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议“学校精神”的培育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学校育人价值出发,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聚焦于学校精神建设。学校文化的内容叙事过于宏大,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很难有效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来考虑。而学校精神则不然,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点与终极目标。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代人向上、向善、向美、向新。然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是,一些学校只注重学校外观的华丽、设备的先进、口号的特异等,而忽略了学校精神的建设,导致学校精神锻造的疏忽或缺失。
  一、学校精神的内涵及表现
  所谓“精神”,精者灵也、神者魂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学校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或灵魂。学校精神一般物化表达为校训、校风、校歌及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等。校风是学校主体的群体心理定势,是由历史而来的一种外化的群体行为方式。比如说责任感、上进心等皆是学校的学风,是学校精神的外化行为。校训是学校发展目标,主要是学生发展目标的精练表达,是体现学校的核心追求。如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校长期间就提出北大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而校歌则是校园文化的艺术凝练,也往往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当然,还有其他特定的形式都反映了学校精神实质。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学校精神的建设过程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不是线性的发展过程。
  二、小学学校精神建设的行动策略
  (一)整体认识:学校精神建设的内生逻辑
  要推进学校精神建设,首先要从整体上认识学校精神的发展逻辑是什么,其次是如何发展演变并最终形成学校独特的育人品质。纵观具有独特学校精神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笔者认为,学校精神主要有以下幾个阶段:其一,萌芽期;其二,整合期;其三,凸显期;其四,自觉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精神建设的内生逻辑,以整体认识推进学校精神建设的策略,唯有如此,才不会凝练出与学校教育实践不相符合的学校精神,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漂浮在领导者头顶的学校精神。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是推进学校精神建设的基础。演武第二小学“墨化教育”精神的提炼过程,关注了学校的历史发展背景,基于老渔民和城乡二元结合的薄弱现实,从师生自我肯定、自我追求出发,通过传统书墨文化的实践渗透来激发师生主动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关注了学校精神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目标。
  (二)实践提炼:学校精神培育的核心路径
  学校精神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的价值追求,当学校的价值取向成为多数教师、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时,学校精神就成为学校文化之魂。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学校精神不是理念上冥思苦想出来的,也不是语言表达的存在,而是根植于学校的教育实践当中,在实践当中探索、提炼,并以实践来表达、来培育,这是学校精神培育的核心路径。只有通过实践基础的探索过程,才能够获得多数人的认同,也才是有根基的。演武第二小学从学校的历史发展变化中,探索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精神——做最好的自己,其实质就是引导学校教育的多方主体养成不断自我求新求变求生长的精神。“墨化教育”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其中“墨元素”是起点,更是启点。墨化教育活动中的书画与墨香环境,只是一个表面抓手,是我们特色教育理念的启发点,更为重要的由表及里,从书法实践归纳和提炼出“立本、守正、修身、创新”的内部逻辑,作为我们学校特色理念的方法论指引,并指引学校的特色教育办学。“墨化教育”是一个“形”到“神”的提炼归纳过程。第一次提炼:书画艺术实践者在临摹、读帖、创作过程中由入门到精通,最后融通,经历着守正、修身、创新,最后笔意合一,意象融合的艺术实践和体验。这一过程中,由具体的书化实践,到美学上的情感体验,是由“形”上升到“神”的提炼。这样的理念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促进“修身启智”,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三)多元渗透:学校精神建设的现实基础
  学校精神不能停留在建设层面,不能停留在某一特定方面,应该是在具体实践当中进行综合渗透,将学校精神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全时空渗透,是学校精神建设的现实基础。其一,学校精神应融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当中,促使形成基于学校精神特质的新常态。其二,多物化层面对学校精神符号的显性化呈现。某种精神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的渗透,需要让师生随处可见,随时可闻,随机可碰。如根据学校办学的意图,将学校精神形成各个学校文化区或者文化主题区。同时也应在各个功能区设置的过程中,注重将学校精神渗透其中。其三,以确立的学校精神来规范学校管理,学校精神建设不是作秀,也不是为了好听而设,而是应有其实质性内涵,要具体转化为教育主体的行为品质。如演武第二小学的“墨化教育”采取了多元渗透的策略,将学校精神不断转化为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学校环境建设、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课程的方方面面当中,其中还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核心,开发“墨化教育”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精神转化渗透的载体。
  (四)符号表征:学校精神贯彻的自信练达
  虽然说精神是抽象的,是看不见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特定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是通过符号来表征的。这种表征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是以学校教育的形式或仪式为载体的某种特定行为来凸显一种精神品质。如校歌,是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歌以言情,歌以言志,校歌往往体现了学校的核心追求和独特精神面貌,经常性的进行校歌演唱能够给学校的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当然,这样的校歌必须是凝聚一个学校的整体智慧。特殊的形式在特定的场域当中有特定的作用,能够不断强化场域当中人的心理暗示,使之潜移默化。这也即加强学校精神的符号表征,将隐形抽象的学校精神外化为学校的符号文化,表征为各种仪式、形式等,不断通过显性表征的方式融入到学校的每个个体当中。如演武第二小学,搭设师生才艺舞台,创设实践活动基地,让节点活动“仪式化”,增强师生的仪式感,通过学校门口的LED显示屏和学校公众号不断传递出学校精神和师生气质,使之不仅仅体现学校精神,更在家长和社区中传播学校特质。
