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教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这些都是新时代关于“新教师”的铿锵之声。“新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角色。班级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充当着班级生活的主角;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作为配角与导演地位的教师角色。新时代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如果教师不去改变角色扮演,就不能实现教育的转型变革,就会拖新型班级生活的后腿。教师本质上发生变化,能把学生视作主动发展的主体,能与学生共同对话、学习,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一、社会责任下的教师角色
  教师是社会人,因而具有社会性。新时代,教师的职责绝不止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承担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和远大理想,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多元时代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秉持日益艰难。有的教师价值观重心偏离,拈轻怕重,唯利是图;有的教师职业行为有悖教育使命,冷漠对待事业与学生,不讲尊重和公平,敷衍了事,任意放纵。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科教兴国的大旗下,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人民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必须不断地加强和提高政治觉悟,认真履行时代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它关乎时代青年的成长,关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
  二、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21世纪伊始,教育部就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极端重要性”。那么,在改革面前,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与“误导、摧残、禁锢”等词语分开?这就需要教师是一个思想者。思想者是带着思想去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新思想。比如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深入钻研新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思想的研究者,或者研究的思想者,这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三、师生视野中的教师角色
  教学中,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人们给教师角色编织出一个个美丽而又让教师倍感荣耀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传统教师角色观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此类传统教师角色认识观是否拔高了教师的形象以致趋于神圣?是否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功能?是否有矫枉过正的思想倾向?是否尊重了学生个体成长的主体自觉地位?基础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的,与学生相处,我们应是何姿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师不应是知识、智慧和人格的简单输出者、奉献者,而应是学生才智与心智的导航者、启蒙者,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不应是规定了既定路线的雕塑者或放任撒手的放羊人,而应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助推者、培养者和因材施教者。新时期新阶段,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在师生关系领域扮演的角色,是决定教育教学行为合理性的关键。
  四、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与课程关系密切,课程是教师施教的载体,如何在度与方式上掌控好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挣脱传统角色束缚,塑造时代教师新形象,而形象新最重要的应是理念新。新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体现出系列新的理念。例如:是否仍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性?这是目标观的问题。是否因为新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就盲目地去进行课程综合或淡化学科的基本教学?这是结构观的问题。是否抱残守缺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发展的联系及学生学习的兴趣、经验,全然不顾课程内容该有的时代气息?这是内容观的问题。是否仍是闭门造“人”、整齐划一地对课程进行机械且过于集中的管理,而不能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不去充分调动地方、学校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资源和管理观的问题。是否仍是以被动学习、机械训练作为主要教学特征而漠视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忽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以及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方式观的问题。是否能以发展性评价修正传统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我成长?这是课程评价观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就有了依据:教师绝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复制者、搬运者和传递者,而应是新课程的开发设计者、创造者和实践者;教师绝不是学生技能的灌输者、宣讲者和训练者,而应是激发、引导者和挖掘、提升者。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是决定教育教学整体效果的关键。
  五、自我观照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应是优秀公民,因为教师的内在外在对学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更新和升级是教师得以成为教师并能發挥教育作用的需要,所以教师还必须是不断超越自己的学习者。教师要时不时停下步伐,对过去做的事和现在做的事做个评判,并对将来做个预期:我所践行的符合新时期的教育理想吗?对学生的生命成长有利吗?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需要我们反思的东西实在太多,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思”中前行的步伐最稳健,所以教师还必须是反思者。教师的自我角色观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必须认清“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要去哪里”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教书人的敏感和理智,才能够理解和客观对待学生,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有教育教学的收获和职业幸福感。
  新时代需要新教师,教育的转型变革,必须读懂教师。只有真正读懂教师,才能知道该如何促进、帮助教师在教育路上更好地前行。读不懂教师,不改变教师,则一切都是空话。只有教师发生变化,真正把学生看作主动发展的主人,真正与学生共同投入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同时教师也获得智慧成长。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摇?摇?摇?摇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求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把这些培养要求落实到位,并将其发展积淀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情境创设,从具体到抽象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小学阶段主要是
期刊
平均数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统计量,平均数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已经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基础上学习平均数。课标版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更加突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其统计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平均数的必要性  在上课时,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男女生三分钟投篮PK赛”,我们现场收集了比赛
期刊
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自我行为表现的“异位”解析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一节好课,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本文以人教版四上“速度、路程和时间”为例,由“表”及“里”,从课堂教学设计及数学思想内涵两方面谈反思促教学。  一、创造“显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第一次设计人教版四上“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教学环节时,笔者根据教材安排
期刊
教材中有不少篇目是生动精彩的故事作品,它们因生动有趣而被学生所喜爱。语文其实就是故事,而语文教师应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方能将这灵动的渠水作为资源有效地引入语文教学的这一方沃土。  一、根植文体,凸显表达,发现故事秘妙点  在低学段教材中,许多童话都有相似的特点,故事情节简单且有所重复。想要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里探寻讲故事的秘妙,在复述、改编、续编故事等“语用”训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具体的活动,在现实生活等情境中体验、感悟,使品德价值得到发展,让正确的价值观生根发芽。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心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94~9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学习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激发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期刊
面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创新时代,如何从学科角度思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朦为明,构建一个更为智慧高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每一位一线教师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学科背景,借助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围绕本人在有效融合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方面的理解与探索,发表个人的见解。  一、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化难
期刊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语言的趣味与美感。  2. 学会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引导学生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初步尝试创编童诗。  【教学重难点】  训练发散思维,学习多角度想象,激发学生尝试创编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分享“礼物”  1.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本“故事书”,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  2. 引导
期刊
【编者按】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为今后的教育和教师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前进方向。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教师,学习了这份《意见》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希望本专题專家和一线教师的这几篇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期刊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吴老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小数是为了精准表达的需要,不断地细化单位”的本质属性,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抽象思维,把握概念本质,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片段1】  师:根据你的了解,能举个例子吗?你生活中见没见过小数?  学生从价格、重量、身高等方面举了很多例子。  师:0.7米呢?也就是1米的。  师:假如我把元、米这些单位都去掉,那0.7是什么意思呢?(1
期刊