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真·童诗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语言的趣味与美感。
  2. 学会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引导学生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初步尝试创编童诗。
  【教学重难点】
  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激发学生尝试创编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分享“礼物”
  1.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本“故事书”,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
  2. 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边看边思考:这本“故事书”与平时看过的故事书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平时的故事书有文字,而今天的这本没有文字;平时看到的故事书有图有文,可以读出有趣的故事情节,但是今天的这本只有图片,而且这些图片都是来自于大自然。
  设计意图:课始,以一本神奇的“故事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发现,产生疑问:这是一本怎样的故事书?里面真的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吗?然后带着好奇心走进童诗的世界。
  二、聚焦画面,想象练说
  1. 出示“故事书”中的一张图——露珠,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你看到了谁在哪儿?在做什么?
  预设一:露珠在叶子上滑滑梯。
  预设二:小水珠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正在问身边的小伙伴。
  预设三:小露珠在蹦蹦床上玩耍呢!小水珠在玩跳水的游戏。
  ……
  2. 学生说,教师板书,现场生成小诗。
  设计意图:利用大自然中露珠滴落在小草上这样一个学生十分熟悉且又美好的画面,来唤醒童心世界,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使学生觉得写诗也不难!
  三、欣赏对比,发散思维
  1. 出示雪野的两首儿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想象之奇妙。
  我是一盏灯
  露珠说/我是一盏灯/小小的?摇亮亮的灯//赶夜路的蚱蜢/加夜班的纺织娘/练嗓门的蛐蛐/还有啊〓胆小的蚂蚁//我是一盏灯/静静地为它们照亮。
  小草的珠链
  卖珠链喽/卖珠链喽//小草/长夜在叫卖//月亮没买/星星不买//小草/还在叫卖//早起的太阳/看着默默的小草//这么好的珠链/来〓我全部买走。
  (1)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有趣的画面。
  (2)想一想:你喜欢雪野叔叔诗中的小露珠吗?说说理由。
  预设一:喜欢,我觉得小露珠很可爱。因为它还会帮助小昆虫照亮回家的路,它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露珠啊!
  预设二:我很喜欢雪野叔叔的小露珠,它成了漂亮的珠链,一闪一闪的,真的很美!
  (3)问一问:为什么月亮和星星不买,太阳却全部买走呢?
  预设:因为小露珠被阳光一晒,就蒸发了。这可是一种科学小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次创编了自己的小诗之后,有了更浓厚的学诗编诗的兴趣。此时引入雪野的两首同以“小露珠”为内容的儿童诗进行对比阅读,学生既进一步感受到诗人笔下露珠之美,也明白了一些事理,更激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表达欲望。
  2. 出示小露珠在不同场景的四幅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预设一:露珠兄弟真淘气/抓着细枝耍杂技/一步一步挪向前//风婆婆看见了/猛地吹了一口气/兄弟一齐落入水/“扑通”一声笑嘻嘻。
  预设二:小瓢虫/迷了路/哭哭啼啼在问路//小露珠/齐上阵/照亮瓢虫回家的路。
  预设三:蚂蚁清早出门玩/遇上露珠好朋友/晃晃脑袋照镜子/露珠笑他小黑脸。
  ……
  3. 师小结:你们已经很棒了!但是,对比阅读与思考之后,我们懂得了想要做到更棒,那就得想别人想不到的,那你的故事才会更精彩!
