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当前情感驱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对“写话”与“写作”的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习作指导,集中指向于一个关键词——“乐”。再借鉴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乐”字当前,可以使习作真正地转化为一种情绪宣泄或情感释放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儿童记录世界、记录自我、记录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能有效地解决众多的“习作综合征”,消除习作的恐惧感与后怕感,提高学生习作的愉悦感与幸福感。
  一、储备情感词汇,重构“集合体”
  习作作为语言文字的运用方式,离不开语言词汇的积累与储备。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期,超强的记忆能力是习作行为先天性、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习作指导时,就要高质量、多频率地抢占学生的头脑,使丰富的语言素材,特别是众多的情感词汇,迅速地植入学生的脑海,为习作先储备更多的语言能量。情感驱动系统中的习作词汇指导,不是机械地输入,而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阅读经验上,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设置有效的活动形式,或模仿,或示范等手段,重新梳理、分类、整合与积累内容丰富的情感词汇,重新构建乐的“集合体”,从源头上先行一步,做好做优“厚积工程”。笔者的习作实践表明,这些情感词汇有类型之别,如开心、緊张、担心、生气、惭愧、痛苦、感动、思念等。有程度之分,如有点生气、真的很生气、生气极了、气急败坏等。它们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深深的足迹、心迹。在遇到相类似的情节构思、细节观察等习作行为时,一经激活,就能产生效应。
  二、情感驱动行为,分步组合设计
  事实证明,好的作品,肯定要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感动自己的作品,肯定是在充盈的情感(绪)作用下发生的习作行为。众多的习作素材总是以“过去式”的形式存在。“回忆”需要情感的滋润,才能有滋有味,才能入境入微。这样生成的作品,才有生活与生命的温度、深度、广度。
  1. “一见钟情”式择材。情绪驱动作用中对习作素材的择取,讲究的是“一见钟情”策略,这是学生对习作要求做出的第一应激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因生而异,使素材多样、精彩、真实、深刻,避免出现套话、空话甚至假话。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成长的经历”主题单元中的“笔下生花”:写一写在自己成长经历中最 的一件事。学生或开心,或伤心,或感动等,可供选择素材内容丰富,故事多样,充分调动了说话、写话的欲望。
  2. 情感构思情节。故事的情节,是文章的框架。在同一故事框架中,以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构思故事的情节,不同的情绪,构成了故事的不同画面,可以使故事曲折生动。如一次习作指导课,有位学生选择的故事素材是“值日”,却苦于无情节可写。这时,执教者如果及时给予“着急、生气、担心、感动”等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瞬间就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语言视野,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效应。后来,执教者看到这位学生文章中的主要情节:“看到了满地垃圾,我心里十分着急;看到同学应付了事,我非常生气;同学不扫就回家,又天黑,我很是担心;有同学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了我,我万分感动。”整篇文章情节起伏,一波三折,感人、真切。另外,教学过程中,如有学生提出“没有某种情绪该怎么办”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插叙”或“补叙”的表达方式,对故事的情节进行补充与丰富,既交代情感变化的来龙去脉,又使故事更为清楚、完整。
  3. 情感定格观察。情感驱动中的观察,更有目标指向,有聚焦,有镜头,瞬间定格,记住永恒。情感驱动中的观察,能积极有效地调动人的多种感官,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让画面生动,人物鲜活,故事立体。如以上“值日”的教学案例中,在每个情感的驱动作用中,都可趁热打铁,描绘不同的画面(“着急”画面、“生气”画面、“担心”画面、“感动”画面),察其神(人物的神态描写),观其行(人物的动作描写),听其言(人物的语言描写),感其心(人物的内心与内心活动描写)。这样的习作指导训练,定点精准,笔墨精致,手法多样,真真切切。又如,在指导学生叙述校内一场足球比赛时,先引导学生说出看球的情绪,相机板书关键词汇“揪心、着急、兴奋、紧张、感动”等。这些情绪驱动学生捕捉精彩镜头,定格画面。指导学生对运动员、观众等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用不同的手法,描写所见所闻所感。精彩的语言文字,记录了球赛精彩的一个个瞬间,生成了一篇篇佳作美文。
  三、情感触及灵魂,感受催化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是人的思维、思想的外壳。每一篇习作,既可以洞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的功底,又可以洞察学生思想世界与情感的状况。情节的构思,画面的观察,是叙述,是描写,具有一定的直观性,绝大多数的学生看得见、想得到、摸得着。但观察者面对着同一画面产生的思想、观点与感受,并不是人人都一样,这是习作立意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常言道:文如其人,文如其心。习作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窗,基础不牢,将来会地动山摇。语文核心素养要在习作中落地,就要在语言文字实践中,既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育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等,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实践研究发现:情感驱动中的镜头、细节,是最能激发人说出内心话,抒出内心情的。为此,习作指导时,在情感动力系统的驱动下,在情节设计、片段观察、细节描写时,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感觉”,写出“想法”,发出“看法”,抒出“情感”,让学生把隐藏在画面之内、细节之间,对生活、对世界、对生命独具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构建生命习作的意义所在。
  总之,“乐”字当前,巧用情感驱动,易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实现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的落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郭岑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94~9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学习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激发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期刊