  《左传》有云:“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学校精神也同样。“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学校精神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个性、地域之别,这不正是学校精神的追求之一吗?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演武第二小学?摇?摇?摇?摇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是生动精彩的故事作品,它们因生动有趣而被学生所喜爱。语文其实就是故事,而语文教师应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方能将这灵动的渠水作为资源有效地引入语文教学的这一方沃土。  一、根植文体,凸显表达,发现故事秘妙点  在低学段教材中,许多童话都有相似的特点,故事情节简单且有所重复。想要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里探寻讲故事的秘妙,在复述、改编、续编故事等“语用”训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具体的活动,在现实生活等情境中体验、感悟,使品德价值得到发展,让正确的价值观生根发芽。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心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94~9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学习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激发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期刊
面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创新时代,如何从学科角度思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朦为明,构建一个更为智慧高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每一位一线教师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学科背景,借助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围绕本人在有效融合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方面的理解与探索,发表个人的见解。  一、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化难
期刊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语言的趣味与美感。  2. 学会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引导学生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初步尝试创编童诗。  【教学重难点】  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激发学生尝试创编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分享“礼物”  1.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本“故事书”,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  2. 引导
期刊
【编者按】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为今后的教育和教师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前进方向。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教师,学习了这份《意见》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希望本专题專家和一线教师的这几篇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期刊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吴老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小数是为了精准表达的需要,不断地细化单位”的本质属性,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抽象思维,把握概念本质,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片段1】  师:根据你的了解,能举个例子吗?你生活中见没见过小数?  学生从价格、重量、身高等方面举了很多例子。  师:0.7米呢?也就是1米的。  师:假如我把元、米这些单位都去掉,那0.7是什么意思呢?(1
期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这些都是新时代关于“新教师”的铿锵之声。“新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角色。班级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充当着班级生活的主角;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作为配角与导演地位的教师角色。新时代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如果教师不去改变角色扮演,就不能实现教育的转型变革,就会拖新型班级生活的后腿。教师本质上发生变
期刊
2018年1月22日清晨4点23分,一直照顾张人骏老师的小军发来短信:爷爷因心脏骤停在3点离开。  我对着手机屏幕看了许久,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一年前的1月23日,我还专门去他家中看望90岁的张人骏老师。当时,卧床多年的张老师在小军的悉心照料下身体还算不错,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还是非常清晰的。那几天,我心里还想着春节前再去看望老人家,没有想到去年那一面竟成永诀。  张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
期刊
如何确立办学主张,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探讨、研究、实践,将我的办学主张拟定为“童心教育”,关键词是“童心”。提出童心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与追求,源于李贽的“童心说”,是初办校、特色校的办学需要,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一、什么是童心教育  (一)什么是童心  《辞海》中对童心的解释是“儿童心情,孩子气”,就是天真烂漫,待人接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