时的岁月。在讲完了计划的特点、写法之后,我把我大学时实施的《饮食计划》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们。
饮食计划
为合理使用资金,适当安排饮食,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早饭:每人出菜票五分,饭票半斤以内。午饭:每人出菜票两角以内,饭票四两(星期四体育课,每人多让上二两)。晚饭:吃早上买下没吃完的咸菜,饭票每人四两。星期六:因食堂的师傅中午休班,早上买下中午的饭,两人饭票共1.2斤,菜票3角以内。星期日:同星期六。吃完饭后,若无特殊情况,就赶紧离开宿舍,经操场到教室,或者到外面散步,以免眼馋等情况的发生。
以上计划自制订之日起施行。违者罚在月底饿肚皮。
徐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