面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创新时代,如何从学科角度思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朦为明,构建一个更为智慧高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每一位一线教师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学科背景,借助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围绕本人在有效融合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方面的理解与探索,发表个人的见解。  一、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化难
期刊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语言的趣味与美感。  2. 学会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引导学生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初步尝试创编童诗。  【教学重难点】  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激发学生尝试创编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分享“礼物”  1.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本“故事书”,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  2. 引导
期刊
【编者按】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为今后的教育和教师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前进方向。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教师,学习了这份《意见》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希望本专题專家和一线教师的这几篇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期刊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吴老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小数是为了精准表达的需要,不断地细化单位”的本质属性,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抽象思维,把握概念本质,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片段1】  师:根据你的了解,能举个例子吗?你生活中见没见过小数?  学生从价格、重量、身高等方面举了很多例子。  师:0.7米呢?也就是1米的。  师:假如我把元、米这些单位都去掉,那0.7是什么意思呢?(1
期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这些都是新时代关于“新教师”的铿锵之声。“新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角色。班级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充当着班级生活的主角;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作为配角与导演地位的教师角色。新时代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如果教师不去改变角色扮演,就不能实现教育的转型变革,就会拖新型班级生活的后腿。教师本质上发生变
期刊
2018年1月22日清晨4点23分,一直照顾张人骏老师的小军发来短信:爷爷因心脏骤停在3点离开。  我对着手机屏幕看了许久,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一年前的1月23日,我还专门去他家中看望90岁的张人骏老师。当时,卧床多年的张老师在小军的悉心照料下身体还算不错,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还是非常清晰的。那几天,我心里还想着春节前再去看望老人家,没有想到去年那一面竟成永诀。  张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
期刊
如何确立办学主张,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探讨、研究、实践,将我的办学主张拟定为“童心教育”,关键词是“童心”。提出童心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与追求,源于李贽的“童心说”,是初办校、特色校的办学需要,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一、什么是童心教育  (一)什么是童心  《辞海》中对童心的解释是“儿童心情,孩子气”,就是天真烂漫,待人接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就是一
期刊
学校文化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学校育人价值出发,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聚焦于学校精神建设。学校文化的内容叙事过于宏大,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很难有效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来考虑。而学校精神则不然,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点与终极目标。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代人向上、向善、向美、向新。然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是,一些
期刊
“城区薄弱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位于城区,但属于薄弱学校,它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横向上进行对比得出的。薄弱学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形象不佳。造成“薄弱”的原因是多种的:有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形成的原因;有社会变革、环境变化造成的;有制度、政策层面上在操作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的;等等。薄弱学校的存在说明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受到质疑。本文试以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