  设计意图:以小露珠在不同场景的四幅优美的图画为媒介,让学生学习诗人雪野描写露珠的方法,进行模仿性创作,体现了“扶”的过程。
  四、自由创作,分享美诗
  1. 师生朗读雪野的另三首儿童诗。
  蚂蚁探险家
  木耳/树的耳朵/白白黄黄的耳朵/聽微风轻轻歌唱//来了群蚂蚁探险家/蹑手蹑脚爬进去/大喊一声/好大好深哦//嗡嗡嗡/耳朵里好痒/大树忍不住/颤抖了一下//耳朵里的探险家/可慌了神/地震了/地震了/地震啦
  夏日的风
  风/从小草身边走过/摸摸小草的头/你/热吗//小草摇摇头/小草晃晃腰//风/就把手/插进裤兜兜/悄悄地走远了
  两棵树
  在小院/我种下两棵树//春天里骄阳下/它们像一对朋友/亲切地谈笑/热烈地拥抱//秋天里 又像/最亲密的朋友/也常会有吵闹//整个冬日 风儿/在它们之间劝说/仍不见如冰融化的情形//妈妈对我说/真正的朋友/都有争执的时候/就像小树/冷静后/又将在春日里伸出双手
  2. 课件出示“故事书”中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展开想象,创作小诗。
  3. 学生大胆展示,朗读分享小诗。
  4. 教师将学生作品装订成册,制成一本《我的“故事书”》小诗集送给学生。
  预设:继续用图来让学生尝试创编自己的小小“故事诗”。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不强求每个学生都做到精确的表达,重在鼓励他们走进图中大胆地去想象,在各自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提升。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就是最棒的“小诗人”。
  设计意图:用诗人雪野的三首与动物、植物、气候现象有关的儿童诗,再次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走进图内,带上个人的体察与感受去想象图中的场景、人物、故事,自由快乐地表达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
  五、总结全课,感受美好
  1. 屏幕再次出现“故事书”,师生在音乐声中再次翻页静静地欣赏。
  2. 师小结:原来,这本“故事书”还有一个名字叫“神奇的大自然”。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展开想象,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书”!(课件出示:我的“故事书”)
  设计意图:从翻开“故事书”开始,到合上“故事书”,学生经历了一次神奇而有趣的想象创作过程。正如雪野所说,“儿童诗教学不是要求人人会写诗,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让孩子感知、体察、享受诗带来的滋润”。诗,是心灵的窗口,本课的教学正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进学生诗意的心灵,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童诗,在表达中释放童心,在创造中展现童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中山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其他文献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从数学整体视角来看,任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引出多条对角线来将图形分割为多个三角形。因此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便可以解决多边形面积的求解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程  关于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教材中的一致思路就是:通过将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这个方法是最为简单的,学生们理解起来也非常直观。根据这一思路,在教学中笔者试着逐
期刊
语文教学根深枝茂,其中词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学段中的字词教学备受瞩目。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教学的重点逐渐向句、段、篇转移,字词教学也从师生的视野中淡出。但其实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任务还是挺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基于这
期刊
《乌塔》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盛新凤老师根据文本中对话描写比较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活动化的设计、板块化的框架结构扩展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吸收教材和课堂中的“营养”,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与此同时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本文截取“训练反驳”部分的教学实录片段,进行赏析,探究其教学奥秘。  板块一:初识反驳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求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这些培养要求落实到位,并将其发展积淀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情境创设,从具体到抽象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小学阶段主要是
期刊
平均数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统计量,平均数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已经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基础上学习平均数。课标版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更加突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其统计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平均数的必要性  在上课时,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男女生三分钟投篮PK赛”,我们现场收集了比赛
期刊
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自我行为表现的“异位”解析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一节好课,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本文以人教版四上“速度、路程和时间”为例,由“表”及“里”,从课堂教学设计及数学思想内涵两方面谈反思促教学。  一、创造“显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第一次设计人教版四上“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教学环节时,笔者根据教材安排
期刊
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是生动精彩的故事作品,它们因生动有趣而被学生所喜爱。语文其实就是故事,而语文教师应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方能将这灵动的渠水作为资源有效地引入语文教学的这一方沃土。  一、根植文体,凸显表达,发现故事秘妙点  在低学段教材中,许多童话都有相似的特点,故事情节简单且有所重复。想要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里探寻讲故事的秘妙,在复述、改编、续编故事等“语用”训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具体的活动,在现实生活等情境中体验、感悟,使品德价值得到发展,让正确的价值观生根发芽。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心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94~9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学习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激发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期刊
面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创新时代,如何从学科角度思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朦为明,构建一个更为智慧高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每一位一线教师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学科背景,借助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围绕本人在有效融合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方面的理解与探索,发表个人的见解。  一、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化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